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限制镓、鍺出口後,歐盟發現擴産難題,荷蘭光刻機有麻煩

作者:暢聊過往

世界範圍内的半導體原材料供應鍊混亂不堪,因中國限制镓和鍺出口而導緻的連鎖反應正在波及整個半導體産業。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荷蘭政府宣布對部分半導體裝置出口實施新限制,随後中國緊随其後限制了镓和鍺的出口。這一系列事件的連鎖反應對全球半導體産業産生了深遠影響。

起初,荷蘭政府的出口限制似乎隻是一場局部性的政策調整,但它卻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歐洲議會迅速出台了晶片法案,要求到2030年将歐盟晶片産量占全球份額提高至20%,以滿足自身和全球市場的需求。這一舉措顯示了歐盟試圖建立自己的晶片原材料供應鍊,實作自主生産和銷售的雄心。

中國限制镓、鍺出口後,歐盟發現擴産難題,荷蘭光刻機有麻煩

然而,歐洲面臨着一個嚴峻的問題:在短時間内擴大镓和鍺等半導體原材料的産能幾乎是不可能的。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揭示了歐洲的困境,歐盟緊急聯系了一批生産鋁和鋅的煉廠,希望能夠在鋁的生産過程中副産品中獲得镓。然而,現實卻相當令人沮喪。這些煉廠表示,要想擴大镓副産品的産能,需要特殊的工藝,而整個歐洲似乎沒有煉廠擁有這種工藝。

中國限制镓、鍺出口後,歐盟發現擴産難題,荷蘭光刻機有麻煩

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逐漸顯現,尤其是在中國限制了镓和鍺的出口後。中國擁有全球90%以上的镓産量和40%以上的鍺産量,是以,中國對這些稀有材料的出口限制導緻了全球镓和鍺價格的飙升,進而推高了終端半導體産品的價格。美國媒體開始指責荷蘭,将責任推給了荷蘭自己。他們聲稱荷蘭是中國光刻機禁令的幕後推手,與美國無關。

中國限制镓、鍺出口後,歐盟發現擴産難題,荷蘭光刻機有麻煩

然而,問題的核心在于,歐洲發現自己陷入了中美兩大超級大國之間的不确定性之中。美國采取單邊行動,試圖将産業鍊引向北美,對歐洲施加壓力,甚至将責任推給荷蘭。歐洲不得不尋求自己的解決方案,出台了晶片法案。這一法案的背後,是歐盟希望通過推動本土和海外資源的開發利用來應對危機。

然而,荷蘭面臨的問題最為緊迫。由于中國對镓和鍺的出口管制,歐洲内部企業短期内無法實作原材料的自給自足。是以,歐美國家不得不轉向其他國家購買這些原材料,盡管其他國家的儲量有限,而且缺乏加工處理的産業鍊。中國掌控了镓和鍺的生産加工等産業鍊,這使得歐美國家不得不接受高昂的價格,并面臨供應鍊的不穩定性。

中國限制镓、鍺出口後,歐盟發現擴産難題,荷蘭光刻機有麻煩

然而,中國并不是唯一一個擁有這些稀有材料的國家,而且并不是唯一一個具有加工開采技術的國家。歐美國家可以嘗試從非中國地區進口這些稀有材料,但實際情況并不那麼簡單。這場全球半導體危機已經成為大國之間的争奪戰,而小國荷蘭卻成為其中的犧牲品。荷蘭半導體産業雖然發達,但對于镓和鍺等小金屬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使得荷蘭的利潤可能會受到巨大損失。

中國限制镓、鍺出口後,歐盟發現擴産難題,荷蘭光刻機有麻煩

荷蘭的問題在于,與中國的市場失去聯系後,半導體利潤可能會急劇下降,而獲得礦資源的成本也将大幅上升,這将對半導體産業的利潤帶來重大打擊。随之而來的是對研發投入的減少,這将影響晶片和光刻機産業的更新程序,進而削弱了荷蘭的産品競争力。這一連串問題可能還會持續影響荷蘭的光刻機産業,使其陷入更深的困境。

總的來說,半導體産業的連鎖反應正在波及整個全球市場,而荷蘭作為歐洲的小國,面臨着嚴峻的挑戰。這個故事反映了全球供應鍊的複雜性和脆弱性,也提示着各國在制定政策時需要更加謹慎和全面考慮。在大國角力的背後,小國可能會成為

最受傷的一方,而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保持中立并維持平衡可能是小國的最佳選擇。

當然,面對這一危機,荷蘭并不會束手無策。盡管失去了中國市場,但荷蘭仍然有一些機會。畢竟,無論是中間商還是第二道販子,總是能夠找到一些管道将這些礦産資源銷售給荷蘭。然而,問題在于,荷蘭在獲得這些資源時的成本将成倍提升,這将對其半導體産業的産品利潤産生重大沖擊。

此外,荷蘭面臨着産品研發的挑戰。在競争激烈的半導體市場中,産品的研發投入至關重要。然而,受到利潤下降的影響,荷蘭可能會減少研發投入,導緻産品的競争力下降。這将對荷蘭的光刻機和半導體産業的長期發展産生不利影響。

綜合而言,荷蘭的問題在于,它在大國之間的博弈中成了犧牲品。這場全球半導體危機不僅對荷蘭自身産業造成了嚴重影響,也揭示了全球供應鍊的脆弱性。在未來,各國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供應鍊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而對于荷蘭而言,找到新的合作夥伴、降低生産成本、增加研發投入将是重要的應對之策。在這個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保持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将是荷蘭走出困境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