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縮水版衛生紙、買低價商品先辦信用卡……這些假低價真套路的營銷誰來管?

近日有網友表示,自己花25.9元網購了117卷衛生紙,本以為撿到了便宜,結果到手才發現是“袖珍版”,大約5卷才相當于普通的1卷大小。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反映在電商平台購物時遭遇商家設定的低價陷阱,有消費者感慨到,“假低價、真套路,網購雖然友善但一不注意就掉進了商家的陷阱。”部分電商平台商家仍存在“貨不對闆,到手商品縮水”“以偏概全,配件價格代替整件商品價格”“私人賣家辦卡免費送”等假低價的消費陷阱。

縮水版衛生紙、買低價商品先辦信用卡……這些假低價真套路的營銷誰來管?

現象一:

産品像是“還沒滿月”就上架

有網友曾發視訊表述自己花25.9元網購117卷袖珍衛生紙的經曆,引發熱議,該網友表示,按理講商家沒有套路,人家确實發了117卷,隻是每卷紙非常小。北青報記者在電商平台進行搜尋計算發現,一般家庭實惠裝的無芯衛生紙價格每卷在0.8-1.5元左右,而該網友購買的衛生紙價格平均下來每卷0.2元,遠低于正常的價格範圍,貪圖價格便宜卻忽視了商品規格,對商品尺寸沒有預先的了解,結果買到了縮水版的“袖珍産品”。

實際上,衛生紙、廚房紙巾等是網購“貨不對闆”的重災區,不少網友笑稱,“這紙巾是還沒滿月就出來工作了嗎?”“網上看不到大小,到手後才感受到,這是做定了一錘子買賣啊”……

此外,一些食品也被不少使用者吐槽比想象中小很多。之前就有某新生代演員曬出自己網購的“超多黃大閘蟹”,拿到手發現還不到兩個手指的大小。還有消費者在網購的時候被低廉的價格吸引下單,結果買回來發現鮑魚幹竟比指甲蓋還小,蝦也比視訊中看到的小很多。

打着數量多,利用圖檔、視訊無法看到真實産品的大小,也不明确标注商品規格,卻反複強調價格低、數量多、優惠力度大,電商平台中不乏這種不在商品圖檔裡,但消費者收到貨後卻發現商品規格、淨含量與商家展示的不同,尺寸、重量都“縮水”了。

現象二:

價錢最低的選項永遠是個配件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電商上想要購買一個“無印洗澡刷”,搜尋排名第一的商品,标價隻要1.35元,明顯低于其他标價10元左右的同類商品,但是配圖也是标準的洗澡刷。點進去仔細看才發現,原來商品分類有10多種,其中正常購買一個洗澡刷的價格仍為10元左右,甚至略高于其他店鋪,而1.35元是“1顆浴球”的價格。正是這樣的低價,把無數網友騙進了這個連結裡。

另一個網友也表示,搜尋“免打孔籃筐”,出來的靠前連結是一個标價7.8元的“成人兒童雙卡帶籃球框”,圖檔與自己想要的球框完全相同,結果點進去,卻發現,選項裡,籃球框要23元,7.8元的隻是“籃網一對”。她表示,感到了被欺騙。

實際上,不少商家以極低的價格作為導流,利用平台可以在一個連結中設定多個可選選項的漏洞,将一些無關的小配件設定其中,為店鋪帶來銷量,甚至隻是引流。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電商平台搜尋時價格顯示100元,點開後可能是150、200或更高。還有商品标題寫着某某商品3件,價格顯示100元,點開之後才發現, 100元隻能買1件,但是标題給人的感覺卻是100元可以買3件。

現象三:

想一折商品還得先辦個信用卡

消費者小張最近剛剛晉升新手媽媽,想要在網上買一輛二手的“遛娃神器”,她在閑魚搜尋,發現不少标注有“全新”的遛娃神器,原價699元,現價隻要49元左右,實在是很有吸引力。她于是咨詢對方,賣家表示,價格是49元,東西也是全新,但前提是,小張得辦理2-4張銀行的信用卡,且介紹人填寫賣家的姓名,才可以享受到這一低價。遛娃神器實則是辦理信用卡的贈品。

北青報記者看到,辦卡除了可以送遛娃神器之外,還有送餐椅、滑闆車等等。但消費者要注意到,信用卡辦理、消費與個人信用記錄密切相關,是征信機構評估個人信用狀況的重要依據。依靠辦卡來擷取低出市場價許多的商品,不但可能會造成個人資訊的洩露,還可能會影響個人征信額度,萬一以後貸款買房,甚至可能出現貸款額度不夠等問題。

縮水版衛生紙、買低價商品先辦信用卡……這些假低價真套路的營銷誰來管?

