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AI能否“後發制人”

作者:未名科創
蘋果AI能否“後發制人”

作者|張礫礫

出品|未名科創

随着ChatGPT火熱,以微軟、谷歌、Meta為首的國際科技大廠紛紛“與時間賽跑”,或推出或更新自家的大模型産品,渴望在當下最火熱的賽道中搶占先機。

相較而言,美股市值排名第一的蘋果公司卻顯得格外平靜。它既沒有釋出大模型産品,也沒有公布有關計劃,就連年中的WDDC大會也沒帶來出乎意料的産品和系統更新。

然而,到了7月20日,彭博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釋出了一則重磅爆料:蘋果在内部已經建構了代号為“Ajax”的大語言模型開發架構,并研發了一款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Apple GPT”。

受到這條消息的影響,蘋果公司的股價從下跌狀态一度拉升超2%。

與此同時,蘋果智能手機銷量的最大對手三星,在手機系統領域的對手谷歌和華為,已經紛紛展開行動擁抱大模型。

01

消費電子需求低迷

大衆期待蘋果AI新故事

美東時間8月3日,蘋果釋出了截至2023年7月1日的第三季度财報。财報顯示,蘋果在報告期内營收為818 億美元,同比下降1.4%,營收已經連續3個季度下滑;淨利潤為198.81億美元,同比增幅為2.26%。

今年6月,蘋果公司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企業。但随着最新财報的釋出,低于市場預期的資料令蘋果股價應聲下跌,跌幅一度達到20.21%。

從Q3财報看,營收下降主要原因源于iPhone、Mac和iPad等終端産品銷量下滑。資料顯示,iPhone銷售額為396.69億美元,同比下降2.45%;Mac銷售額為68.40億美元,同比下降7.34%;iPad的銷售額降幅最大,相比去年同期的72.24億美元下降19.84%,低至57.9億美元。

蘋果硬體銷售額的持續下滑并非特例,很大程度上由于下遊消費電子需求的持續低迷。IDC資料顯示,2023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7.8%;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13.4%,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出現收縮。

對此,蘋果CFO盧卡·馬斯特裡似乎态度并不樂觀,财報後的電話會上他表示,預計第四季度業績表現仍難改善,iPad和Mac的營收恐将在第四财季出現兩位數百分比降幅。

面對着“iPhone賣不動”的現狀,公衆和投資者們期待蘋果講出更多新故事,比如目前最火爆的話題:人工智能。

蘋果CEO庫克在釋出财報之際确實回應了公衆的期待,稱蘋果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所學生成式AI和其他模型,“我們将AI和機器學習視為基礎核心技術,它們幾乎嵌入到我們制造的每一個産品中,從今年秋天開始,iPhone将具備實時轉錄語音郵件的功能,我們将繼續投資和創新。”

此外,庫克還透露蘋果已經在AI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截至目前,蘋果本财年的研發支出達到226.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約31.2億美元。他在會議上指出,這多出來的“30個億”其實就是生成式AI促成的,而在未來幾個月,公司還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

蘋果今年以來的招聘資訊證明庫克所言非虛。官網顯示,蘋果正在為加州、西雅圖、巴黎等全世界各地辦公室招聘上百位AI人才,主要工作内容是從事AI大語言模型研究,根據使用者的簡單提示生成文本、圖像或代碼。

蘋果AI能否“後發制人”

比如在8月10日,蘋果的一則招聘資訊就在招募一名生成式AI品質工程師,要求應聘者有“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和相關工具鍊(如langchain),以及API建構生産應用程式、工具和工作流的經驗”,以及熟練掌握“iOS、macOS或Unix/Linux等其他作業系統”。

02

蘋果GPT已經現世

今年ChatGPT的爆發讓人們紛紛感慨比爾·蓋茨的先見之明:早在2016 年就與OpenAI團隊接觸,并陸續投資了上百億美元。谷歌雖然在AI大模型領域略遜一籌,但在前幾年也推出過AlphaGo這樣有開創意義的AI産品。

2011年,蘋果釋出了內建在iPhone4S上的語音助手Siri,這在當時被譽為AI 技術的一項突破,也引發了陣陣模仿浪潮。但此後的十幾年裡,Siri的進步十分有限。相比當下大多數能夠與人類進行流暢多輪對話、撰寫長文的智能機器人,隻能建議使用者去搜尋答案的Siri可以稱得上是“人工智障”。

今年以來,當其他科技大廠在瘋狂加碼大模型,不斷疊代新版本之際,蘋果的态度依然十分謹慎。5月,庫克在采訪中承認自己正在使用ChatGPT,并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非常有趣”的領域,蘋果會“仔細考慮”自己的做法。

