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作者:黑炎之飛影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德屬東非(1884-1916)

在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盧旺達和布隆迪被德國占領并與大湖地區的一些國家合并。這個地方與德屬東非的大部分地區連在一起,但卻很少有德軍駐守。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比屬盧旺達-布隆迪(1916-1959)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1916年,此地區被比利時剛果的軍隊占領。其後,凡爾賽條約把德屬東非分成兩部分:較大部分的坦噶尼喀由英國接管;最西面的較小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盧旺達、布隆迪由比利時接管。

1924年,國際聯盟正式授權比利時托管這兩個地區,稱其為盧旺達-烏隆迪。然而,比利時并未完全遵守國際聯盟有關二類托管地的規定,而是将其直接置于比屬剛果的管轄之下,直到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960年取得獨立(在1945年聯合國的重新授權前後,該地區的實際管轄情況并未發生過變更)。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盧旺達王國(1959-1961)

1959年,盧旺達宣布獨立,成立盧旺達王國,由圖西族人擔任國王。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盧旺達共和國(1961-1962)

1962年,胡圖族人推翻國王,廢除君主制,成立盧旺達共和國。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盧旺達共和國(1962-2001)

紅色象征烈士的鮮血,黃色象征革命的勝利,綠色象征希望,R是國名的第一個字母。由于該國旗上的紅色會讓盧旺達群眾聯想到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時血流遍地的場景,故2001年盧旺達更換國旗。

曆史上的盧旺達國旗

盧旺達共和國(2001至今)

獨立後,盧旺達國内充滿着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的沖突。幾年内,有十幾萬圖西族人流亡到周邊國家。許多流亡與烏幹達的圖西族,成立了盧旺達愛國陣線。1990年10月1日,盧旺達愛國陣線從烏幹達根據地侵入盧旺達。對此,當時的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軍政府聲稱圖西族企圖再次奴役胡圖族人,對圖西族采取了種族滅絕的政策。戰争持續了兩年。1994年4月6日,一架飛機在首都基加利上空失事,機上人員包括哈比亞利馬納總統和鄰國布隆迪總統西普裡安·恩塔裡亞米拉全部遇難。接下來的兩個月内,軍隊和各軍事組織在種族屠殺中殺害了近80萬的圖西族和胡圖族平民。愛國陣線再次攻入,7月占領了盧旺達北部。

10月,盧旺達愛國陣線宣布停火協定,此一事件終告段落,在此事件中,聯合國及西方國家幾乎對此沒有任何反應及動作,放任胡圖族軍政府、民兵及激進分子的屠殺行為。事件結束後,因害怕圖西人報複,200萬胡圖族人,逃到鄰國剛果、坦尚尼亞等。

新的國旗上包含藍色,代表人民必須為和平而戰方能使經濟持續成長并帶來快樂生活;黃色,代表人民必須安居樂業以促進永久的經濟發展;綠色,象征借由人民合理的開發達到繁榮的希望,也象征國家的資源。右上方的太陽标志,用24道光芒指引著全國人民,也表示團結一緻、純真透明,與對抗無知的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