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最近,國産第一艘054B型護衛艦的下水,受到了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與此相比,美國試圖批量生産的“星座”級護衛艦,卻陷入了尴尬局面。因為,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星座”級都很難確定優勢!未來幾年,美國高層很可能面臨一個非常頭疼的“造艦沖突”。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星座”級護衛艦,是美國海軍在“佩裡”級護衛艦全部退役多年後,再次建造的遠洋型護衛艦。此前美軍認為大洋上已經沒有足夠分量的對手,航母編隊隻需要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這樣的宙斯盾艦,就可以滿足遠洋存在、“航行自由”和航母護航等需求。美國海軍一度把精力放到了對地緣熱點地區的幹涉上,提出了“由海向陸”的戰略,原本水面艦艇中護衛艦的生态位,被瀕海戰鬥艦所取代。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美國海軍發展的兩型LCS都被證明是失敗産物)

解放軍海軍的快速崛起,瀕海戰鬥艦的糟糕表現,讓美國海軍後知後覺,還是得建造足夠數量的護衛艦,來滿足制海作戰的規模需求。最終産物就是發揚“拿來主義”的“星座”級護衛艦,該型艦也是滿足“未來艦艇達到383艘”目标的關鍵一環。是以,在美國海軍軍費緊張而且造船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星座”級護衛艦要盡量滿足“成本低廉”和“易于生産”的要求,單艦成本被壓在了9億美元。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星座級護衛艦整體設計很像縮小簡配版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在“星座”級的設計上,更多采用了現成的裝置和技術。為此,盡管“星座”級在設計上借鑒了歐洲多任務護衛艦的意大利版“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但是卻取消了複雜且更貴的一體式綜合桅杆,用上了傳承自阿利伯克級的單縱桅,目的就是為了友善安裝成熟的美制雷達、電子戰和衛星等天線裝置。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意大利海軍的“卡羅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

相比之下,中國的054B型、日本的“最上”級、英國的26型護衛艦以及歐洲多任務護衛艦,各自采用了不同的綜合式一體桅杆,不僅艦體外型更簡潔,大幅降低了雷達反射信号,而且展現了更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和艦電管理水準。

由此可見,“星座”級這種不簡潔的設計,不僅影響了隐身性,而且也表明“星座”級的電子系統整合水準可能比中國、日本和歐洲都要差。當然“星座”級護衛艦的硬體标準其實并不低,“星座”級安裝了基線-10“宙斯盾”戰鬥系統,這套系統沿用了伯克3級驅逐艦的現成裝備,配備了三面固定安裝的AN/SPY-6V2雷達,這也是伯克3型AN/SPY-6V1雷達的縮水版。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星座級護衛艦後視圖)

有成熟的“宙斯盾”系統和伯克3型打底子,這是“星座”級的相對優勢之處,是以美軍也賦予了“星座”級相當不錯的防空作戰能力,除了常見的ESSM點防禦飛彈,還能發射标準-2和标準-6系列遠端防空飛彈。“星座”級的最遠防空交戰距離可以達到370公裡以上,總體防空能力已經達到了許多宙斯盾艦的水準。

簡單來說,“星座”級更像是“伯克III”的縮小版,或者是“猴版”的歐洲多用途護衛艦。不過,“星座”級以較保守的雷達電子裝置配置,搭配了天價的“基線-10”系統,強行拉升後的作戰能力超過了054B、最上級或歐洲多用途護衛艦,但造價卻貴得多。基線-10雖然讓“星座”級具備強大的反導能力,卻大幅提高了“星座”級的造價,雖然比起阿利伯克3型驅逐艦已經相當便宜,但9億美元的身價絕對不算低。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星座級的側面線條能看出美歐混合的設計風格)

法國和意大利的歐洲多用途護衛艦的單價大約是8億美元,日本“最上”級單價大約是4-5億美元,而“星座”級作為低配版伯克3型,首艦造價卻高達16億美元,9億美元的期望價格需要在量産之後逐漸達到。不過9億美元的單價,對于美國海軍而言,卻已經是“非常便宜”的價位了,但是這個價格目标能否達成卻令人懷疑。美國海軍以往的新型軍艦計劃,幾乎沒有一個實作預期的“價格目标”,包括以一開始就以低成本作為目标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瀕海戰鬥艦等等。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是超支大戶)

是以說,美國海軍的“2045目标規劃”号稱要建造56艘“星座”級護衛艦,但從成本上來看,難度着實不小,建造速度也是個巨大挑戰。美國能建造“星座”級護衛艦的船廠并不多,而且美國海軍目前還有十幾條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多艘美國級兩栖攻擊艦、福特級航母、以及未來的DDG(X)需要建造,留給“星座”級的産能其實很緊張。不僅如此,054B的下水意味着“星座”級很可能将失去建造的意義。

首先,054B護衛艦的技術水準已經不輸于“星座”級,盡管後者采用了高價的“基線-10”系統,具有軟體方面的優勢,但硬體更新潛力非常有限。054B護衛艦隻要在軟體方面進行更新,憑借更先進的雷達,以及标準化的垂直發射系統,有潛力在後期超越“星座”級的作戰能力。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054B的線條要比星座級簡練的多)

其次,054B護衛艦的建造數量,也很容易超越“星座”級。早先的054A護衛艦在十幾年裡的建造數量輕松突破了40艘,054B的建造速度不會相差太多。而“星座”級面對“每年隻能下水一艘驅逐艦”的美國造船能力,在2045年以前完成56艘的建造計劃,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美國海軍已訂購的20艘“星座”級,建造速度能否比054B更快,也是令人懷疑的。

由此可見,美國如果希望用“星座”級護衛艦來維持軍艦的數量優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面對水準更高的054B,連品質優勢都可能不存在了。未來20年裡,美國水面艦隊最重要的兩種軍艦——“星座”級護衛艦和DDG(X)驅逐艦,技術水準和建造速度都已經不太可能超越054B和055。更可笑的是,美國這兩款未來主力艦一個還在建造,一個還在設計階段,而054B和055卻都已經邁了大海。

美軍剛剛開足馬力,卻先等來054B下水消息,形勢對美軍越來越不利

(美國海軍80-90年代大規模建造的戰艦很多都要等退役了)

那麼,美國為什麼還要繼續建造“星座”級?這個非常沖突的問題,很可能在未來幾年裡變成讓美國高層頭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