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作者:職得日本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在商戰的世界,沒有永遠的霸主,也沒有永遠的小咖。想要保持永遠勝利,就必須要保持永遠年輕。

即便經曆了行賄政府、“太子”被起訴的風波,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在全世界開疆擴土的傳奇,仍然是許多南韓人心中的驕傲。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來源 / unsplsah

以我的南韓友人為例,每有機會,總是會在各國同學面前,列舉三星集團“智能手機占有率全球第一”、“電視占有率全球第一”、“半導體産能全球第一”等等豐功偉業。

當然,盡管部分“第一”在最新統計中已經被超越,但“三星帝國”以往的成就确實令人驚歎。

但他唯一不甘心的,就是三星在日本市場,始終難以攻下屬于自己的天下... ...

“打死不買南韓貨”

的确,全球智能手機占有率長年位居第一的三星,2023年(截至8月)在日本市場僅有6.19%占有率,遠遠落後橫掃日本市場的蘋果(68.78%),甚至落後于本土品牌索尼。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而在電視機方面,2016年前後,三星的電視機在全球的占有率高達20%,連續主宰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長達十年。但在中、日兩國聯手夾擊下,不得不下調目标出貨量,2018年更因為低迷的銷售成績,傳出裁撤日本據點的風聲... ...

三星在日本始終難以攻城掠地,可以大略歸因為以下三點:

01

廉價品印象

雖然三星早已成為世界知名品牌,但在成立初期,三星也曾曆經了模仿階段。對于消費力高的老一輩日本人來說,“三星等南韓貨=劣質品”的傳統思維,仍然殘留在他們腦海裡。

02

日本人的國貨情節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日版Galaxy S6拿掉了三星的标志 / Peter PARKS

日本人出了名得愛用國貨,要讓他們接受南韓品牌可沒那麼容易。2015年,三星Galaxy S6甚至拿掉了Samsung的字樣在日本售賣,試圖丢掉三星這個名字帶來的“魔咒”。

03

成本管控不佳

除了漸漸被中國取得勞動力上的成本優勢,南韓大企業如今也多有官僚化的現象,進而産生了高昂的人事費用負擔,不利于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市場開拓。

特殊的日本市場

除了以上原因,必須承認:即便放眼世界,日本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

日本商社曾經在二戰後,在亞洲市場獨領風騷多時,而且日本也是最早西化的國家,遠早于中韓等國。

經曆了标準工業化國家路徑,再加上日本重工業、汽車産業、電子産業有過多年的輝煌時期,使得許多日本人仍以自己身為“亞洲先進國家的國民”為榮,很難“看得起”其他鄰近國家的産品。

△來源 / unsplsah

另一方面,日本人對“日本第一即世界第一”的國産商品感到驕傲,消費者忠誠度極高。

衆所周知,在過去日本商品熱銷全球的輝煌時期,日本各大商社甚至會有“本地生産的一級品,優先給日本消費者,次級品再銷往其他地區”的潛規則。

被超越的日本企業

隻不過在“失落的二十年”之後,習慣閉門造車、有堅實的内需市場的日本企業,面對國内市場高齡化、需求衰退,加之全球化時代海外競争者虎視眈眈,種種挑戰也随之出現。

日本大企業由于轉型緩慢、以及對“Made in Japan”的堅持,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價格競争力降低,開始被各國競争者超越。

Apple各類産品橫掃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連日本的内需市場, Sony如今都已敵不過蘋果。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優衣庫上海南京西路旗艦店 / 迅銷官網

随後,包括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在内的部分日本企業家,率先洞見中國及東南亞勞力市場的成本優勢,将産線移往海外。雖然評價兩極,甚至換來國内部分人士“賣國賊”的罵名,他們卻提前預示了全球化來臨,參與亞洲商戰勢力的大洗牌。

“新玩家”入局

盡管日本廠商近年已開始積極向外布局,但在亞洲和全球市場的競争中,許多日本人可能難以想象的“新對手”,正是中國廠商。

相較于南韓三星,在日本發展得跌跌撞撞,來自中國的“後起之秀”海爾,卻在2012年順利并購了日本老牌家電“東洋”的電視與洗衣機部門。

另一方面,過去長期被視為“山寨”、“低品質”的中國新興手機廠,如今也以“高成本效益”、“疊代快速”的特性,走出一條新路子。oppo、vivo、小米、聯想等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榜上位列前十。

征服全球卻敗在日本市場,是“三星帝國”永遠說不出口的痛

△2022全球手機份額三星依舊位列第一,但前十已盡是中國手機廠商

縱觀過去幾十年,長年領先的日本品牌,在與後起之秀如“南韓三星”纏鬥多年後,如今又殺出了中國廠牌分一杯羹。

然而,如今在消費性電子市場上,若業者仍不增加投入研發資源、積極創新,很可能會重演日本大廠們“由盛轉衰”的悲劇。

更何況,他們還沒有像日本如此堅實、死忠的内需市場作為後盾。

在商戰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霸主,也沒有永遠的小咖,更疊快速、變化巨大的消費電子領域,更是如此。想要保持永遠勝利,就必須要保持永遠年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