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黃懿
8月25日,天聚地合(蘇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合資料")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拟在香港主機闆挂牌上市。
據悉,聚合資料的客戶包括騰訊、阿裡巴巴、百度、網易、美團、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知名企業及衆多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應用程式開發商以及個人使用者。除此之外,2014年,京東科技在A輪融資階段成為聚合資料第二大股東。
早在2018年12月7日,聚合資料曾遞表深交所,未能成功上市。
01
增收不增利顯著,淨利率連降
聚合資料是一家綜合性API(應用程式接口)資料流通服務商。通過公司産品提供集API管理、資料治理、資料應用、資料安全和隐私保護計算的解決方案,協助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除此之外,公司還提供定制化、數字化和本地化部署的資料治了解決方案,滿足了包括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制造業、金融、電信及其他行業客戶的多種需求。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報告期内),聚合資料的收入依次為1.78億、2.60億、3.29億、9561.4萬;毛利依次為5694.8萬、8991.2萬、1.08億、2053.1萬;除稅前利潤依次為3116.5萬、5342.9萬、4475.6萬、1087.6萬;淨利潤依次為2722.3萬、4596.6萬、4128.4萬、978.8萬;毛利率依次為31.9%、34.6%、32.7%、21.5%;淨利率依次為15.3%、17.7%、12.6%、10.2%。
财務資料上看,以2022年為例,聚和資料陷入到增收不增利窘境,此外,淨利率近三年多也直線下滑。
據悉,聚合資料的收入主要來自API市場,包括查詢、短信通知及充值服務,以及資料治了解決方案。其中,報告期内,API市場的收入依次為1.64億、1.95億、2.24億、8203.9萬;分别占公司總收入的91.9%、74.9%、68.0%、85.8%;其毛利率依次為32.9%、31.2%、32.0%、18.9%。資料治了解決方案的收入依次為1444.6萬、6529.1萬、1.05億、1357.5萬,其毛利率依次為21.2%、44.6%、34.2%、37.1%。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的API市場的收入同比呈現增長趨勢,原因為來自查詢及短信通知服務的收入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聚合資料還解釋了在第一季度或上半年的API市場毛利率通常低于全年的毛利率,是因為公司通常會從資料服務供應商獲得大幅折扣(視乎資料服務的總采購額),該折扣用作抵銷公司在第四季度的采購成本,因為年内公司的資料服務采購成本會逐漸增加。
報告期内,聚合資料的銷售成本依次為1.21億、1.70億、2.21億、7508.3萬;銷售及分銷開支依次為1459.4萬、1544.9萬、1437.8萬、375.3萬。除此之外,API的采購成本依次為1.06億、1.30億、1.49億、6561.1萬;資料治了解決方案的采購成本依次為1013.0萬、3022.2萬、5904.6萬、773.0萬。
聚合資料的采購包括購買資料服務、軟體、硬體及技術服務。報告期内,公司的采購額分别為人民币1.16億、1.61億、2.08億、7330萬,分别占總銷售成本的95.7%、94.4%、94.0%、97.7%。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公司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分别占采購總額的68.7%、56.2%、69.9%、89.1%,而向公司最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則占總銷售成本的25.2%、37.4%、37.5%、60.4%。
财經評論員張雪峰向《港灣商業觀察》指出,“聚合資料對供應商的依賴相對集中。依賴度高可能會使公司在采購上面臨一些風險,比如說供應商價格上漲、供應中斷等,是以公司應該審慎管理供應鍊風險,尋找替代供應商以保證業務的可持續性。”
02
客戶和供應商依賴症,應收賬款逐年上升
招股書顯示,聚合資料的客戶包括網際網路公司、電信營運商、科技公司及尋求數字化轉型的其他企業及政府組織以及個人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及技術專業人士。
報告期内,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别占總收入的38.7%、41.1%、43.7%、79.2%,而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别占總收入的11.6%、11.7%、12.4%、44.3%。
除此之外,報告期内,聚合資料的最大客戶的貿易應收款項、按金及其他應收款項以及合約資産依次為27.8%、15.9%、19.3%、33.7%,前五大客戶的累計依次為71.7%、38.2%、40.5%、64.3%。
報告期内,聚合資料的貿易應收款項淨額依次為6308.7萬、9120.3萬、1.24億、1.53億;貿易應收款項總額依次為6672.0萬、9527.3萬、1.30億、1.58億;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日)依次為86、114、125、136。其中,API市場的貿易應收款項依次為5986.9萬、5575.3萬、8203.9萬、1.14億;資料治了解決方案的貿易應收款項依次為685.1萬、3952.0萬、4777.9萬、4394.7萬。
據悉,聚合資料的客戶可分為在服務提供前(“預付”)或後(“後付”)向公司付款的客戶。當有大量客戶僅在服務提供後付款時,貿易應收款項傾向較高,因彼等的付款責任入賬為貿易應收款項。公司的大多數資料治了解決方案客戶及大型API市場客戶(包括政府機構及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均為後付費客戶。
聚合資料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曾經曆過客戶和供應商集中的情況,五大供應商中有3個為公司客戶。截至今年3月31日,客戶H(供應商A)的采購總額占比為62.7%,交易金額為4533.5萬;客戶B(供應商F)的采購總額占比為12.2%,交易金額為885.6萬;客戶K(供應商J)的采購總額為3.2%,交易金額為230萬。
張雪峰認為,“關于客戶和供應商集中的情況,公司存在一定風險。特别是如果公司的客戶或供應商集中在一小部分,意味着公司對這些客戶或供應商的業務非常依賴。如果其中某個客戶或供應商發生問題,如停業、破産等,公司可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是以,公司應該努力擴大客戶和供應商的多樣性,尋找新的客戶和供應商,減少依賴程度,降低風險。”
張雪峰認為,“貿易應收款項總額逐年增長可能是因為公司的銷售規模擴大,客戶數量和業務量增加。這可以被視為公司業務增長的積極信号。然而,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逐年增加可能意味着公司的應收款項回收速度變慢。這可能會導緻公司資金周轉不靈活,對經營帶來一定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應考慮采取措施來加快應收款項的回收,例如改進信用管理政策、提高收款效率等。”
報告期内,聚合資料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依次為1.31億、-3379.6萬、-3681.9萬、759.4萬。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聚合資料存在過度依賴少數供應商的情況,這不利于企業的經營獨立性,收益更容易受第三方影響。同時,供應商與客戶集中都不利于企業經營的獨立性,也會影響投資者對其業績穩定成長的預期。除此之外,應收款增加、周轉天數增加都意味着企業的流動性變低、銷售回款能力變弱,可能造成日常營運資本緊張,其中,經營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的波動與其銷售回款能力基礎脆弱有較大關聯。”
對于聚合資料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在報告期内的波動情況,張雪峰補充道,“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的不穩定可能是由于多種因素導緻的,如銷售額波動、成本控制不穩定等。這種情況可能會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不确定性。公司應該關注現金流量的管理,加強預算和成本控制,以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動性。另外,公司還可以探索多樣化的收入來源,減少對某一客戶或某一業務的過度依賴,以平衡經營活動現金流。”(港灣财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