到了7月,蘋果在AI上的動作終于有了明确的消息。據彭博社的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報道,蘋果正在秘密開發能夠與OpenAI、谷歌等公司競争的AI工具,但該公司還沒有為将這項技術的釋出制定明确的政策。

古爾曼稱,蘋果從2022年開始就逐漸建構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架構“Ajax”,用于将各種機器學習項目建立在一個共享的基礎上。蘋果已經将Ajax用來改進地圖、Siri等功能。此外,蘋果還基于Ajax建立了一個聊天機器人服務,一些工程師稱之為“蘋果GPT”。

有蘋果員工爆料,“蘋果GPT”和ChatGPT、Bard等市面上流行的聊天機器人差别不大,沒有包括任何新的功能或技術。目前,該系統需要特别準許才能通路,并不面向公衆。

03

AI領域遭遇圍追堵截

蘋果能否突破重圍

那麼,已經有了自己的大模型的蘋果未來還會在哪些方向發力呢?

今年7月,有報道稱三星正在測試将ChatGPT內建到其移動浏覽器中。更早之前,還有消息稱三星考慮将預設的浏覽器從谷歌搜尋換為Bing,因為後者搶先一步加成了AI功能。雖然三星後來放棄了這個想法,但可以看出手機大廠面對新技術浪潮的緊張和焦慮。

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5位中,三星以6048萬台占21.72%排行第一,蘋果以5805萬台占19.32%排行第二,兩者的差距并不大。如果三星在AI領域搶跑成功,讓人們習慣于在手機浏覽器上用ChatGPT等大模型産品,無疑會對蘋果手機的銷量産生極大的沖擊。是以,蘋果很有可能已經在探索“蘋果GPT”與Safari浏覽器的結合了。

手機浏覽器上的大模型還沒落地,但有的科技大廠已經在用大模型更新改造手機系統了,而這也是蘋果不可能放棄的領域。

谷歌在5月份公布了新一代大語言模型 PaLM 2。該模型按照參數規模從小到大的順序劃分了四個種類,其中參數規模最小的 “壁虎”可以在手機上流暢運作,甚至不需要聯網都能正常使用。

5月的釋出會上,谷歌表示旗下的搜尋、地圖、郵件、視訊等各類産品都将結合自身的AI大模型能力推出新的版本。Android 14也将引入生成式AI的功能,分别是AI文字和AI桌面。前者是在安卓預設的短信應用Messages中,使用者可以讓AI自動生成一些簡單的對話回複文本;後者是專屬于谷歌Pixel裝置的功能,使用者可以讓AI根據自己輸入的資訊自動生成一張圖檔桌面。

可以看到,PaLM 2不僅用于移動端,還将成為安卓生态的重要一環。而另一邊,華為的鴻蒙系統的步子甚至更為激進。

蘋果AI能否“後發制人”

在8月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釋出了融入了盤古大模型的HarmonyOS4(鴻蒙4)。餘承東介紹說,在大模型的加持下,華為的智慧助手小藝在互動、生産力提升和個性化服務三個方向的能力顯著增強。這意味着,小藝能做的不再局限于幫使用者播放音樂、打開軟體,還可以幫助使用者總結、分析長文章;生成文案、圖檔二次創作等内容;完成訂外賣、訂票等更複雜的任務。

華為的鴻蒙4.0作業系統預計将在今年秋季搭載Mate60首發。屆時人們将知道AI大模型加持的系統于與手機終端的結合将帶來哪些體驗、更聰明的小藝能滿足使用者哪些的需求、對于使用者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多少幫助。

截至目前,在人工智能·與作業系統結合的方向上,鴻蒙跑在最前面,安卓次之,蘋果iOS還沒有曝出明顯舉措。在今年6月釋出的iOS 17中,蘋果保守地增加了一些無關緊要的AI功能,而“人工智障”Siri的變化僅僅是喚醒詞由“Hi Siri”縮短為“Siri”。

今天的人們仍在不清楚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計劃,不知道對蘋果對人工智能的資金投入會帶來哪些成果。不過有消息人士稱,蘋果希望在明年某個時候釋出“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重大公告”。

蘋果對于新技術的态度一向謹慎,也往往不是技術開創者。以往終端産品,除了核心晶片,iphone、ipad、airpods曆代産品鍊上的所有技術都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蘋果的價值在于凝聚,它似乎對硬體産品的認知甚深,進而進化出了定義産品的能力。

或許,這一次它也能再度上演反轉劇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