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必讀:吸金70億 又一産品賣爆了!1.7萬億市場“狂飙”不止

今日必讀:吸金70億 又一産品賣爆了!1.7萬億市場“狂飙”不止

市場行情

滬指低開低走跌超1%,科創50指數跌超3.7%,兩市超4600股飄綠

1、三大指數今日全線調整,滬指午後跌超1%,創業闆指跌超2%,科創50指數跌超3.7%。

2、半導體産業鍊集體走低,Chiplet、光刻膠方向領跌,波長光電、同益股份、源傑科技、泰淩微、锴威特等多股跌超10%,中芯國際跌超8%。

3、BC電池概念股大幅調整,永和智控封跌停闆;機器人、減速器概念下挫,中馬傳動跌停。

4、遊戲股逆勢活躍,大晟文化漲停,星輝娛樂漲超10%;券商股午後反彈,首創證券一度沖擊漲停。

5、我樂家居跌9.98%,成交金額超11億元,該股此前連續8個交易日漲停;公司午間公告稱,因涉嫌超比例減持,相關股東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

6、個股呈現普跌态勢,兩市超4600股飄綠,今日成交7668億元。截止收盤滬指跌1.13%,深成指跌1.84%,創業闆指跌2.11%。

7、以每日額度餘額口徑,北向資金截至A股收盤淨流出48億元;以買賣成交額口徑,北向資金淨賣出近71億元

(華爾街見聞)

恒生指數收盤跌1.34%,世茂集團跌近19%,中芯國際跌近8%

恒生科技指數跌2.04%。半導體股跌幅居前,中芯國際跌近8%,華虹半導體跌近6%。地産股多數下跌,世茂集團跌近19%,碧桂園跌超12%,合景泰富集團跌超11%,正榮地産跌近9%。

(華爾街見聞)

行業動态

這個市場徹底火了 私募加速進場!

在“北交所深改19條”釋出後,本周前三個交易日,北交所市場成交額突破71億元,各大券商上線“一鍵開通北交所”業務,新增開戶量大幅增加。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多家投資北交所、新三闆的私募機構,他們認為,新政增加了投資人的信心,提升未來預期,北交所行情将啟動,未來兩三年将會是慢牛的過程。

私募比較關注引入公私募、社保等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科創闆開戶投資者可以直接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允許優質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建立預溝通機制推進轉闆等,都對提升市場活躍度,改善市場流動性和估值具有意義。不少機構表示看好北交所市場投資機會,未來會加大投資。

(中國基金報)

隐形重倉股“可鹽可甜” 基金到底在“隐藏”什麼?整體市值已占半壁江山

據券商中國記者對基金2023年度半年報資料進行的統計,在主動權益基金中,超兩成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市值占其股票投資市值的比例不超40%,展現了這些基金産品的持股集中度較為分散。整體來看,公募基金十大重倉股市值占基金總持股市值的比例達到52%,這也意味着基金的隐形股市值雖略小于其十大重倉股市值,但也接近占據了基金持股總市值的半壁江山。

總體來看,基金隐形持倉股的貢獻“可鹽可甜”——年内部分基金業績欠佳,其實與其隐形持倉股的大跌難逃幹系,與之對應的是,另一些隐形持倉股卻有搶眼表現而推高了相關基金的淨值。

(券商中國)

機構投資者大幅贖回貨基 借道ETF加倉股票

Wind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共計有11隻貨币市場基金的份額被淨贖回100億份以上。貨币市場基金被機構投資者大幅贖回,主要原因還是其越來越低的收益率。截至9月6日的資料顯示,上述被機構投資者大額贖回的基金,年内至今收益率均不足1.5%,總體來看,Wind貨币市場基金指數年初至今收益率僅為1.29%。

整體來看,機構投資者今年上半年大幅增持股票型基金,其中主要由被動股票型基金貢獻。今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型基金的持有占比由2022年底的30.07%提升至33.15%,提升3個百分點。

(證券時報)

公募ETF上演“頭部的競争” 被稱為“最卷賽道,沒有之一”

今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調整,ETF市場卻逆勢上演擴容加速度。截至9月5日,股票型ETF産品的規模已經突破1.4萬億元。不過,9月以來,有部分資金從這一闆塊“出逃”,流向也有所變化。與此同時,ETF市場競争也步入全方位競争新階段。各大基金公司持續加大對ETF的布局,從指數釋出到産品募集上市的效率不斷重新整理紀錄,目前還有超過百隻ETF産品等待審批;在存量産品中也在花心思提升産品競争力,比如降低産品管理費率等。

在業内人士看來,ETF市場已經成為公募基金行業最卷的業務領域,龍頭效應顯著但發展前景依舊十分廣闊。從發展趨勢、監管引導和資金流向來看,基金公司未來或将加速産品布局與持營推廣。

