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作者:小王TalK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随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讨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談及東三省,總會将其與“白山黑水”、“重工業基地”、“中國糧倉”等标簽聯系在一起,曾經這片肥沃的土地養活了大半個中國,也在一段時期裡成為中國的經濟支柱。

時過境遷之後,如今的東北早已失去往日的光輝,甚至盡顯凋零之姿态。整個東三省如今不但要面臨經濟倒退,還要不斷承受着青壯人口的流失,未來一片渺茫。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作為曾經的“共和國長子”,東北在建國初期承受的壓力相當巨大,但是他依舊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甚至交出了一份“超額的答卷”。

這片土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短短數十年的光陰經濟倒退幅度竟能如此之巨大?“拖垮”東北的原因又是什麼?屬于東三省的未來之路究竟在哪裡?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不斷衰退的“共和國長子”

記得一個關于東北的話題在網絡上持續讨論了很久,每年都會有人翻出來重溫。

許多來自東北地區的孩子在上學或者外出工作時都會接到父母的囑咐,無外乎都是說:“孩子啊,出去就别回來了......”

由此可見東北的經濟滞澀和發展緩慢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當地人民的心态,對于大部分東北人家而言,似乎南方才是更應該去的地方。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出現這種心态并不是沒有依據。2000年左右開始,全中國各個地區都得到了有效且快速的發展,即便是西南邊陲地帶的貧窮之地也迅速走上了崛起之路。

仿佛隻有東北這個“老大哥”陷入了長久的低迷狀态。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5》的資料顯示,東北地區在1998年到2000年之間的下崗勞工數量占據全國四分之一,最高峰達到年下崗人次50萬人,而同一時期的江浙地區最高值也不過10萬。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雖然這一資料與中國在20年代末期開展的下崗潮有莫大關系,是國企的經營改革帶來的必然結果,但是在這3000萬下崗勞工中,接近千萬的人次來自東北,實在是觸目驚心。

一切現象發生的背後,一定存在着與其相關的必然因素,東北大批勞工下崗失業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地經濟的萎靡不振。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1993年,東三省的全員勞動生産總值接近80000元,而此時的江蘇、廣東、山東等地,這一數值都來到了70000元,也就是說,東北三省之力的集合才抵得上其他一個省。

當時間進入到21世紀後,中國在兩個十年裡的經濟跨越幅度之大令人咋舌,與之同樣飙升的還有各個省份的經濟增長速度。

雖然經濟都在快速增長,但是增長幅度依然有很大的差别,而且這個差别在2010年之後尤為明顯。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根據國家披露出來的經濟資料來看,10~20這十年裡GDP增速最快的五個省份基本都集中在西南和東南,尤其是貴州省,漲幅速度達到248.8%。

而增速最緩慢的五個省份幾乎全都集中在北部,東三省都在其中。最低的黑龍江省GDP增幅速度僅為49.8%,甚至達不到貴州的五分之一。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2016年,東三省的的國民生產毛額占據全國總生産總值的7.1%,黑吉遼三省在全國的排名分别為29、25和31,每個省份的單一增長速度依然低于全國平均值。

2020年,東三省稍有起色,黑吉遼的GDP排名分别攀升至26、25和17,雖然有所改觀,但是難掩整體低迷。因為東三省在外界看來更像是一個整體,可他們加起來的生産總值也敵不過一個四川,更不用說南方沿海省份了。

當疲态盡顯,總會讓人不斷回憶起曾經的光輝歲月。建國初期的東北是全國工業中心,擁有強大的運輸系統,“一五計劃”在此開展,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十大城市東北總是牢牢占據着半數席位。可這一切怎麼就突然間變為了無盡的蕭瑟和低迷?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政治中心和經濟重心的偏移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在經濟建設上的道路開始逐漸發生轉變,地理位置特殊的東北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經濟地位變化。

