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朋友孩子今年上幼稚園小班,剛去第一天就哭着喊着不願去幼稚園,每天早上送孩子入園成了拉鋸戰,孩子在幼稚園門口緊緊抱着朋友不肯撒手,最後隻能靠老師強行抱進去。

朋友很焦慮,害怕這樣“撕心裂肺”的入園狀态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想要暫停入園,緩幾天再送,但是朋友的媽媽卻說:孩子都是這樣的,你得“硬送”,不能心軟。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這個現象很普遍,重要的是“為什麼不想去幼稚園”,而不是“要不要硬送”,家長要找到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總體來說,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大類

1、受分離焦慮情緒的影響,孩子不願意去幼稚園

分離焦慮是考驗孩子和家長的第一關,對于孩子來說,認知能力有限,認為自己進了幼稚園,就會很久很久看不到爸爸媽媽,這種“分離”會讓孩子恐懼、擔心、焦慮,是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孩子在幼稚園門口哭着抱着家長的大腿,不願進去。

對于父母來說,也會焦慮、害怕,擔心孩子在幼稚園能不能吃好,會不會被欺負,老師是否嚴厲等等,是以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家長扒在幼稚園牆圍上眺望孩子,還有偷偷抹眼淚的。

每個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程度不同,适應幼稚園的速度就不同。

我兒子小班開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開家長會,專門強調了分離焦慮情緒引起的孩子抗拒幼稚園的案例,說有的孩子可能會焦慮一整個學期,有的孩子從來都不哭,這些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心急。

我兒子就屬于入園非常順利的那種,從來都沒有哭過,分離焦慮情緒對他基本沒有影響。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2、遇到了具體的困難,孩子不能解決,是以不願意去幼稚園

幼稚園是集體生活,和之前在家裡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幼稚園是檢驗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一面鏡子,會出現很多小困難,是孩子解決不了,常見的小困難有以下幾個:

不能适應幼稚園的各項規則,對于散漫慣了、缺少家庭規則限制的孩子來說,幼稚園無處不在的規則簡直就是束縛,一點也不自由。

不喜歡吃幼稚園的飯菜,不喜歡午睡。

被老師批評了,害怕老師.

出現社交沖突,孩子不知道如何解決,包括:孩子口頭/肢體攻擊别的小朋友、孩子被别人的小朋友口頭/肢體攻擊、孩子之間搶玩具、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孩子交不到好朋友等等

孩子在做手工、畫畫、拍球等具體的活動中,表現不好,拿不到第一名,有強烈的挫敗感

發生了其他不好的事情

當然一定還有别的孩子不願意去幼稚園的原因,我所列舉的是比較常見的幾類,可見,如果一個孩子不想去幼稚園,不是态度問題,而是背後有我們未曾察覺的原因或者需求。

假設孩子是因為被小朋友欺負而不想去幼稚園,又或者被嚴厲體罰的原因,我們不管不顧,直接用“硬送”來解決問題,才是對孩子的傷害。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3、受家庭氛圍、親子關系的影響,孩子抗拒去幼稚園

家庭也是影響孩子入園狀态的重要因素,比如:

父母經常吵架,家庭充滿火藥味,孩子内心充滿了擔憂,是以不想去幼稚園

親子關系緊張,父母經常用“不愛你了,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威脅孩子,孩子安全感被破壞,害怕去了幼稚園以後,父母就真的不要自己了。

我有個朋友是職場媽媽,工作比較忙,孩子基本是由爺爺奶奶來帶養,後來有一段時間她因為身體原因請了長假在家,每天都和媽媽在一起,突然有一天,孩子就不願意去幼稚園了,這個原因就很明顯了,孩子是想和媽媽在一起。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如何排查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

列舉了那麼多原因,并不是為了吓唬大家,而是為了說明孩子不願意去幼稚園有時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才能排查出原因呢?我總結了5條線索:

1、看孩子的入園階段

如果孩子的年齡是三四歲,也就是剛入小班的第一學期,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大機率是因為分離焦慮,題主的孩子三歲半,剛好符合這種情況。

如果孩子已經是小班第二學期,或者中大班,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就要從“是否遇到了具體的困難”這方面來排查,因為入園時間已經很長了,分離焦慮情緒基本已經順利渡過了。

2、看孩子出現不想去幼稚園這個行為的時間

如果孩子之前入園都很順利,不哭不鬧,後來突然某一天變成了“不想去幼稚園”,且經常這麼說,或者出現激烈的反抗情緒,哭鬧,大機率是孩子在幼稚園裡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遇到了他解決不了的困難。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3、看孩子入園前及入園後的狀态

