天天看點

讓鮑威爾餘生羞愧的“洗衣粉”,開啟美國全球信譽的“毀滅”時刻

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周一因新冠肺炎并發症去世,享年84歲。

鮑威爾出生于紐約布朗克斯的一個勞工階級移民家庭,從社群商店店員成長為倉庫地闆清潔工,成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美國國務卿和進階軍事官員,被公認為美國最傑出的上司人之一,他的一生被視為"美國夢之旅",并為他赢得了國際贊譽和信任。然而,伊拉克戰争将他的生命與殺戮和流血聯系在一起。

在許多伊拉克人眼中,鮑威爾是使他的國家和幾代人陷入戰争的"罪魁禍首"。當提到這個名字時,形象立即浮現在腦海中:2003年,鮑威爾作為國務卿來到聯合國安理會,拿着一瓶類似于"洗衣粉"的不明粉末狀的"生物和化學武器",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提議對伊拉克發動戰争。從那時起,美國入侵伊拉克使該國充滿活力,并且仍在努力重建。

讓鮑威爾餘生羞愧的“洗衣粉”,開啟美國全球信譽的“毀滅”時刻

鮑威爾與"洗衣粉"。

外媒報道稱,76分鐘的演講成為鮑威爾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事件之一,也許是他最遺憾的事件之一。此後,他多次公開聲稱這是"他履歷上的一個污點"。

雖然他的聲明最終未能說服安全理事會通過第二項決議,支援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但這是美國在世界舞台上幻滅的決定性時刻,也是美國與聯合國關系的轉折點。

76分鐘羞辱餘生

"我今天發表的每一份聲明都得到了可靠消息來源的支援。這些不是斷言,我們根據可靠的資訊提供事實和結論。鮑威爾在2003年2月5日的一次簡報會上說。為了強調這一點,他播放了伊拉克軍官之間關于聯合國武器核查的對話錄音,并展示了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裝置的照片,突出了伊拉克威脅的緊迫性。

但事實上,鮑威爾手裡拿着"假證書"。錄音的談話内容已經過修飾,使其更具犯罪性,圖像來自伊拉克叛逃者的"想象",他們告訴布什政府他們想聽到對方想聽的話。鮑威爾手中的白色粉末曾多次被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公開場合戲弄:"鮑威爾搖晃了一小瓶不明物質,說是化學武器的證據,裡面不是很好的洗衣粉!""到目前為止,'鮑威爾,洗衣粉'是一組連結搜尋關鍵字。

僅僅兩年後,已經離開政府的鮑威爾承認,76分鐘的演講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污點。"我代表美國向世界展示了這一證據,這份記錄将永遠伴随着我,"他告訴美國媒體。我現在感到非常痛苦。"

讓鮑威爾餘生羞愧的“洗衣粉”,開啟美國全球信譽的“毀滅”時刻

在向安理會發表講話後,鮑威爾收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科林,你說得很好。"

在2011年接受半島電視台采訪時,鮑威爾再次表示,他後悔提供了導緻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誤導性資訊",稱這是他履歷上的污點。他當時承認,情報界引用的許多消息來源都是錯誤的,但他不知道。但在2012年的一次采訪中,他補充說:"美國(在伊拉克戰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時任英國駐美國大使的克裡斯托弗·邁耶(Christopher Meyer)表示,對鮑威爾來說,這種情況在他的聲譽和他作為國務卿的職責之間造成了沖突。他不認為像鮑威爾這樣的人會說"不",當美國最高統帥說"去紐約發表演講"時。

"他應該拒絕,他可能後來才想,他應該辭職。我認為這讓他崩潰了。在他的餘生中,他感到非常羞愧。我非常同情他。邁耶說。

美美的"原罪"關系為IS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然而,這場戰争并沒有朝着布什政府的最初估計發展。這場戰争持續的時間遠遠超過布什政府的預期,并最終促成了極端主義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的崛起。2011年,奧巴馬政府從伊拉克撤軍,但三年後,當伊斯蘭國入侵伊拉克并從叙利亞占領大片地區時,奧巴馬不得不派遣軍事顧問傳回該國。

國際專家指出,鮑威爾2003年關于伊拉克的講話标志着美美關系的轉折點。關系。國際危機組織主任理查德·高薩德(Richard Gauthard)說:"由于伊拉克戰争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虛假主張,美國在聯合國的信譽尚未完全恢複。

讓鮑威爾餘生羞愧的“洗衣粉”,開啟美國全球信譽的“毀滅”時刻

2000年12月,當選總統喬治·W·布什宣布他将提名鮑威爾為國務卿。右起為當選副總統迪克·切尼。

他指出,伊拉克戰争,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外交官仍然認為是美國在聯合國不能完全信任的證據,已成為"美國與聯合國關系的原罪",鮑威爾本人後來承認了這一點。雖然他本人完全被誤導了,但他被布什政府利用了。

客觀地說,直接引發伊拉克戰争的不是鮑威爾的講話,這場戰争早在他進入聯合國會議廳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但除了對美國的信譽産生嚴重影響外,鮑威爾的講話确實"促成了"中東的下降軌迹。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演講中,鮑威爾21次提到約旦出生的聖戰分子紮卡維,試圖證明基地組織和薩達姆·侯賽因之間的聯系。但根據随後的美國媒體調查,這次講話幫助提高了紮卡維的形象,給了這位以前不為人知的人一大批追随者,并為他随後建立伊斯蘭國(IS)鋪平了道路。

據外媒報道,鮑威爾逝世的消息重新點燃了伊拉克人民的憤怒。他們認為,幾名布什政府官員應對美國上司的災難性入侵負責,這次入侵導緻伊拉克數十年的死亡,混亂和暴力。在伊拉克人眼中,鮑威爾2003年在聯合國的講話是整個事件的關鍵,他說,之後發生的事情對伊拉克人和中東其他地區的人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戰争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美軍撤軍後,伊拉克努力尋找通往"伊拉克統治"的道路。據新華社報道,自伊拉克戰争結束以來,伊拉克舉行了第五次國民議會選舉。2019年10月,由于政府腐敗嚴重、失業率高、缺乏公共服務,以及将于2022年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伊拉克發生大規模示威活動,馬赫迪政府被迫下台。

"他(鮑威爾)一直在撒謊,"51歲的伊拉克作家瑪麗亞姆說。因為他的謊言,我們陷入了一場無休止的戰争。"

紅星記者徐慢

張編輯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有望獲獎!)

讓鮑威爾餘生羞愧的“洗衣粉”,開啟美國全球信譽的“毀滅”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