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有闫妮的地方,就有笑聲,她喜歡将笑容挂在臉上,再配上緩慢的語速。你誇她演戲好,她會腼腆又害羞地說,“謝謝你呀,總是鼓勵我,那我就往前沖沖沖。我覺得自己還是需要别人的鼓勵,要加油演出更多優秀的角色才行。”這個暑期,闫妮主演的兩部電影《學爸》《最後的真相》先後上映,她在片中诠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對于外界的好評,她笃信自己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東西。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闫妮說,做演員要時刻為下一個角色做好準備。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采訪中,面對任何問題,她不逃避、不限制,言無不盡。甚至年齡、感情這類敏感問題,她也不忌諱别人提及。如今的她,作品産量沒有以往那麼多,她認為演員是需要安靜沉澱的,也變成了一個愛思考的人:“靜下來,沉澱、修行,反複思考,我都很喜歡。但安靜不是說停止不前,不拍戲時,我會聽各種音樂、看片、看書,用這些來武裝自己。選擇做演員,就要時刻為下一個角色準備好自己。”

六年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闫妮曾說“風情萬種”就是她的命。這個詞也因為經典角色佟湘玉烙印在闫妮身上,“佟湘玉是風情萬種,大家一定是通過這個角色這樣形容我的。真實的我是怎樣的我也不知道。前段時間還問了我的前男友,‘請問,你覺得我是個啥人’,他說‘你挺可愛的,但也有無知的時候’。我覺得挺好的,說明我對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想知道的東西,無知點兒再去探尋這個世界,說明我還有路可走。”

金喜妹

一個苦命的女人

這樣的人,一定存在

闫妮相信,像金喜妹這樣的人,一定存在。

電影《最後的真相》中的金喜妹,是一個被判了死刑的犯人,是一位按摩女郎,也是獨自一人帶着兒子在底層求生存的母親。金喜妹經曆過失敗的婚姻,不被兒子接納,在苟且的人生裡能遇到馬雙喜(塗們飾)給她的愛,幾乎是絕處逢生的一份真情。監制黃曉明第一次讀劇本時,腦海裡迅速有了金喜妹扮演者的模樣,非闫妮莫屬。但在闫妮看來,這是她很少會拿到的一個極具戲劇性的人物,這個人的存在有真實性。接下角色後,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标,要通過有限的台詞和篇幅讓觀衆真切感受到角色的心境、處境,這對她來說是個挑戰。于是闫妮從服化道等多方面下手,再加上導演、編劇等人的幫助,畢竟藝術創作需要的是團隊力量,隻有合力達成,才能脫穎而出。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最後的真相》中,闫妮飾演的金喜妹身上藏着很多的秘密。

戲拍完,黃曉明說,對闫妮的表演,“該誇的都誇完了,誇再多也不夠”:“她在表演上非常較勁,我特别了解,她有自己的想法和領悟,當這些和導演及其他演員的想法有所沖突時,她性格中柔和的那一面就出現了,這時我們就一起坐下來,去聊、去試,尋找比較适中的方式。演戲這段時間,妮姐投入得太深,尤其是在情感需要爆發的時候,我特别擔心她在角色裡走不出來,是以總是陪着她,逗她開心。”闫妮卻說,她更感謝的是黃曉明和導演給了她表演的空間:“你知道嗎,我這個人說話說不清楚,這也是讓我很痛苦的一個問題。張嘉益就總是‘吐槽’我,‘你說的是啥啊,你不要說了’(學張嘉益的方言),但曉明哥作為監制,非常有耐心地聽我把話說完。最關鍵是他聽懂了,還給了我很大的包容。”

《最後的真相》是闫妮第一次和塗們演對手戲,她怎麼也沒想到,這也是最後一次。

2021年12月,塗們因病離世。“很想念他”,她說,塗們給她帶來的共鳴不僅是在戲裡,更多來自表演本身。她記得第一次見到塗們時,對方給了她一個“吻手禮”,這個小動作,正好反映出片中二人飾演的角色馬雙喜和金喜妹之間暗潮湧動的情愫。那一刻,她就是金喜妹,塗們就是馬雙喜:“因為金喜妹的職業特殊,也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他的這個動作也表達出了角色之間的尊重。還有一場是在床上抽煙的戲,我問他‘能把煙灰缸放在你身上嗎’,跟着就直接觸摸了他的身體。他說當然可以,忽然間把衣服扯得更大了一些,那一刻我一下就有了表演的感覺。塗們老師的表演沒有任何程式化的東西,都是最真實,最靈動的反應,這讓我很感動。”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電影《最後的真相》中,闫妮飾演的金喜妹(左)和塗們飾演的馬雙喜(右)是一對情侶。

