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練筋長三分,不練肉厚一寸”,筋骨健康對我們的日常活動有着非常大的影響。
雖然平時大家總會聽到“拉筋”的說法,但是您知道:到底什麼是“筋”嗎?
說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不少人經常喜歡啃美味鮮香的牛蹄筋、牛棒骨,在骨節連接配接處,吃到的發白、硬韌、很有嚼勁的肉質部分,那就是筋。
它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脂肪含量低,是美容養顔的良品。
人體的筋都附着在骨上,主要功能為連屬關節,絡綴形體,主司關節運動。
曆代醫家對于筋的了解,都是在《黃帝内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素問·痿論》記載:“宗筋主束骨而利關節也”。
結合現代醫學解剖知識,筋的含義可以了解為人體四肢和軀幹部位的軟組織,主要是指肌腱、筋膜、關節囊、韌帶、腱鞘、滑液囊、椎間盤、關節軟骨盤等軟組織。
俗語有這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意思是筋骨好了,能增強身體免疫力,進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說法雖然誇張,但筋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緩解頸部疼痛,腰背痛,跟痛症等方面,拉筋效果都相當不錯。
那麼,平時我們怎麼拉筋最好?
拉肩背包含三個動作,對于經常久坐,以及缺少運動的中老年人來說可以經常做:
動作一
端坐,擡頭挺胸,雙目平視,雙肩自然下垂,不要聳肩,雙手自然擡起上舉,手掌向前。
吸氣時手掌上舉到極限,呼氣時手掌及雙臂緩慢向前放下,然後手掌收于腰間攥拳,每組做3~5次。
動作二
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手向後背,十指交叉,掌心向下,平靜呼吸,雙手向下最大限度地按壓拉伸,每次保持1分鐘。
動作三
利用自家的門框,雙手上舉,扶住兩邊門框,盡量伸展雙臂;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後,腿盡量伸直;身體正好與門框平行,頭直立,雙目向前平視;以此姿勢拉伸3~8分鐘後,左右腿交換方向。
對于下肢不适的人,可以選擇下面這三個動作:
動作一:直腿行走
很多人習慣于膝關節稍微屈曲的行走姿态,這樣雖然顯得很輕松,但是對筋膜的伸展有限,而行走支撐腿直立,可以使得腰部肌肉、股直肌、小腿三頭肌和筋膜得到拉伸。
在此基礎上,大跨步行走能使骨盆在水準面上發生旋轉運動,同時拉伸腰背部筋膜。
在走路的同時,如果手臂擺動幅度足夠大,骨盆和上半身就會有扭轉的運動,可以舒适地拉伸相應筋膜。
動作二:拉足底
一手固定腳跟,另一手握住腳趾,用力将腳趾往上扳至筋膜有被拉扯感覺為止,每次拉扯後停留 10秒鐘再放松,重複 10 次。此動作可舒緩筋膜緊繃,增加筋膜彈性。
動作三:跟腱牽拉運動
雙腳呈弓箭步姿勢,雙手扶于牆上,後腳整個腳掌需要完全着地,足底部有完全伸展的感覺,此動作停留 10 秒鐘再放松,重複10 次,每天做 2~3 次。
注意:拉伸動作最好在下午進行,防止在身體沒有活動開時貿然拉伸對身體造成損傷。
另外,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極端,不必過于追求拉伸角度,量力而行即可,否則可能造成韌帶拉傷。
資料:養生中國
編輯:姜天澍
點選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這些優秀教師獲表彰,有你認識的嗎?
以法育人護少年!普陀有一群特殊的教師→
普陀這裡新增共享單車“四色停車位”
普陀這個“家門口的好去處”請您來坐坐
普陀半馬蘇河讀書會帶你感受畫意寫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