進入到現代化發展局面後,與世界接軌成為了更加主流的經濟運作模式,那些沿海省份相較于東北有着天然的優勢。

原本國家傾斜向東北的财政支援政策鼓勵也逐漸朝着東南方向偏移,這是時代潮流沖擊下的必然變化,是東北無法抗拒的“魔咒”。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縱觀世界各個國家的曆史,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保持長久以來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中國做到了連續40年經濟增長速度平均值都超過9%,這不僅僅是中國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曆史中絕無僅有的壯舉。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但是一個地區的成長往往需要國家給予大量的鼓勵和關照,而其他地區就容易被忽視。

對于東北來說,曾經的扶持和注意力轉移到東南沿海等地區後自身的優勢也成為了“劣勢”。

“氣候不好、産業落後、交通運輸不符合新時代貿易需求”等一系列問題都出現了。當東北引以為傲的“重工業”标簽成為他們的“累贅”後,一切仿佛都不一樣了。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改革開放,實際上就是中國融入世界的一個手段,全球一體化程序不斷發展後才演變為了現在彼此密切合作又保持競争的特殊國際關系。

相較于長三角、珠三角,東三省更難彙集物流圈,也做不到像沿海地區一樣吸引大量外來資金注入,再加上當時國家的政策指向已經離開了東北,這片黑土地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光芒。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但是,“退化”的東北并不代表着一切都失去了發展的可能。對于絕大部分省份來講,最初的定位就決定了你的發展道路。

東北是複雜的,在建國初期需要承擔半個中國的農業和工業建設,幾乎扮演着“血庫”的角色,不斷滋養着中國廣袤的土地。

是以改革開放之後,東北依然能利用自身保留的重工業優勢和農業生産優勢帶動地區發展。既然這條道路已經如此清晰明了了?為何東北依然沒有擺脫低迷的态勢?甚至在一蹶不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困住東北的固化思想

正如文章第一部分開頭提到的那樣,東北陷入了“意識形态的困局當中”。

對更多東北人來說,“走出去”永遠是大于“留下來”的,與其留在當地建設家鄉,還不如走出家門謀求屬于自己的未來。

這種觀念在許多年裡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而這種影響恰恰來自于過去幾十年裡的經濟發展低迷局勢,再加上作為“共和國長子”,首先響應了“計劃生育”的号召,東北在經濟滞澀不前後又陷入了人口流失嚴重的困境當中。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一切勞動生産的源頭都要和勞動力挂鈎,而人口數量決定着勞動力是否充足。出生率的持續走低,前往外省的人口數量逐年增高,留守當地的東北人更多是老年群體,這就導緻能夠創造财富價值的人越來越少,東北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除此之外,東北相較于後來崛起的經濟重地,他的産業和經濟模式并不豐富。當原有的計劃經濟逐漸跨越為市場經濟後,原有的大工廠、合作社、組織化模式将被取締,但是衆多附庸于工廠或者國有企業的勞工該何去何從呢?

答案自然是“自力更生”,但是對于習慣了重工業生産、統一化經營、有組織建設的東北勞工而言,一下就适應新的社會發展模式是不現實的。

就像是網際網路的興起一般,誰也做不到剛接觸到它就能把它的理念全部搞懂,是以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在離開了原有的計劃經濟時代後,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曾經的共和國之子,不負當年盛況,東北到底被什麼拖垮了?

“鐵飯碗、進編制”,這樣的口号似乎東北人民對它們情有獨鐘,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更像是對過去歲月的緬懷。

那個集體埋頭奮進建設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遠去了,缺乏創新力,沒有更豐富的産業基礎,經濟模式過于單一,這都成為了東北經濟停滞不前的阻礙。

不過,時代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也是能夠進行粗略預估的。目前東北地區的資源和工業基礎優勢依然存在,中國也在不遺餘力的和其他國家進行工業連接配接,相信不遠的未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

結語

屬于東北的道路究竟在哪裡我們不得而知,誰也無法确切預測未來的事情。不過一片土地能承載的事物永遠超出人們想象,而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能量。

希望“振興東北”這個喊了十幾二十年的口号能真正成為現實,在不久的将來重新把輝煌照耀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

輕舟已過萬重山,中國已經跨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期待東北、祝福東北、相信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