(第一财經)

看好自家産品 基金公司員工集體逆勢加倉

資料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權益市場遇冷的大環境下,公募基金管理人員工集體逆勢加倉,上半年合計增持10.72億份非貨基金,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占比達六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支援自家新發基金之外,上半年基金管理人員工大舉加倉的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并非特别突出。業内人士提示,這可能和員工認可自家基金經理能力或看好後市表現有關。普通投資者還是要保持理性投資,選擇與自己投資偏好更比對的産品。

(中證網)

基金經理“曬實盤”引圍觀

近期,陸續有基金經理在螞蟻理财平台“曬”出了自己的實盤,展示個人賬戶的基金投資情況。此外,不少基金經理還在自己的個人首頁号持續更新自己的定投以及申購進展,并寫下自己的定投心得與感悟。

業内人士表示,震蕩行情下,不少基金經理選擇多種方式加強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基金經理進行個人實盤或定投操作的展示,既向基民們傳遞了“與投資者共進退”的态度,也對提升投資者信心起到了正向積極的作用。

(中國證券報)

又一批持有期基金開放贖回 “時間的玫瑰”需低位播種

9月6日,西部利得量化價值一年持有、金鷹時代領航一年持有等多隻持有期基金迎來首個開放期。Wind資料顯示,9月有17隻持有期基金陸續開放贖回,成為繼今年3月以來的又一波開放高峰。不過,截至9月6日,大部分持有期基金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

公募人士認為,高位布局或是持有期基金到期後業績欠佳的主要原因,“時間的玫瑰”不僅需要時間灌溉,還需要在低位播種。此番持有期基金的欠佳表現提示基金經理需要更加重視回撤控制和擷取阿爾法收益的能力。

(中證網)

公司動态

基金清盤!貝萊德最新回應 不影響境内基金投資者

日前,有媒體報道“BlackRock Global Funds - China Flexible Equity Fund(貝萊德全球基金-中國靈活股票基金)”宣布将于近期清盤。對此,基金管理人貝萊德方面回應中國基金報表示,基金清盤是正常的産品決策,公司定期對旗下産品進行評估,做出合理決策,以保障持有人利益。針對市場傳聞“迫于外界壓力,貝萊德從中國撤資”,貝萊德方面回應表示,關于貝萊德從中國撤資的報道不實,貝萊德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保持不變。

相關人士表示,因為基金在海外注冊,且面向海外投資者,基金清盤決策不影響在岸産品投資者,尤其是貝萊德基金的境内持有人。貝萊德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将持續建設境内的投資研究和風險管理能力。

(中國基金報)

公募與代銷機構“分手”成常态

一天内多家公募宣布與代銷機構終止合作。9月6日,大成、寶盈基金均釋出公告表示,與鳳凰金信(海口)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金信”)終止合作。9月5日,招商基金也釋出類似公告終止與南京途牛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途牛基金”)合作。終止合作公告頻出背後,上述2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已宣稱其銷售業務停業。拉長時間看,年初以來,40家公募官宣與銷售機構終止合作,其中大多涉及中小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業内人士指出,目前背景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面臨競争壓力,同時還需應對市場需求下降的挑戰。為保證自身不被市場淘汰,還需提高服務品質與自身合規性。

(北京商報)

産品動态

吸金70億 又一産品賣爆了!1.7萬億市場“狂飙”不止

9月6日晚間,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國泰基金和銀華基金旗下4隻上證科創100指數ETFETF(簡稱“科創100ETF”)釋出基金合同生效公告,4隻ETF合計募資69.5億元,吸“金”能力突出,其中博時科創100ETF發行募集規模超過26.6億元,成為今年發行成立規模最大的股票型ETF。

基金整體發行市場冰點,新發ETF産品卻爆款不斷,彰顯今年ETF市場的火爆。Wind資料顯示,截至9月6日,全市場793隻股票型ETF管理總規模達到1.69萬億元,屢創曆史新高。

(券商中國)

人事變動

千億公募中加基金總經理離任 今年以來超百家基金公司高管發生變更

日前,管理規模超1300億元的公募機構中加基金釋出公告稱,公司原總經理宗喆已于8月28日離任,由現任董事長夏遠洋代任公司總經理。而夏遠洋也是今年3月份剛剛履新,系中加基金曆史上第三任董事長。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基金公司高管變動較為頻繁。截至記者發稿,已有103家基金公司的250位高管發生變更,涉及董事長變更的基金公司家數達到27家。僅8月份便有26家基金公司高管變更,人事變動較為頻繁。在業内人士看來,公募競争市場日趨激烈,更需要基金公司以穩健的管理與差異化的發展戰略以應對機遇與挑戰。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