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花都下一個千億産業在哪裡?

一個希望是:新能源。

從重大産業項目接連上馬,到産業發展方案印發實施,從高端補鍊、終端延鍊到整體強鍊,花都正勢如破竹推動新能源産業叢集建設,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縱深推進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能谷”。

當下,是“能源轉向”的關鍵節點,新能源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最有希望的行業。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廣州旗幟鮮明提出,堅持“産業第一、制造業立市”。能源是工業的“心髒”,而新能源産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戰略新業态、搶占發展新高地的重要着力點。

去年以來,廣州賦予花都“打造廣州北部增長極”的重要使命,這不僅全面提升了花都在全市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更是對花都尋找新發展空間、塑造新發展引擎、釋放新發展動能的迫切期待。

新能源産業,便是其中一把解題之鑰。潮流湧動下,區域發展格局正被新能源重新改寫。對于花都而言,興“新”之路,前路漫漫亦燦燦。

布新局:培育千億級新能源産業

日前,花都瞄準能源革命“新賽道”,出台了一份“新”規劃——《推進新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3—2030年)》(下稱《行動方案》),圍繞“壯大新能源産業規模、合理布局新能源産業方向、拓展新能源産業應用場景、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示範、優化産業發展政策環境”5個方面,部署24項具體任務,在東、西兩翼布局光伏元件制造和新型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打造“一城五園一基地”新能源産業格局,推動全區新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

《行動方案》目标明确,到2025年,花都區新能源産業産值超500億元。到2030年,花都區新能源産業産值超1000億元。這也意味着,花都正以大決心大魄力擁抱新浪潮,把新能源産業作為未來高品質發展的重點産業。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事實上,花都興“新”産業的氛圍日益濃厚。汽車産業一直以來是花都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近些年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換道超車”的步伐越來越快。目前,花都布局“2+5+N”汽車産業平台,在華南地區最大規模汽車産業基地的基礎上,再規劃100平方公裡區域發展汽車産業,新儲備汽車産業用地超萬畝,以支援存量優質核心零部件企業增資擴産、迅速承接優質項目落地,打造全國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基地。

在《行動方案》裡,發展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産業同樣占據了較大篇幅。如依托東風日産新能源汽車生産線改造項目,壯大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以廣州擎天新能源項目為牽引,補強新能源汽車制造産業鍊;以東風—花都燃料電池乘用車示範營運項目為基礎,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探索氫能儲存、運輸等技術示範,建設氫能基礎設施,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作和應用等。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在今年初釋出的《廣州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中也提到,加大力度推進太陽能開發利用,加快花都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積極推動公共機建構築、工業園區、企業廠房、物流倉儲基地等建築物屋頂建設光伏項目。

“我們正推動在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和國有資産建築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創新光伏+建築應用開發模式,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公共機構光伏應用發展模式。”花都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

新方案、新動作串聯并進、落子布局,培育千億級“新”支柱産業,成了花都的必答題。

立新柱:推動重點企業立柱架梁

上個月,世界500強企業采埃孚在花都動作頻頻,華南地區首個研發中心——采埃孚廣州技術中心正式開業、中國第二家汽車電子工廠——采埃孚廣州電子工廠正式開建。

采埃孚廣州技術中心具備核心工程技術研發能力,可提供全面的技術解決方案。采埃孚廣州電子工廠則将打造為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全球标杆工廠,持續提升智能駕駛和軟體技術相關産品的産能。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采埃孚将有效利用全球資源和本地資源,不斷提升本地核心研發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加速推動供應鍊尤其是關鍵零部件的國産化程序,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助力汽車行業向新的浪潮轉型。”采埃孚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亞太區營運總裁汪潤怡表示。

支柱産業加速“轉”,支柱企業着眼“進”。當下,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花都集聚,一份亮眼“成績單”折射出産業的後勁與活力:滴滴自動駕駛在花都開啟商業化營運;東風日産啟辰20萬輛新能源車制造項目将于今年竣工投産;擎天科技産業園項目簽約建設;馬瑞利汽車電子研發總部、禾多科技總部、京東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友智連等項目注冊落戶……

