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近年來,更多的朋友喜歡用新會陳皮來泡水喝,無論是在春夏還是在秋冬,一杯陳皮水都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啊!

但是,有一些茶友在喝陳皮水的時候會發現陳皮有苦味,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新會陳皮泡茶帶苦味,主要跟内部成分、新會陳皮的采收分級、沖泡比例、沖泡手法有關。

陳皮味苦,是特性

陳皮帶苦,這一發現在古代早有相關史冊記載。

《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陳皮)苦能洩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

《本經逢原》書中載:“橘皮苦、辛,溫,無毒。産粵東新會,陳舊者良。”

在《藥性賦》中,是如此記載的,“陳皮,味辛、苦,性溫,無毒。”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而針對陳皮的性能功效,在現代也有相關的描述:

《中國藥典》(2015 年版)記載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中藥學》教材記載:“辛、苦,溫。歸脾、肺經。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用于脾胃氣滞證,濕痰、寒痰咳嗽,嘔吐呃逆。”

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主編的《中華本草》記載:“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濕化痰。......”

《廣東中藥志》 載:“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行氣健脾,燥濕化痰。......”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古代和現代書籍描述,可将其性能味道概括為:苦、辛、溫。

采收時間:青皮>二紅皮>大紅皮

新會陳皮茶的苦味與新會陳皮的采收分級有密切關系。新會陳皮按采收加工時間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二紅皮)和大紅皮(紅皮)。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由于青皮為柑果尚未成熟時采收加工而成的,所含糖分少,用之泡茶會出現較明顯的苦澀味。而二紅皮次之,大紅皮苦澀味相對最輕,口感更溫和。

沖泡比例:陳皮并非越多越好

盡管新會陳皮泡茶可養生,但并非放得越多,效果越好。當新會陳皮與水的比例失衡,就會出現茶感苦澀或茶味過淡的情況。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沖泡手法:避免長時間的浸泡

茶有濃淡之分,陳皮茶亦如此。除了分量,浸泡時間很關鍵。新會陳皮味屬辛、苦,浸泡時間過長,會産生苦澀味,影響口感。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直接泡水法:選用蓋碗或者杯子沖泡,将陳皮撕碎放入容器中,然後倒入開水洗一遍,再重新倒入開水,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才能出味,陳皮和水的比例大約為1:50。喝完之後可随時添水。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當發現茶湯出現苦味時,可減少新會陳皮的用量,也可以與山楂、桂圓、紅棗等好物搭配,不僅養生,還有效緩解陳皮的苦味。

這杯陳皮茶有點“苦”,是怎麼一回事?

目前,暑氣未散,燥氣當令。閑暇之時,不妨煮上一壺新會陳皮茶,滋味醇甜,在氤氲陳香中治愈季節交替帶來的“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