故意“縮水版”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随着電商平台的蓬勃發展和物流配送的快速便捷,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網絡電商平台購物已經逐漸成為相對主流的消費方式。據國内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台“電訴寶”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網絡消費投訴問題中,網絡欺詐占比8.83%,網絡售假占比6.14%,虛假促銷占比4.97%,貨不對闆占比2.61%。電商平台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假低價”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對商家自身來說也不是長久的經營之道。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品質、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資訊,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品質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确的答複。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标價。

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告訴北青報記者,雖然沒有明确對照物,但是這種故意的“縮水版”商品實際上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經營者應該把跟消費者有重要利害關系的這種資訊,你包括價、款、型号、注意事項這種資訊,以醒目的方式來提醒消費者注意,要確定消費者在自主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自主去選擇。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商家是通過一種誤導的方式,比如說我把對你最有利的資訊,以顯著的方式來展示,而其他可能會影響銷售的點,就不提了。消費者自己可以要求退貨退款,平台也應當限制商家誠信經營。”

他還表示,以其他低價選項來吸引消費者點選連結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誤導行為。“商家把消費者吸引過去,哪怕沒有騙到錢,但至少騙到了流量,占用了消費者時間,有了這個流量,他的排名就會在平台越來越靠前,這對于更多的消費者利益是有損害的。是以,這時平台也要對于這種‘不法流量’給予剔除,不能讓這樣的商家通過這種不當行為獲利。”

對于二手平台誘導辦卡的賣家,他表示,“一些銀行在推廣信用卡時,會給辦卡專員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傭金,此外還會給消費者贈送商品。但是,辦理信用卡需要十分慎重,這涉及到個人的信用問題。消費者應當勇于舉報這些個人或者賣家,平台也應當介入,不要給‘挂羊頭賣狗肉’的人以生存空間”。

缺乏參照物的照片很難判定虛假宣傳

北青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情況在真實認定中實際上是比較困難的。針對以上電商平台商家的低價誘導陷阱,北青報記者緻電了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12315客服人員表示商家在商品圖檔展示上可能會使用近景鏡頭加濾鏡等操作,也經常有消費者投訴商品顯示分量很足,到手商品縮水,但隻要圖檔沒有對照物,則很難判定商家是否屬于虛假宣傳。客服人員舉例某漢堡品牌曾經的宣傳海報中漢堡特别大肉很厚很多,但消費者實際到手後發現很小,雖然有消費者投訴,但也無法判定該品牌違法,隻是在道德的壓力下,該海報被下架。

該12315客服人員認為,商家出于宣傳考慮,需要對商品圖檔進行适度美化,但有時候有點遊走在法律的邊緣,隻能說是違背了商業道德,是否違法違規很難去判定。針對電商平台上的“辦卡送”等活動,客服人員表示很難評定,消費者自己要謹慎,可以打電話咨詢對應銀行,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

律師呼籲各平台應加強監管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民商事仲裁法律事業部資深律師劉怡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對于商家而言,商家在網絡平台上做的廣告、圖檔、樣品視訊或者其他方式宣傳産品品質狀況的,應當保證消費者收到的商品或者服務與宣傳的廣告、圖檔、視訊說明完全一緻。否則必須承擔退貨,自擔運費的法律風險。這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明文規定。而不以商家自行指定的促銷、交易規則(如不适用七天無理由)為準,該條主要是基于公平、誠實信用的商業交易規則而制訂的法律。對于消費者而言:隻要不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中規定的不适用七天無理由的商品,都可以要求七天無理由退貨;如果是因為貨不對闆、尺寸縮水、材質不符等原因,商家就必須退貨且自擔運費。

對于平台而言,隻要是比較著名的大型電商平台,一般都會依據消費者提供的商家客服聊天截圖和産品說明,在投訴介入後予以公正處理,如果商家不同意退款,哪怕是定做的翡翠手镯,平台也會用商家的保證金代為墊付退款,是以消費者要盡量在知名電商平台網購,注意保留客服聊天對話證據。總之,不管商家多麼狡猾、詭辯都逃不過法律的規制,消費者一定要據理力争,不能姑息膽怯,共同為淨化電商購物環境出一份力。“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資訊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實習記者 王嬌嬌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