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公園聽相聲

昨天下班後,約了一位老鄉去聽相聲,我這次選的相聲茶館位于人民公園内。

由于第一次來這個劇場聽相聲,我并不知道原來相聲劇場就位于人民公園内。我們先是坐了地鐵來到人民公園附近,然後根據導航,去尋找劇場,結果導航到公園外,沿着公園的圍牆轉了大半圈,才被告知需要原路傳回,進到人民公園内,劇場就在公園内部。于是急匆匆趕路,路上還碰到了好些周邊的老百姓,有祖孫二人來公園玩耍的,有一對夫妻來遛彎的,有在公園内打太極的老先生,還有來自紹興的老夫妻等等,公園内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我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來此了,上一次來,應該還是我老父親還在世時,我和父母帶着我兒子一起來人民公園看小動物,當時人民公園内還有動物園呢。歲月匆匆,物是人非。

終于在公園的一角,找到了相聲劇場,進入劇場内,寬敞明亮,比我之前去過的一些茶館都要寬敞,而且設施完善。我是下午在網上訂的票,當時,空位很多,沒想到,快開場時,劇場幾乎滿座,看來今晚來捧場的人很多。

天津是相聲的發源地,天津人骨子裡就透着一股子幽默,一張嘴說話就很“逗”,真“哏兒”。天津人都很喜歡聽相聲,周末扶老攜幼,全家去劇場或茶館,聽一段相聲,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這幾年,高鐵開通了,北京人來天津吃飯、聽相聲的人也很多。我北京的親戚們,就經常早上來天津遊玩,聽相聲,酒足飯飽之後,晚上再坐高鐵傳回北京。

昨晚的相聲,共有5段,每一段都很精彩,相聲藝人們功底深厚,相比我在别的劇場所聽的相聲,更加出彩,包袱很多。大家全場笑聲不斷,我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人都說“笑一笑,十年少。”

可是我那位老鄉,就很少笑,我就覺得奇怪,不知道這位老鄉是聽不懂呢,還是笑點低呢?

我們照例點了一壺茶水,一點瓜子花生之類的幹果,邊品茶邊聽相聲,好不惬意。

期間,有一位相聲演員,還着重說了幾段關于人民公園曆史典故的段子。

人民公園始建于1863年,距今剛好160年曆史。人民公園的前身是津門八大家之一——李家的私家花園,原名叫“容園”。容園是津門八大家大鹽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園。李家樂善好施,史稱“李善人”。在東南角開設“李善人粥廠”,收容乞丐。天津赈濟救災也常是由李家出面主持。民國名人“弘一法師”李叔同,就是李家後人。李叔同的母親在上海病逝後,他也是扶棺回津,進李家門,給母親舉辦了風光的葬禮,在當時的天津,一時傳為美聞。

解放後,李家的後人,将“容園”捐獻給了國家,遂改名為“人民公園”。1954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人民公園”園名,這是毛澤東主席為大陸公園的唯一題字。

晚上9:30相聲散場,人們走出劇場,在人民公園内穿行,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我想起劉禹錫的詩《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天早上,我梳妝打扮好,照例拍了一張美照給老公發過去,結果老公回了一句“早上好!确實見小啊!”老公是道地天津人,他在這也抖了一個小包袱,友友們看明白了嗎?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
人民公園聽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