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評論|楊勁松:主旋律舞台劇的當代美學特征

作者:紫牛新聞

9月25日上午,江蘇省國家級作家楊勁松為江蘇藝術評論家教育訓練班的學員們帶來了精彩的藝術評論課程,主旋律舞台劇的當代審美特色。

楊勁松是一名編劇,他創作的劇本《遠離原本草》獲得中國電影編劇最高獎《夏炎杯》"優秀劇本",而楊勁松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多重身份:節目制片人、策劃導演、《京華時報》娛樂娛樂總監、文化中國傳媒集團副總裁, 獨立制片人,北京大學,中國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正如楊勁松所說,"雖然我的片名是國家級編劇,但我更像是'雜交'。正是因為這種多元化的工作經曆,楊勁松經曆了中國文化産業的轉型,尤其是大衆傳媒從紙媒到電子傳媒的質變。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變化對文學批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藝術評論|楊勁松:主旋律舞台劇的當代美學特征

在本課程中,楊勁松首先以當代成功的舞台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歌劇《餘夢山》為例,分析了為什麼這些主旋律劇能深受大衆喜愛和歡迎,以及它們如何呈現出新時期創造的一些美學特征。楊勁松明确指出,當代主題劇的創作應遵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種文化形态。随後,楊勁松對這三種文化形式做了詳細的诠釋,他認為這三種文化是并存、互相融合的,它不僅是文化的内容,更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形式。事實上,無論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還是歌劇《俞夢山》,在創作和表演上都能展現出這三種文化形式的融合。這三種文化形式不僅是文藝創作的起點,也是藝術批判的起點。楊勁松認為,當代舞台劇創作的美學理念可以用"天巅"和"遍布世界"這八個字來概括。舞台劇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演員現場表演給觀衆看,作品不僅要展現出一種驚天動地的人文精神,還要達到一種廣泛的情感共鳴。此外,楊勁松曾多次強調,影院必須進戲,影院效果是視訊觀看體驗無法達到的。

藝術評論|楊勁松:主旋律舞台劇的當代美學特征

在課程的後半部分,楊勁松介紹了近年來文藝創作的相關情況。他談起創作,近幾年聽到最多的詞是"地氣",貼近現實生活,但這隻是指向表面,創作的不僅是地氣,更是挖三尺,直通人心。是以,楊勁松認為,直通人心的作品才有前途。他進一步指出,戲曲《白發女人》能夠成為經典戲劇,已被改編成劇情片、平劇、芭蕾舞劇、電視劇等藝術形式,主要原因是它不僅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踐行了毛澤東的演講精神,而且在國有化道路上遵循了戲曲藝術創作和創新規律, 深入角色的内心,并與觀衆産生共鳴。此外,楊勁松提出,人氣作品也能赢得觀衆。近年來,一些老派電視劇、科幻題材的電影,雖然沒有聚焦目前的現實生活空間(如美國電影《地心引力》),而是基于基于現實理性的科學研究,讓曆史片和科幻片兩個對立時間線的非現實主義藝術主題和觀衆産生共同的效果,寫成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的真實意義, 成為觀衆"爆棚"和票房大片。楊勁松強調,文藝創作要以人為中心,離不開人民,這也是要創造一個好人物,深入人心的要求,創作者、電影人與觀衆的三心相連,心連心,才能有良好的公衆共鳴作品。

最後,楊勁松提出了一個文學創作和批判的時期:既要做藝術攀登高峰的工作,又要聚焦現實生活的視角,在不同學科上提煉群衆的心胸,分享當今時代的風格,引領時代未來的影響, 做正确的創新,腳踏實地的文藝工作者。

通訊員:多琳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