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春秋末年直到秦,在北方一直活躍着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秦始皇的時候,蒙恬率40萬大軍北擊匈奴,暫時壓制住了匈奴,但是到了漢朝初年,國力衰退,無力與匈奴作戰,尤其是漢武祖劉邦被困七天七夜的“白登之圍”,更讓漢初的統治者畏懼匈奴!
是以文帝和景帝,一直都是實行單方和親政策,就是選漢家女子嫁給匈奴單于,并贈送大量金銀财寶!
和親
但是和親政策也沒帶來邊關的穩定,野蠻的匈奴騎兵,每年還是到處搶奪糧草,蹂躏邊境人民,這讓漢武帝很是惱火!
公元前133年,馬邑的商人聶壹找到邊境守官王恢,獻出了一個“誘敵深入、一舉殲滅”的政策!就是由經常跟匈奴人做生意的聶壹假稱要把馬邑獻給匈奴,誘使匈奴大軍來接手馬邑,然後在馬邑設伏,截斷退路,活捉單于!
該方案報到漢武帝那裡,他覺得可行,于是派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率精兵 30 萬在馬邑附近的山谷設伏,并命王恢李息率 3 萬軍襲擊匈奴的糧草辎重,然後派聶壹忽悠單于說:自己在馬邑有數百人,可以裡應外合,殺掉馬邑縣令,迎接匈奴單于。
漢武帝
匈奴單于親率 10 萬大軍向馬邑方向進軍,但是在距離馬邑百餘裡,還沒進入漢軍包圍圈的地方發現端倪:沿途有牲畜,卻沒人放牧。
匈奴單于發現可疑,于是俘獲了一個禦史,嚴刑拷打之下,知道了漢軍的計謀,于是下令撤軍。
而王恢、李息的 3 萬大軍發現匈奴撤退,知道自己 3 萬人也抵不過匈奴大軍,于是撤兵。而韓安國的 30 萬大軍好幾天不見動靜,于是主動主動追擊,但是匈奴大軍已逃走,他們無功而返!
馬邑追擊
馬邑事件讓匈奴和漢朝徹底撕破臉皮,為了報複漢朝的馬邑設伏,匈奴四處襲擊漢朝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讓漢武帝意識到,該跟匈奴開始正面對抗了!
接下來就是衛青、霍去病、李廣一幹名将登場了,我們下次再說!
#古籍裡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