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作者:齊魯壹點

資訊社會的高度發達,

讓很多人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離不開手機。

你最長多久可以不看電子産品?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如果有這樣一個挑戰

——“自律挑戰室

35天内不用電子産品即挑戰成功

獎金高達40萬”

你會參與嗎?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商家宣稱自律35天不用電子産品獎40萬

近日

四川成都一家企業喊出口号

但要報名這個挑戰

需要繳納押金7000元

發起挑戰的四川成都青羊區清江東路的“518自律挑戰室”,其店鋪招牌上寫着“正規酒店提供食宿,挑戰三十天内,不用電子産品,挑戰成功獎金高達40萬,保險賠付,獎金當天到賬”的字樣。

這一招牌被路過市民看到後,拍視訊發到了網上。有網友表示,這是一種騙局,難以挑戰成功;也有網友表示,中學就是生活規律,且不能使用電子産品,這樣的挑戰并無難度。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自律挑戰室招牌 圖源媒體報道

記者從網上曝出的該挑戰室相關合同中看到,合同寫有“不允許攜帶任何電子娛樂産品,可以帶手機,每天可使用手機3分鐘”“不與外界有任何接觸交流。遇到檢查或者公職人員敲門可以開門對話”“22點以後必須關燈睡覺,早上6點前必須開燈保持(也可以不關燈)不可以開窗,如需要開窗可留字條讓從業人員開”等規定。

此外,合同中還明确提到,挑戰區域24小時有監控(衛生間沒有),不可以躲避攝像頭,可以攜帶書籍、魔方、十字繡等,不可以帶電子娛樂産品。

挑戰者需要繳納押金7000元,若挑戰成功,“30天獎勵30萬人民币”“35天獎金40萬人民币”。

8月28日,記者在這家”自律挑戰室“看到,店鋪招牌已被拆除,大門緊鎖。透過大門,能看到屋内還有“518自律挑戰室”的招牌,以及沙發、座椅等,桌上還擺放有煙盒茶具等物品。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自律挑戰室已人去樓空

根據媒體報道,該挑戰室從業人員稱,此前已有17人挑戰成功,而公司登記資訊顯示成立于2023年8月9日。

成都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從業人員表示,接到了關于此事的投訴,從業人員前往檢視,發現該店已搬走,“反正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社交平台上“自律挑戰” “禁閉挑戰” 遍地開花

記者以顧客身份咨詢了多家類似的挑戰公司。當記者表示擔心會被騙時,有挑戰發起的企業表示,“這完全看個人,如果違反規則挑戰失敗,就會認為是被騙了。”而關于需要幾千元報名費,獎金則有幾十萬,對方則稱“我們肯定是要創造難度的,是有條條框框的,不是說讓天天睡覺就行。”

該從業人員表示,有挑戰成功者,但具體人數和比例并不清楚,且挑戰者報名前,可以帶着律師或警察前往考察,并可公證,可備案。

另外一家位于河北的企業也釋出了類似的挑戰活動,挑戰分為18天、30天和36天,獎金分别為1萬元、10萬元和50萬元,報名費6888元。對方表示,這項活動本身并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做自媒體。

此外,對方提到,時間和獎金設定是經過測算的,據他們了解的相關資料,能成功挑戰36天的機率隻有千分之三,但18天會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成功機率是可以公布的資料。”成本則是,每個挑戰者每天兩百元标準,另外還有營運、員工工資,現場醫療隊伍等。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類似活動宣傳圖 網頁截圖

律師 議不要盲目參賽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甘偉表示,就目前來看,此類所謂的“自律挑戰”并不能達到自律的積極效果,長時間的封閉甚至還可能造成焦慮、抑郁、狂躁等負面情緒産生,導緻挑戰者感同能力失調、人格特征扭曲、社會融入降低等不良效應反彈,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自律效果。

據南國今報報道,2022年廣西河池一位男士報名參加了類似的挑戰活動,挑戰進行到第七日時,送餐的從業人員像往常一樣敲門提醒,王先生出于本能回應了對方一個“哦”字。第八日晚上,主辦方以王先生與外界接觸為由,認定其挑戰失敗并沒收保證金。

北京政策(南京)律師事務所朱雪律師表示:在合同、挑戰規則明顯有漏洞的情況下,規則由店家制定、活動由店家推進,缺乏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指望店家作為良善的相對方履行合同,是不太現實的,“建議大家不要為了獎金盲目報名參賽。”

網友評論:

自律挑戰的相關話題也引發關注,沖上熱搜,有網友表示:“騙錢也這麼明目張膽?”

熱聞|35天不用電子産品!做到就獎勵40萬?是​"自律挑戰"還是騙局?

“沒有公證機關的參與,挑戰的公平性難以得到保障。”

“天上不會掉餡餅,挑戰者想得到高額獎金,組織者想得到挑戰者的報名費用。”

“這樣的挑戰隻是高額獎金下的一個騙局,一個讓人永遠抓不到的水中月。”

“新型詐騙?? 一看這些條件就帶着陰謀的味道。"

"多一份警惕,少一些被騙。 "

“一定會想辦法讓你不過關的。”

“看似很正能量的活動,其實是商家的不良之舉。”

“這種欺騙特征明顯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哪怕本意不是想跑路,這種模式應該也涉嫌非法集資。”

“有關部門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對其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

“不會有人挑戰成功的,敲門給你送早餐,你哦一聲就挑戰失敗。”

來源:、南國今報、廣西新聞網、新浪微網誌、網友評論等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