如果孩子在入園之前抱怨着不想去幼稚園,或有哭鬧,但是入園之後,立馬停止哭鬧,進入入園狀态,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玩的還挺開心,完全沒有不想上幼稚園的痕迹,這種情況我們就不需要擔憂了,說明孩子隻是需要發洩一下“不開心的情緒而已”,就如同我們成人會有“不想上班,隻想躺平”的抱怨一樣。

如果孩子在入園之前、入園之後都是抗拒的狀态,拒絕參加幼稚園的活動,會哭着說想媽媽,會粘着幼稚園老師,則回到第一條和第二條來判斷。

4、與老師溝通

由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或者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在幼稚園發生的事情,很多孩子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和老師進行積極地溝通,了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狀态。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5、和孩子玩模拟遊戲,查找線索

在與老師溝通的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和孩子玩模拟遊戲”的方式來獲知孩子在幼稚園發生的事情,孩子這個階段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小朋友,再把這些行為、語言使用在遊戲裡。

我兒子不愛午睡,我為了知道幼稚園午睡的流程以及老師是如何應對不午睡的小朋友,就和兒子在家玩“幼稚園午睡的遊戲”,我兒子當老師,我當小朋友。

隻見兒子拉上來房間窗簾,拿了一個抱枕坐在桌子旁(模仿老師使用筆記本電腦工作),時不時的回頭看我一眼,然後我說:老師,我睡不着。

兒子就走過來,放低聲音說:閉上眼睛别睜開,然後輕拍了我幾下就走了。

過了一會兒,兒子開始唱歌(模仿幼稚園的起床音樂),拉開窗簾,叫我起床。

在這個遊戲裡,我知道了幼稚園的午睡流程,以及老師在小朋友午睡的時候吃飯、工作,對不午睡的小朋友也很有耐心。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我們玩模拟遊戲,那我們就需要觀察他自己玩假裝遊戲時候的語言、動作,從中獲得線索。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如何解決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的問題

1、對于分離焦慮引起的不想去幼稚園:3個步驟

1)解決情緒

分離焦慮情緒隻能疏導,不能消滅,盡管我們聽到孩子在抱怨“我不想去幼稚園”的時候,就會着急,想找到一個辦法可以讓孩子别這麼說,每天開開心心去幼稚園,喜歡上幼稚園。

實際上這很難做到,對于分離焦慮情緒,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同時找到一個辦法可以幫助孩子緩解焦慮。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衣服上貼一個他喜歡的貼紙、或者挂一個小挂件等,告訴孩子如果想媽媽的時候,就可以摸一摸小挂件,看一看小貼紙。

放學後可以高品質的陪伴孩子,親一親,抱一抱,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思念,讓孩子的焦慮情緒能夠通過我們得到釋放。

2)堅持入園

分離焦慮情緒肯定是會随着時間慢慢消退的,但是消退的前提是我們堅持送孩子入園,除非孩子生病了。

堅持入園能夠讓孩子知道,上幼稚園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不是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的地方,同時,在日複一日的幼稚園集體生活中,逐漸熟悉老師、同學、周圍的環境、幼稚園的規則,因為熟悉才會能感到安全。

3)耐心等待

看着哭鬧不願入園的孩子,父母心裡肯定很難受,也很着急,但越是這個時候,父母越要淡定自如,具有戰略眼光,知道分離焦慮的消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隻能等待。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真不是态度問題,背後原因有三種,請對照排查

​2、對于具體困難類引起的不想去幼稚園

1)解決情緒

孩子因為某些具體的困難不想去幼稚園的時候,内心是很有壓力的,一方面他懼怕去幼稚園之後的情形,另一方面又懼怕被父母批評。

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才能讓孩子内心放松下來。

共情孩子的感受是解決情緒問題的必要步驟,我們可以說:你不想去幼稚園,是因為你害怕和小朋友又出現搶玩具的沖突對不對?你覺得你處理不了這個事情,我特别能了解你的這種感受。

隻要我們能夠準确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就算打開了共情的大門,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了解他的。

2)解決困難

在放假/放學的時候,我們要針對孩子遇到的具體困難,幫助孩子找到解決辦法,通過遊戲一遍遍實操演練,讓孩子獲得解決這個問題的信心。

比如,針對于搶玩具這個事情,我們可以想到的解決辦法是:大聲告訴對方:還給我/尋求老師的幫助/避開總是搶玩具的小朋友。

3)堅持入園

帶着我們和孩子一起想到的、練習過的方法,堅持送孩子入園,我們可以對孩子說:還記得我們演練過的方法嗎?今天就可以用這個方法,我相信你可以做到,我等你的好消息哦。

放學回來後,我們要問孩子:今天怎麼樣?這個方法效果如何?

根據孩子的描述來驗證孩子對此類問題的應對能力。

4)耐心等待

解決孩子具體困難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不要期望孩子一次就能成功,進進退退,螺旋發展是孩子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徑。

把孩子的成長交給時間,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