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作者:風趣的小蔡說事

前言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而近日,青島地鐵上也出現了一位“青天判官”,正義的“地鐵判官”在認真聽完“案件的來龍去脈”後掌掴了打算占十個座位的藍衣老大爺,可是大爺能服嗎?鐵定不能服氣!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于是大爺大媽在不服審判的情況下進行了二次申訴,結果“地鐵判官”不僅二次審判維持原判,甚至還處罰大媽“打嘴巴”,兩個大逼兜徹底打懵了占位置的大爺大媽,最終結果也是出乎意料之外,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争座事件的始末

事情始于一位大媽占用了兩個座位,而地鐵上人滿為患。另一位大媽提出讓位請求,但遭到了拒絕,引發了争執。

兩個人“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這波高分貝“會談”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圍觀,不過圍觀歸圍觀,還沒有人出面幫忙,不過大媽一号本身就不占什麼道理,也就逐漸處于下風,這時旁邊一位身穿藍色衣服的老大爺看着戰況逐漸清晰就漸漸站不住腳了,也加入了這場“會談”。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這位大爺在加入戰局後并沒有幫助大媽二号,而是選擇幫大媽一号,究其原因,原來是大媽一号的老伴兒,藍衣大爺的加入讓這場“口水戰”的火力值被拉上來巅峰,不止自己這節車廂的人在圍觀,其他車廂的人也紛紛來到了戰争中心,在兩方人員争執不休的時候很多圍觀群衆都有些看不下去了,畢竟一個人占多個位置本來就沒有道理,更何況是在人多的高峰期。

表情豐富的“地鐵審判”!

可是藍衣大爺還完全沉浸在這場“論戰”中,大媽二号也大有“舌戰群儒”的架勢,不過就在勝負還未見分曉之時,藍衣大爺一句話,瞬間将這場“論戰”的中心拉倒了自己身上,原來大爺說了一句“我占十個座位你也管不着”,這句話本來沒什麼特别值得注意的,但是架不住圍觀群衆給力啊!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一位來自好幾個車廂之外的年輕小夥子先是特别認真的“聽取雙方訴求”,然後在聽到大爺要占十個位置的時候先是迷茫、然後是滿臉的不敢置信,在他确認了他聽到的是真的的時候滿眼又充滿了震驚、最後憤怒的進行了“審判”,十分給力的一個“大逼兜”就扇了過去,正手反扇,“啪”的一聲,把藍衣大爺和占了位置的大媽一号都給整蒙了,這動靜,聽着就疼啊!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一連串的問号出現在兩個人的身上,這場“口水戰”也不得不到了尾聲,因為大媽一号和她的老伴兒藍衣大爺去追人去了,不得不提一句的是這位青年在扇完大爺一個“大逼兜”之後一邊喊了句“混蛋,占座還有理了”,一邊向身後退去,打算“揮一揮衣袖,深藏功與名”,可是大爺大媽肯定不幹啊!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兩人追上去之後,還沒等兩個人繼續申訴呢,這位被網友稱為“地鐵判官”的小夥子又給了大媽一号一個“大逼兜”,想二次申訴?不存在的!二次起訴維持原判,直接“退堂”,不得不說,這位“地鐵判官”有包青天那股“大無畏”的精神,深得其真傳!

大爺大媽一看這架勢不行啊,自己兩個人占了“老弱病殘”中的兩個“老”,和這麼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打肯定幹不過人家啊,于是選擇了報警,也有青島地鐵的客服稱此事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因為涉及到了乘客之間的沖突,已經交給警察處理,不過大家期待的後續也來了,最終結果是兩方已經達成了和解,原因是這位年輕的“地鐵判官”精神存在一定的障礙!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地鐵判官”的行為分析

這名年輕人被戲稱為“地鐵判官”,他的行為引發了廣泛争議。一方面,他的幹預可能阻止了一場可能演變為暴力沖突的争執,維護了秩序。然而,他的暴力行為也引發了道德和法律上的問題,尤其是在扇了老大爺和占座的大媽後,他的行為被認為過于激烈。這個事件引發了對“正義”和“過度暴力”之間的平衡的深刻思考。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精神健康與社會責任

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地鐵判官”被認為有精神障礙。這點讓我們不禁反思社會對精神健康問題的态度和對精神健康患者的關心。這個事件也突顯出我們需要更多投資和關注精神健康,以確定社會的安全和公平。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公共交通中的不文明行為

這一事件也使人們開始重新關注公共交通中的不文明行為。在擁擠的地鐵和公共汽車上,不文明行為常常會引發争執和沖突。應該呼籲乘客在面對不文明行為時與從業人員溝通,而不是私自采取行動。此外,公共交通公司也應該加強宣傳和教育訓練,教育乘客遵守交通規則和尊重他人。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老年人的乘車問題

另一個需要讨論的問題是老年人在公共交通中的乘車問題。老年人通常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愛和尊重。然而,在高峰時段争奪座位的問題經常發生,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産生了沖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年人可以考慮避開高峰期,而年輕人也應該更多地關心老年人的需求。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和解與教訓

最終,争座事件的雙方達成了和解。這表明社會中存在着解決争端的機會和方法。然而,這個事件也教育我們,不管在何種情況下,暴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們應該更多地依賴溝通、了解和法律來解決争端。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流量時代的利與弊

這個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讨論。在流量時代,一些行為可能因為網絡熱度而被鼓吹,但也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後果。是以,我們需要謹慎對待在社交媒體上炒作和鼓吹不良行為的現象,以避免對社會産生負面影響。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之後這位小夥的母親和好友紛紛表示“請不要太鼓吹他的這種行為,更不要線下打擾他”原來是小夥的母親為了他付出了很多,很怕網友的大肆吹捧讓“地鐵判官”覺得這種行為是正确的,而去進行更多的“審判”,畢竟有精神障礙的他并不能完全且清晰的分辨出真正的“對錯”,他的朋友也表示他曾經在學校把自己用沙子埋起來吸收營養,不過還好被其他人及時發現。

“地鐵判官”維護了他心中的正義,成為了自己的英雄,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歡迎,但是流量時代有利有弊,可以讓他“正義但未必正确”的行為讓更多人看到,但是也可能在被更多人看到的同時出現更多無法估計的後果,讓他生活在原本沒有被流量浸染的世界裡可能對他會更好!

“地鐵判官”火了,他的過往經曆被扒出,網友驚歎他的所作所為

結語

這一起争座事件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案例,涉及到衆多問題,從不文明行為到精神健康,再到社交媒體的影響。它提醒我們,社會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解決,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尊重他人。最終,我們希望能夠借此事件反思和學習,以創造更加和諧、安全和文明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