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作者:律之法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是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其目的是摸清自然資源家底,掌握資源利用狀況和變化情況,為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提供支撐。

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将調查監測工作作為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資源部圍繞“統一上司、分類分級、分工協作、統籌協調”的總體思路。

在調查監測技術方法體系、名額體系和成果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制定了調查監測技術規程和方案,為全面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奠定了技術基礎。

本文以生态文明體制改革需求為背景,結合實踐經驗,對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進行了研究探讨,以期為後續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案例情況·】——»

調查監測工作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兩山”理論和生态文明建設理念,堅持以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為核心。

按照統一上司、分類分級、分工協作、統籌協調的總體思路,以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需求為導向,建立統一權威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實作自然資源全覆寫調查監測,全面掌握自然資源數量、品質和生态狀況。

在此基礎上,以統一的技術标準和規範為前提,利用現代測繪技術手段和資訊技術手段,建構基礎資料庫、變化資訊資料庫和成果資料庫等,建構國家、省、市(縣)、鄉(鎮)四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以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制度為抓手,建構國家督審與地方督審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工作格局,全面掌握自然資源利用狀況和變化情況。

堅持以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為核心

按照“統一上司、分級負責”的原則,統籌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以掌握全國自然資源“家底”為目标,建立起覆寫國家、省、市(縣)、鄉(鎮)四級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在國家層面,開展以土地資源為重點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土地變更調查為基礎,開展海域海島等海洋資源調查監測;

在省級層面,開展以土地資源和礦産資源為重點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以農用地和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為重點,開展耕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現狀調查;

在市級層面,開展以海域海島等海洋資源為重點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在縣級層面,開展以耕地和未利用地為重點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

通過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建立自然資源各類資源要素的資料庫,摸清資源家底,掌握資源品質和生态狀況,分析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環境變化,為自然資源資産管理提供資料支撐;

通過自然資源督察制度,以土地督察、礦産督察等工作為抓手,對各類用地和礦産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督察監督,提高違法違規用地、違法勘查開采礦産資源的監管力度;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通過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測成果共享服務,促進政府管理部門依法行政,提高自然資源監督執法的效率和水準;

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用途管制和生态修複等工作的實施,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通過調查監測資料的分析、共享服務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生态保護紅線劃定等相關工作。

基礎調查是對自然資源本底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包括自然資源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現狀、曆史演變和開發利用等方面内容,為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強化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基礎調查技術方法體系主要包括:利用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和影像資料,通過實地調查、内業解譯、外業核實,開展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以耕地、林地、草地和園地等農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地品質等級調查和耕地分等定級工作;以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以曆史資源資料為基礎,開展曆史資源調查;

以遙感監測為基礎,開展重點區域的遙感監測與判讀工作。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和園地等農用地調查要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對其位置、範圍、面積以及變化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并将變化情況與農用地分等定級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名額體系

調查監測名額體系是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依據,包括總體名額、分類名額和技術名額等。總體名額是指反映調查監測對象整體狀況的綜合名額,用于描述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總體特征。

分類名額是指反映自然資源類别屬性和利用情況的具體名額,用于描述自然資源的主要類别、資源數量、資源品質、資源空間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總體名額由主體因子和輔助因子構成,包括生态環境品質類、資源利用與保護類、空間分布類和開發利用類四個一級名額,具體包括:

生态環境品質類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水土流失防治等5項一級名額,其中大氣環境包括PM10、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項二級名額;水環境包括地表水環境品質和地下水品質2項二級名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水土流失防治2項三級名額。

資源利用與保護類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草原資源4項一級名額,其中土地資源包括耕地保護面積、園地面積和林地面積3項二級名額,水資源包括水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2項二級名額,草原資源包括草原面積和機關面積蓄積量2項二級名額。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分類名額是反映自然資源類别屬性和利用情況的具體名額,由主體因子和輔助因子構成。主體因子是指反映自然資源類别屬性的基本特征的名額,輔助因子是指反映自然資源利用情況的名額。

自然資源分類名額的選擇應根據不同類别自然資源的特點,選取針對性強、能較好地反映資源屬性特征的名額。

土地資源類主要包括耕地、園地和林地3項二級名額,其中耕地面積、園地面積和林地面積是反映耕地保護情況和土地利用狀況的基本名額;

水資源類主要包括河流長度、湖泊面積、水庫庫容、地下水儲量、水能資源蘊藏量等5項二級名額,其中河流長度是反映河流長度情況,湖泊面積是反映湖泊水體面積情況,水庫庫容是反映水庫庫容情況,水能資源蘊藏量是反映水能資源儲量情況。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從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内容體系看,應将土地調查監測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相結合,加強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分析,重點關注耕地品質等級和土地開發程度等名額。

根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需求,結合土地調查監測成果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要求,針對不同類型自然資源開展不同層次的調查監測。

對耕地品質等級進行監測,可以判斷耕地的生産潛力和生産能力;對土地開發程度進行監測,可以判斷土地開發程度與耕地品質等級之間的關系;對生态紅線内被占用的林地和草原進行監測,可以判斷生态紅線内植被的恢複情況。

對礦産資源利用狀況進行監測,可以判斷礦産資源開采強度是否合理;對森林資源狀況進行監測,可以判斷森林資源利用是否合理。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對濕地、海洋和礦産等自然資源保護與修複成效進行監測。在上述工作中可充分發揮遙感、衛星等技術手段的作用。

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與其他行業調查相結合:可将生态紅線内被占用的林地和濕地納入生态保護紅線範圍;

可将森林覆寫率作為生态保護紅線内耕地數量、品質名額的重要參考;可将礦産開采量作為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重要參考;

可将植被覆寫度作為土地開發程度的重要參考;可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複情況作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複效果的重要參考;可将耕地後備資源情況作為耕地占補平衡品質的重要參考。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是生态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三調”成果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随着“三調”成果應用範圍不斷拓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面臨着新的挑戰。

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對自然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強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頂層設計;自然資源管理形勢和任務的不斷變化,需要及時更新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

生态文明建設對調查監測成果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不斷提升調查監測成果品質;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對調查監測成果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強化成果應用服務能力。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實踐

【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到評論區留言!】

關注@律之法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删除内容!特别說明,本文不存在提造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