劉真真

無奈、掙紮、悲劇

她是彌足珍貴的角色

在另一部暑期熱映電影《學爸》中,闫妮則交出了一個與金喜妹截然不同的角色,她叫劉真真。

《學爸》中,劉真真的第一場戲,是和黃渤飾演的雷大力在寺廟拜佛祈福中定下“結婚契約”,看起來很有信仰,實際上她卻為了十萬塊錢把自己給“賣”了。比起“雞娃王者”的身份,闫妮看到的卻是劉真真身上的軟肋:“這個角色身上帶着很多悲劇色彩,雖然表面淡然無所謂,但内心一直在掙紮。她不知道一味逼着孩子去‘卷’究竟好不好,再加上婚姻失敗對她的打擊,孩子考好了,得獎了也離開她了,她卻隻能感歎‘滿屋子的獎狀有什麼用’。”母親這類角色闫妮不是沒演過,細數起來,前前後後不下十個。“而劉真真對我這個年齡段的女演員來說彌足珍貴,她是無奈的,讓人能感同身受,對這個角色我還有很多想法,因為篇幅有限沒有完全展現。但對中國式教育的表現,再加上能與黃渤合作,讓我義無反顧。”演《學爸》的很多時候,闫妮也會反觀自我,這部在她看來直擊“家長内卷”“親子關系”的電影,在觀影後會給人帶來一些啟發。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電影《學爸》中,闫妮飾演的劉真真表面是個“雞娃王者”,但内心層面很掙紮,和女兒的相處也不夠順暢。

而現實生活中的闫妮,在和女兒鄒元清交流時,幾乎沒有隔閡和沖突。演員的身份,讓她對孩子充滿了歉意。在女兒最需要她的時候,她沒能随時随地陪伴對方,每次說到這些,闫妮都滿臉愧疚,但更多的是欣慰于她和女兒間如姐妹般的相處:“元元比其他孩子懂事早。因為單親家庭,她要照顧爺爺奶奶,思想也成熟得比較早,我倆一直都有思想上的交流。我能做的隻是給她提供好好生活的條件,很多事情要遵循自然規律,我從來不想替她做決定。”闫妮也是看到女兒鄒元清對表演的熱愛,再加上能吃苦,能真正為喜歡的事情付出就是正确的選擇:“我當時問過她‘你真的喜歡嗎’,她很确信自己喜歡表演。第一次拍戲一天隻能睡三個小時,她都能堅持,是有演員素質的,起碼身體素質是可以的(笑),那就放心去追夢吧。”

佟湘玉

曾經我們都是白紙一張

現在可能很難回去了

大衆對闫妮的廣泛知曉,絕大多數來自于情景喜劇《武林外傳》,這幾乎成了她丢不掉的标簽,“佟掌櫃”(佟湘玉)也成為她在公衆語境裡的另一個名字。從出道成為演員到現在,這個劇一直被觀衆不斷翻看,她在這部劇後也嘗試了很多其他類型的表演工作,正劇、家庭倫理、曆史、都市,有了很多代表作,但人們每每提及闫妮,還是難以繞過“佟湘玉”這三個字。

闫妮很清楚,外界對《武林外傳》對佟湘玉的鐘愛,盡管這種“提及”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讓人忽略了她塑造的其他角色,也會有人直言不諱地說,這就是她演藝生涯的“巅峰”,更笃信“後面演再多,也難以超越”。對這樣的說法,她不逃避也不會難過,笑着說自己“真覺得沒什麼”,“觀衆的焦點總會放在經典上,還記得她(佟湘玉)和這部劇,我有什麼可難過的?我一直說,如果五十年後還有人記得這部作品,它能在觀衆中維持這麼長時間的熱度,對演員來講是多大的福報啊。相當于我第一次做主演就創造了一個高峰,這是很大的肯定。當然人生還有希望創造又一個高峰,但可遇不可求,憑借我一個人根本達不到,更多是講求合作。是以我能做的就是時刻準備着,如果有更好的角色到來,我能接住它。”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曾經風靡全中國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如今再看依然經典。

