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作者:闫律師說法

據報道,由于受台風“海葵”的影響,廣東省多個地區出現強對流天氣,部分城市内澇,一直到九月八日上午,廣州、揭陽等十個地級市受到災害,受災人口已有十六萬人。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海葵”登陸後便迅速減弱,為何珠三角地區仍然出現極端的強降雨呢?那麼這次極端強降雨,又給大陸帶來了什麼方面的危害,損失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熱點回顧

來自福建省的報道,超強風“海葵”的出現,使得福建地區出現強降水天氣,範圍廣、強度高、水量大,而且持續時間也非常長,不過,令人值得慶幸的是,“海葵”登陸後,便迅速減弱,直到九月六日下午十七時,便對“海葵”停止編号。

但是,台風“海葵”停編後,珠三角地區還出現了極端天氣,且損失嚴重。

原來,雖然“海葵”已經停止編号,但其殘餘勢力仍影響着周圍,依舊在珠三角地區“徘徊”,實在是太令人頭疼了。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再者,某些城市上空徘徊不散的強降雨雲團,可不是那麼老實,它們還會排着隊的向某一方向移動,所到之處,暴雨不斷!與此同時,影響着大陸珠三角地區的,還不單單隻是“海葵”的殘餘勢力,南海西南季風和西北太平洋的偏東風,也來這裡湊熱鬧。

當南海西南季風和西北太平洋的偏東風彙聚到這裡時,和“海葵”殘存勢力交織,進而形成了強對流天氣,更助長了台風的勢力,使周圍十個地級市受到了嚴重的内澇,同時也引發了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災害。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救援跟進

受其台風和季風影響,全省消防救援隊迅速投入了救援狀态,共接到與強降水相關的報警七百二十七起,排除消防救援人員六千多次,車輛一千二百多次,營救疏散人員共三千三百餘人。

據了解,該省救援總隊啟動洪澇救援二級響應,前後多次組織視訊工作會,成立總指揮部,與其他相關部門密切聯系,共同進行研讨和判斷。同時,向救援隊發出預警信号二百餘次,推送抗洪安全提示近千條。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同時,響應啟動後,全省的消防救援隊進入二十四小時戰備狀态,一經出現問題,便立刻投入到救援狀态中,其中對于斷網斷電斷路等不利狀況,救援隊仍堅持不懈,全力應對這些不良狀況。

地理位置分析

由于廣東省為沿海地區,地勢低窪,多灘塗,珠三角地區又河網密布,是以難以抵擋台風帶來的強風災害和暴雨災害,地勢低平不利于洩洪,河流中,滑坡和泥石流垃圾堵塞河道,使得河床淤積,不利于排水。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珠三角的自然環境以平原為主,附近有丘陵和山地,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水,冬季濕潤,故水運發達、珠江徑流量大,汛期長,一旦發生強降雨天氣,由于周圍丘陵等地貌則容易引發城市内澇。

再者,廣東省珠三角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與香港、澳門毗鄰,和整個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該地區經濟發達,再加上大陸對該地區的政策扶持,該地區重點發展經濟。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是以,高度發達的經濟使得城市建設進展快,大量的植被被破壞,圍湖造田、圍濕地造田等不合理的開發手段導緻環境遭到破壞,人們采挖河沙、毀壞堤壩等一系列不合理城市規劃行為使得自然防洪系統被破壞,容易造成城市内澇,且不易排出。

珠江防洪

面對珠江易發生洪澇災害這一情況,國家在珠江流域建設的防洪工程已有不少,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珠江流域在大陸境内部分共有江海提放總長大概12198千米,大型水庫有三十九座,中型水庫三百四十五座,總庫容高達465億立方米。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同時,對于珠三角地區的自然濕地應該進行合理退還,讓濕地正确發揮自己的作用,調整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可再占用濕地或河道進行耕種,推行相應處罰政策,一經發現圍湖造田者,合理對其進行教育處罰。

其次,城市澇災也會對耕作物進行毀壞,造成糧食減産,損失巨大,是以,對于澇災頻繁的地區,也應積極培育耐澇作物,推廣耐澇作物的種植,在糧食豐收這一方面,盡量減少損失。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再者,應該強化對于澇災等自然災害的預警機制,一旦産生澇災等自然災害,居民也能提前做出反應,減少災害對生命的危害,同時也能讓省内救援隊及時做出應急救援反應,及時援救,減少損失。

面對珠三角地區河道淤積等情況,政府應對其進行合理規劃,疏通河道,助于排水,同時也應發揮科學調動作用,利用附近幹支流進行排洪,比如聯合排程運用西江水庫群,依托流域防洪的工程體系,采取合理措施,充分發揮其作用。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況且,在這次災害我們也能發現,對于流域防洪工程仍需要我們完善,對于重大洪澇災害無法充分調控,能力有限,加上一些設施未能建成,分洪功能不能明确,發揮作用也不能精确,對于流域防洪工程仍需要我們再細化。

最後就是,在巡查水庫時加強防守,例如面對水庫年久失修或某處滲漏等險情,應及時上報,妥善處理,確定基礎設施不受損,在下一次災害來臨前能夠最大發揮它的作用,保證水庫不垮,不決口。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認識台風災害造成的損失

在台風登陸時,強風、暴雨吞沒整個城市,導緻建築物遭到一定程度的毀壞,斷路、斷電、斷網,毀壞道路交通,為了保障員工們的安全,許多公司工廠不得不做出停工停産的決定,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

當洪水退去以後,被強風暴雨席卷過的房屋和建築由于受到長時間的沖刷、浸泡。可能會導緻房屋坍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嚴重不便,同時也損害人們的财産安全,或造成人員傷亡等情況。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而郊區的農村、田地,受到的危害更大,由于強風、暴雨的來臨,使得田地莊稼無法豐收,農作物經濟可能支撐着一個村子或一個城市,糧食減産也會導緻當地經濟受到沖擊,同時也會給國家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

台風還可能造成海水倒灌,海水灌入入海口可能會導緻附近土地的鹽漬化、退化,造成生态破壞,而台風過後的地區也有可能引發疫病,影響人們和動物的健康。

珠三角遭遇曆史性暴雨襲擊,部分城市内澇,已造成多方面危害

台風過境,給珠三角地區帶來嚴重的危害,其危害深入各個領域,面對這一自然災害,我們隻能攜手共進,共同應對,減輕其帶來的各種損失,積極參與災後重建工作,幫助災區人民共度難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