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早晚高峰時期,堵車是大家經常困擾的事情。“目前,西安的紅綠燈時間還都是固定的,日後,在我們這個大模型利用海量曆史交通資料學習和分析後,可以自動根據即時交通資料生成路口信号控制優化政策建議,實作根據車流随時調整紅綠燈時間,實作道路車輛智能分流,緩解交通擁堵。”9月6日,在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中科視語(西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淼介紹,最近,我們剛剛釋出了一款千億級參數規模的“秦嶺·秦川交通大模型”,它使用的“預訓練大模型+下遊任務微調”模式在人工智能智慧交通行業具有一定創新意義。
這個大模型具有資料來源多、可完成任務豐富、适用場景範圍廣、了解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接近人腦認知和推理能力。對于渣土車等特殊品類車輛,它可以克服夜間、改裝、髒污、遮擋号牌、垃圾僞裝等傳統AI技術難以處理的場景,提升特殊品類車輛執法管控業務自動化水準。
作為西部首個、目前全國第二的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叢集,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堪稱西部“最強大腦”,該中心通過建構基于昇騰全棧國産化架構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助力西安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樣闆城市。2023年6月,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是西北首家入選此名單的機關。
截至目前,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與全國180餘家高校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輸出涉及多行業解決方案179個,與各高校院所共同開展科研項目16個,舉辦技術峰會、開發者大賽、初創企業對接等生态活動111場。該中心聯合一線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人工智能企業共同推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秦嶺·西電遙感腦大模型”、西北工業大學“秦嶺·翺翔流體力學大模型”、雲問科技“雲中問道企業知識大模型”、中科視語“秦嶺·秦川交通大模型”等多個大模型研究,打造了高校科研院所與計算中心的兩創融合試點。
以自主創新的人工智能軟硬體基礎設施為關鍵支撐,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人工智能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提供精準可靠的模型訓練及推理服務,滿足産業發展對算力的多樣化需求,打通人工智能“政—産—學—研—用”的閉環,進一步賦能本地傳統産業,加快産業能級快速提升。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潔 王夢敏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