在流行“情懷殺”“回憶殺”的如今,這個被無數觀衆看作“電子榨菜”的傳世經典IP,究竟會不會等來原班人馬回歸再延續經典的那一天。這麼多年,闫妮沒少被問過“多久才能看到新一部”,幾位主演都清楚這部情景喜劇在觀衆心中的分量,但現實若沒有延續的東西,那就隻有大步往前走。“如果劇本真的好,大家也都有意向,那就演呗,這也沒啥。但人還能不能回到那個時候,那時候我們啥都不知道,大家都是白紙一張。所有人都是那樣就什麼負擔都沒有了,演戲什麼都不怕,沒有束縛,怎麼做都對,但現在可能很難回去了吧。”

這幾年,從《山海情》《裝台》,到《突圍》《少年派2》,以及前不久播出的《外婆的新世界》、暑期檔的兩部電影,闫妮連着幾部作品都備受關注,并拿到獎項提名。她選擇不一樣的角色,來跳出公衆對她的固有認知,但她也否認是刻意轉型,喜劇永遠是她一生的熱愛,“都說喜劇更難演,大家對喜劇的認知審美也不同,絕對不容易。對我來說,如果我是各種類型都能演的,還能演喜劇,那真的太好了。演員都想通過角色挖掘自己身上的不同潛質,我也到了一定年紀,希望有我自己的表達,比如金喜妹很豐富、很戲劇化,再比如劉真真,很現實很淡然。這些角色找到我是對我的信任,我能做的就是時刻準備好,來了,把角色拿下來,就是一種成長。”

闫妮

隻有“特短”

沒有“特長”

不久前,闫妮跟着電影《學爸》劇組上了劉畊宏直播間,現場跳操。這一跳,連電影監制黃渤都沒想到,闫妮宛如一股清流。#闫妮跳操演我##闫妮跳到靈魂出竅#等話題迅速登上話題榜,網友們笑了幾天存下了全套表情包。“那天跳完後,很多人給我發了配字的視訊、截圖、動圖,各種表情包,寫着什麼‘走你’‘你上司和你’之類的,說實話我當時沒覺得有什麼好笑的。但後來想想,再看看我的‘表現’确實挺好笑。我那天真的是跳不動了,跑了那麼長時間的路演,還要跳一個半小時,到了《龍拳》還要跳兩遍,我說‘我是龍是虎隻能在洞口盤着了’‘我實在跳不動了,你們跳吧’。”闫妮向新京報記者回憶起當天的情景,“看到大家把這些表情包用來表達心情還挺應景,我用得不多,以後開始用(笑)。”

很多人都說闫妮可愛,越活越随性、坦然,甚至自帶“微醺感”,似乎任何事情到了她那裡,沒什麼不能解決的。在闫妮的了解中,人到了這個年紀,會有更豐富的經驗和人生閱曆,對角色的駕馭能力更強,狀态也随之變得更加悠哉松弛。尤其涉及年齡、衰老、焦慮等敏感問題,她從不掩飾,“我這麼普通的人,又不是神仙,自然要面對問題”。“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條路還能走多遠或走到哪兒,但基于我内心的熱愛還是希望繼續走下去,演下去。李雪健老師曾說過‘還是便當最好吃’,因為他願意拍戲,願意在劇組裡待着。我也是。便當或許大家覺得不好吃,但你從精神世界裡會找到不可言喻的創作快感和安定。”

闫妮:“無知”點兒挺好,說明有路可走丨人物

闫妮自認先天條件不占優勢,但一路遇到了很多貴人相助。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攝

闫妮堅信她是一個很幸運的演員。自認在“先天條件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無論是早期的話劇團,還是這一路上遇到的前輩良師益友,都給她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這讓她時刻都保持着對表演的敬畏感和謙卑心。尤其看到年輕演員後,她非常願意和他們搭戲、交流,希望能像那些幫助過她的人一樣,幫助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新鮮血液”,“上次人家問我有啥特長,我想半天也沒想出來,我說‘我有特短,沒有特長’。前段時間,朋友跟我說,胡歌給他發了一張我們拍《生活啟示錄》時的照片,其實大家對那時候的創作還挺懷念的。前兩天,胡歌的一個好朋友來看我,我比那位朋友大很多,随後我把我倆合影發給胡歌,問他‘是不是還挺般配的’?我說,我的意思是以後我和你也會越來越配(大笑)。”

對 話

闫妮:人靜下來的時候,也是一種修行

新京報:這幾年在電影方面,你的産量不如以前,更挑本子了?