新能源産業的視野更為廣闊。花都把目光投向可預見的未來,從當下開始着手布局,構築并夯實産業發展優勢。在今年的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花都區簽約18個重點項目,涵蓋新能源産業、臨空産業及總部、智能制造産業,包括協能儲能高端制造裝備基地和上市總部項目、九豐集團新能源項目、廣州工控新型儲能項目、天狼芯功率半導體晶片産業基地及儲能總部項目、特來電新能源汽車超充項目等,投資總額近500億元,預計年産值達千億元。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重點企業立柱架梁,推動産業鍊“積厚成勢”。“我們計劃在花都打造一張城市充電網,作為新能源産業規模化發展的基礎支撐。”廣州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俊華介紹,将為花都提供更多充電網定制化解決方案,打造更優的充電産業生态,助力花都新能源産業基礎設施發展。

一次次因時而謀的“轉換賽道”,展現了布局的前瞻和敏銳。一個個在簽約建設的企業項目,隐藏着發展的後勁和潛力。聚焦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光伏等重點企業,花都“鍊上”發力,加快打造産業新立柱。

育新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能谷”

在東風日産一工廠區内,現有生産線正在改造,未來将采用行業内先進的電池技術,滿足新能源車的市場需求,帶動研發及研發産業化能力,預計年增新能源車産值200億。

位于獅嶺鎮的越秀農牧食品花都生豬養殖基地,利用屋面和山坡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闆,将光能轉化為電能用于項目營運用電,打造行業領先的綠色豬場。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赤坭鎮漁光互補光伏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中,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殖”“一種資源,兩個産業”的集約發展模式,年均上網電量約為3.2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萬噸。

以新能源重大産業項目為牽引,吸引各細分賽道企業紛紛“入局”。随着産業吐故納新,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動能,在花都的青山綠水間交織迸發。

“花都是廣州的工業重鎮、汽車之都,借助空港樞紐與世界交流密切,還擁有多個國家級試驗區,有條件有市場發展新能源産業。”澳洲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實驗室戰略科學家程一兵曾評價道。

碳排放權交易和綠色金融是市場化機制實作雙碳目标的重要途徑,在助推新能源産業發展中發揮“加速器”作用。位于花都區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配額現貨累計成交占全國碳交易試點35%,連續十年居全國試點第一。廣州碳排放交易所總經理孟萌認為,花都區綠色金融對發展新能源産業的虹吸效應較強,能持續為低碳綠色等新能源産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撐和發展平台。

【南方日報專稿】花都,興“新”!

為吸引國内外具有優勢的新能源企業集聚,花都也不斷優化産業發展政策環境。“我們争取省、市在用地、能耗名額、環境容量等方面給予新能源産業重點項目的傾斜。設立新能源産業發展基金,引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方式,服務新能源産業項目。”花都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将采取“一企一策”,重點培育扶持投資百億級以上的戰略性新能源支柱産業叢集和“總部或區域項目”“産業鍊頭部”項目。

一幅“新”的實景圖正在花都舒展開來:疊加國際空港樞紐與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政策優勢,加強區域産業協調發展,在廣清接合片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能谷”。

按照計劃,“綠能谷”将建設新能源産業“萬畝千億”大平台,規劃超萬畝的高能級産業平台,打造光伏、儲能、氫能三個千億級産業叢集,引進一批産業鍊骨幹企業,做強一批創新協同平台,推出一批示範應用項目,設立一支産業基金,打通新能源研發、生産、銷售、交易、能源電子、多場景應用、金融支援等一體化全産業鍊條,建設立足廣州、輻射灣區、面向世界的“灣區綠谷、能源之都”。

“綠能谷”建成後,有望形成5000億級産業叢集,在廣州北部片區形成一座儲能光谷新城,帶動周邊區域産業協同發展、功能提升,助力粵北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實作共同富裕。

廣州北部,興“新”之路逐漸“顯山露水”,新手筆塑造的新引擎,将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提供新支點、搶占新高地。

來源:南方+

圖文:周甫琦

編輯:穗琦

複核:楊麗萍 龔耀東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稽核:鄧必彥

熱文精選

花都區牽手華潤廣東醫藥 建構現代智慧藥品供應鍊服務體系

花都首位!鄉村工匠正進階職稱專家“出爐”

解碼!花都一個農業大鎮的“逆襲”

人民日報《民生周刊》獨家專版報道丨廣州市花都區:“二次創業”促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