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逵,乳名三元,字少雲,回族。陸軍上将。1892年3月9日出生于甘肅河州(今臨夏縣)。
1909年,馬鴻逵考入蘭州陸軍國小堂。1912年,在其父馬福祥部下任營長,繼升甯夏新軍統領。1914年至1917年,馬鴻逵在北京先後為袁世凱、黎元洪當侍從武官:袁氏稱帝,馬鴻逵悄悄離開北京,跑到天津,參加段棋瑞的馬廠誓師,當了讨逆軍的中将參謀。段祺瑞重新上台後,欲收馬鴻逵為羽翼,撥給日式輕重武器及經費六萬元,授他為第五混成旅旅長,令其擴編甯夏新軍。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争爆發,雙方都想拉攏馬福祥父子。馬氏父子均以模棱兩可的态度應付。可是當奉系敗北的消息傳來時,馬福祥立即通電讨伐張作霖,呼其為“胡匪”(指土匪),直揭張的老瘡疤。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争開始。曹锟、吳佩孚派馬鴻逵為騎兵總指揮,令率部開往熱河前線。戰争進行中,馮玉祥倒戈,傳回北京發動“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锟,并發出了呼籲和平的通電:馬鴻逵聞風轉向,也尾随馮玉祥撤退,把部隊帶到北京。
1925年3月,馮玉祥正式就任西北邊防督辦後,馬福祥父子迫于馮軍勢力,對馮表示順從。馮為安慰馬氏父子,委任馬鴻逵為第七師師長。
1927年初,馬鴻逵任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第四軍軍長。馬受馮、蔣指揮往山東一線作戰。
1929年春,蔣介石一手包攬大權的編遣會議和國民黨“三大”召開之後,新的軍閥戰争開始醞釀。當時馮玉祥與蔣介石的沖突已隐隐可見,馬鴻逵頗怕得罪于馮玉祥,不敢貿然接近蔣介石,但北上山東駐地後,他卻寫信派人密送蔣介石,聲明自己“決不參加背叛中央之任何軍事行動”。
1929年5月,馮玉祥決定反蔣。馬鴻逵、韓複榘兩人卻密議反馮投蔣。韓、馬率領部隊先後到洛陽,聯名通電擁護“中央”,維持和平,打亂了馮玉祥的作戰計劃。蔣介石聞訊後,即派錢大鈞賀耀組、邵力子等前往鄭州宣慰,給馬鴻逵帶去百萬元的重賞,并在南京召見馬。是以,馬鴻逵決心投靠蔣介石。
1929年12月,唐生智聯合韓複榘、石友三醞釀反蔣。韓以徐州重地需要争取馬鴻逵、石友三支援,企圖聯絡馬共同反蔣。馬鴻逵表面應諾韓的要求,暗中立即向蔣介石報告一切,并條陳應付之方。蔣得到馬的報告,一面設法穩住韓複榘,一面急調大軍進攻唐生智,緻使唐軍覆沒。
1930年3月,豫、魯、皖上空戰雲密布,一場軍閥大戰迫在眉睫。馬鴻逵嚴密控制津浦,隴海兩線,為蔣介石部隊輸運補給。其時,鐵路專供軍運,客、貨運輸幾近停頓。馬自己乘機販運倒賣海鹽,牟利以百萬元計。5月,中原大戰爆發。馬鴻逵調駐魯西及山東隴海線右翼。這時馬部已正式擴編為讨逆軍第十五路軍。7月底,馬鴻逵軍複占泰安。蔣介石論功行賞,馬部增加了兩個旅的編制。
1931年1月,蔣介石“圍剿”鄂豫皖蘇區時,調馬鴻逵部到河南許昌、漯河一帶。
1932年8月,蔣介石已任命馬鴻逵為甯夏省主席。但馬鴻逵希冀河南省主席一職,長期滞留中原。這時甘、甯政局紊亂,蔣介石要他回甯夏就職,于是急急趕回西北。離開河南時,接蔣介石的指令,馬鴻逵部隊基本不動,交由馬鴻賓接帶領,馬鴻賓在甯可的部隊則交馬鴻逵,雙方互換番号。馬鴻逵借蔣允其可帶直屬部隊返甯為理由,連夜選拔精壯和優良武器運往標頭,進駐甯夏。留在河南的隊伍,隻是一些老弱病殘而已。後馬鴻賓又托詞留在了甯夏。此後,兩馬之間為地盤和軍饷産生了許多沖突。
1933年初;馬鴻逵正式就任甯夏省主席職務。他的信條是:“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他的一切活動無不是以“抓兵”、“抓權”、“刮錢”為目的而展開的。馬鴻逵不斷地補充軍隊,由1933年僅有一萬二千兵員,到四十年代末達十萬人,占甯夏人口的七分之一。
“西安事變”發生後,馬鴻逵心驚膽戰,恐怕失去靠山,但不能預料事态發展動向,不敢表态。他恐張學良、楊虎城從此得勢,又慮一旦響應張、楊,日後必被消滅,他内心沖突重重。當各方态度明朗,蔣介石有被釋放可能時,他以倒填日期的辦法發出通電,主張讨伐張、楊。“西安事變”結束,馬鴻逵先後發出十次通電;向蔣介石獻殷勤,得到了蔣的好感。
馬鴻逵抗日的态度是消極的。相反,馬對蔣介石堵截紅軍的指令卻執行得很賣力,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不斷騷擾陝甘甯邊區。整個八年抗戰期間,馬鴻逵直接掌握的部隊未進入對日寇作戰的戰場。
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三十四個旅對陝甘甯邊區實行重點進攻,并指令馬鴻逵同時進兵。馬開始按兵不動,後在人民解放軍主動放棄延安、轉移外線作戰時,乘機派主力部隊占領鹽池,進攻三邊。
1947年冬,人民解放軍第二次圍攻愉林。蔣介石電令馬鴻逵全力援榆。馬怕損兵折将,以種種借口拖延觀望。後拟派第一旅第一團援榆,以敷衍蔣介石,但又考慮解放軍善于圍城打援,去的部隊太少反會被吃掉,改以主力前往。但訓示說:“能打就打一下,不能打就退回甯夏。”馬部在距榆林一百二十裡的袁大灘一帶,遭到人民解放軍猛攻,被俘二千多人。馬鴻逵的兩個兒子馬敦靜、馬敦厚(長子)率殘部狼狽逃往榆林。
1949年春,因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北上參加和談,所遺之職成為馬鴻逵與馬步芳争奪目标。馬步芳軍階雖不如馬鴻逵高,但是所部作戰實力強于馬鴻逵軍,馬鴻逵隻好暫作退讓,與馬步芳在青海享堂會見,主動提出由他保薦馬步芳就任西北軍政長官,對換條件是馬步芳保薦他為西北軍政副長官(原任)兼甘肅省主席。
8月26日;蘭州解放後,馬鴻逵打算讓其部隊在甯夏頑抗。另一方面,他早作了逃跑準備,外運黃金,親自到台灣布置房産。9月,馬敦厚、馬敦靜也先後乘機離甯。馬鴻逵部隊在馬全良、盧忠良率領下,于9月通電宣布接受甯夏問題和乎解決。
這年9月底,馬鴻逵到了台灣。台灣當局給予他“撤職查辦”的處分。以後長期居留美國洛杉矶。
1970年1月14日,馬鴻逵病逝于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