闫妮:确實我現在選擇一個戲的過程會更慢一點兒。雖然我已經這個年紀了,但也希望能突破以往固有的角色形象,每次選擇我都在不斷反駁自己,會思考很長時間。但任何找我的劇本我都會看,隻不過速度比較慢,因為真的是一字一字地看,看完後我還需要仔細琢磨,和自己對話。

新京報:怎麼界定能否突破或超越,比如大家現在說得比較多的是“闫妮不止是佟湘玉”,這種渴望你也會有?

闫妮:我希望有所突破,但不是說我要突破“佟湘玉”,到現在我都非常感激這個角色。但演員确實需要不斷挖掘身上不同的東西,也希望在新的角色上追尋一些東西,這是我選擇一個戲最大的動力。面對任何一部戲,我絕對不幹行活,而是要真正尋找到那個我飾演的人,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但任何一次創作都是這樣,我要不斷地和導演、對手戲演員、編劇一同探讨,讓我徹底成為角色。

新京報:這在如今快速發展的時代中,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闫妮:我相信觀衆,他們想看到一個演員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東西。任何一個人出現得太頻繁,一定會有審美疲勞。是以演員一定要反觀自己,我每天收工後都會琢磨,“我今天的戲拍得如何,如果那樣會不會更好點兒,今天沒有達到的後面該如何重新鋪排”,這個習慣太重要了,隻有不斷思考和反觀自己才能做好。

新京報:如今對角色你擁有了選擇權,但同時也會遇到行業内經常讨論的“中年女演員的困惑”。

闫妮:困擾、煩惱肯定會有,畢竟我也不是神仙(大笑),隻不過我這個人好像不太會想這些事情。平心而論,中年女演員就現在來說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比如楊紫瓊、凱特·布蘭切特,她們身上有着更大的魅力,這種特質若沒有足夠的閱曆,是很難具備的,至少現在的我還不具備。是以是演戲這件事讓别人看到了你身上的魅力和潛質,既然我可以走到這個階段,為什麼要想那些困擾。這個階段要拼的,就是你作品的質感。

新京報:也就是說,你認為演員闫妮身上還有更多可以挖掘的?

闫妮:前幾天,前輩李文啟老師給我發資訊。那個時候我沒戲拍,他和郭達老師就帶着我“走穴”演出啥的。他說看到電視上在放《鬥牛》,那是他第一次看,他說雖然我的戲份不多,但能感受到我傳遞的一種能量,還說希望我将來能一人千面。有這樣一個前輩給我鼓勵真心希望我能更好,我非常感動。

新京報:你的笑容似乎可以治愈人心,那對你個人而言是否也能做到自洽?

闫妮:我也有孤獨的時候,這麼多年幾乎一個人,我肯定會孤單,會寂寞。人有時候獨處或靜下來時,也是一種修行。但我不是一個得道的修行者,我也是凡夫俗子,肯定會有寂寥難以排遣的時候。

新京報:2018年那次采訪時,你瘦了很多。行業裡對女演員外貌的讨論永遠都有,現在的你還會在意這些嗎?

闫妮:每個人都要面對年齡的變化。我是個普通人,也會感歎歲月流逝。但我是演員,可以演這個年齡段的(角色),也可以演更老的。在創造人物前不用想那麼多,到了一定年齡,有了一定閱曆,身上肯定能有另外一種魅力,我的責任是把這種魅力帶給大家。比如那天跳操,你們覺得很有趣,很快樂,對我來說也很開心,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演員是沒有休息的,生活也是對自己的儲備,演戲是需要提煉這些生活中的積累,這些遠大于對容貌的在意。

新京報:那次采訪時曾問過你,還相信愛情嗎?現在呢?

闫妮:那當然了,當然要相信。永遠樂觀,永遠相信愛情!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首席攝影 郭延冰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