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小花老師:劍氣如虹,破浪前行,AIGC時代賦能外語學習新篇章

作者:翻譯技術千千問
張小花老師:劍氣如虹,破浪前行,AIGC時代賦能外語學習新篇章

張小花,教授,碩士生導師,西京學院卓越教師班導師,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西京學院“教學名師” “教學标兵” “師德标兵” “優秀學業導師” “優秀共産黨員”,陝西省教育工委“巾帼英雄”。主講《英漢口譯》《漢英口譯》《英語演講》等課程。主持及參與省級縱向科研項目16項,橫向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譯著1部,專著1部,教材5部。2020年榮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暨第五屆外語微課大賽陝西賽區一等獎,2015年榮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三等獎,2022年榮獲外研社“教學之星”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周琳:

張教授您好,我是翻譯技術教育與研究公衆号平台的專訪記者周琳,很榮幸能邀請到您做此次訪談。在與您交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您今年先後參加了多個翻譯技術相關的研修班(如2023暑期翻譯技術實戰研修班、AIGC時代的語料庫建設與應用專題課等),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您有這麼大的動力來了解與學習翻譯技術、語料庫相關的内容?這些内容的習得對于您個人的教學與科研方面有哪些幫助?您能分享一下個人對于這些相關的研修體驗嗎?

張小花教授:

随着資訊技術的發展,翻譯技術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懂語言、懂文化、懂技術、懂管理”的新時代譯員所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東西,也是我們翻譯工作中必須依賴的工具,它就像過去兩千年文明交流史中的我們翻譯工作者們使用的紙、筆和詞典一樣。目前,機器翻譯已經非常普及,雖然,機器翻譯的精準程度還需要人來把關,但是機器翻譯的作用也絕不可忽略。

對于任何級别的翻譯,無論是初級翻譯到進階翻譯,當機器完成某些特定文體的翻譯工作時,都有其用處。是以提升翻譯品質,除了譯者的責任心外,還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援。比如,從最簡單的拼寫檢查,到格式檢查,甚至與各類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相結合的文字通順度和譯文語義完整性等等。

掌握翻譯技術真的可以幫助翻譯人員提高翻譯的品質和效率,這就是今年我先後參加了多場翻譯技術的相關教育訓練和學習的最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作為老師,自己也要與時俱進,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學習翻譯技術,AIGC時代的語料庫建設與應用專題也為了友善自己開展教學、研究。比如,學習語料庫建設相關的内容可以幫助我擷取大量的語言資料,并通過分析和比對這些資料來發現語言規律和現象,可以利用語料庫來進行語義分析、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研究,進而增加自己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周琳:

張教授您作為教師的身份,積極主動去擁抱技術、學習翻譯技術和語料庫知識,那麼在目前AIGC 時代,語言服務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此背景下語言服務行業與翻譯技術的快速發展,您認為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态更好地與技術時代共行?他們應該如何善用這些技術來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賦能?

張小花教授:

關于 “學生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态更好地與技術時代共行?”這一點我認為:

首先,學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态,去接受和适應新的技術和工具。應該主動了解和嘗試新的翻譯技術,以适應技術時代的發展。

其次,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更新知識。應該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态,參加相關的教育訓練和研讨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準。

第三,學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思維。洞察力就是學生要了解行業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和發展方向,以适應技術時代的需求。創新思維就是要勇于嘗試和探索新的翻譯方法和工具,改進和優化現有的翻譯流程,以适應技術時代的要求。

關于“學生應該如何善用這些技術來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賦能?”這一點我認為:

首先,學生可以利用翻譯技術和相關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翻譯品質。例如,使用機器翻譯軟體可以快速翻譯大量文本,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可以自動識别和儲存術語,使用語料庫可以查找并比對相關語料,進而節省時間和精力。使用術語庫和翻譯記憶庫可以確定術語的一緻性,使用語料庫可以提供更多的語言參考,進而提高翻譯的準确性和一緻性。

其次,學生可以利用技術來拓寬自己的職業發展領域。例如,學習并掌握多語種的機器翻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在跨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方面的機會,學習并應用語料庫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在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方面的發展空間。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這也是我的親身體會。學習翻譯技術可以提升一個人持續學習的能力。因為,技術在不斷發展和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持續不斷的學習,要跟上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以适應職業發展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是翻譯技術在推動着個人持續學習能力的提升。

周琳:

張教授您能基于最近對于翻譯技術的學習和探索,分享一下這些技術的習得會為您未來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提供哪些新方法、新視角嗎?

張小花教授:

其實我學習翻譯技術的時間還不是很久,但是我對翻譯技術真的很感興趣。目前我都已經感受到翻譯技術除了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便捷之外,也為教學與研究提供了很多新方法和新視角。

首先,跨文化教學的拓展。翻譯技術的學習可以讓我更好地處理跨文化教學中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我可以利用翻譯技術來幫助學生了解和翻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表達,促進跨文化溝通和交流。

其次,研究領域不斷深入。我以前在翻譯方面的研究僅停留在課堂教學層面,學習了翻譯技術,比如語料建設之後,未來我可以利用翻譯技術及相關工具來進行翻譯分析、語料庫研究等,進而深入研究翻譯過程和翻譯現象,以便更好地反哺教學。

第三,對學生的學習評估和回報方面也為我提供了一些創新視角。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翻譯技術工具來對學生的翻譯進行自動評估和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回報和指導,這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翻譯能力。

周琳:

在與您的交談過程中,您提到很多學生片面地認為翻譯技術隻是為了友善教師進行教學,那麼您認為教師層面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生主觀意識上去了解和學習翻譯技術,為自己的翻譯實踐乃至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賦能?

張小花教授: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講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學生介紹翻譯技術的概念、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讓學生意識到翻譯技術在現代翻譯行業中的重要性和廣泛應用。

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實際的翻譯案例和應用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和了解翻譯技術的實際應用。例如,可以讓學生使用機器翻譯軟體進行翻譯實踐,或者讓學生利用語料庫進行文本分析和比對,以幫助他們了解。

第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從事科學研究,讓學生通過科學研究真正認識到翻譯技術給自己職業帶來的便捷與成就。

周琳:

您在西京學院任教多門課程,根據您豐富的教學經驗,您認為在 AIGC 時代背景下,教師群體應該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強化自己哪方面的素養?

張小花教授:

在 AIGC 時代背景下,教師群體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應該強化自己以下素養:

(1)數字素養:教師需要熟悉并掌握各種數字工具和技術,包括電子教育平台、線上學習資源、資料分析和可視化工具等。應該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來提高教學效果,管理學生資料和評估學生表現。

(2)跨學科知識:AIGC時代的教育越來越注重跨學科的綜合知識和能力。教師應該擁有廣泛的學科知識,并能夠将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思維能力。

(3)協作能力:在AIGC時代,教師需要與不同背景和專業知識的人合作,共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并共同推動教育改革和創新。

(4)創新思維:教師需要積極擁抱新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創造力。

(5)資訊安全素養:随着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各種教育技術工具和線上平台,這些工具和平台都涉及到個人資訊和敏感資料。教師一定要保護自己、學生以及國家資訊安全,包括隐私政策、資料保護和安全措施等。以防止個人、國家資訊洩露。總之要時刻牢記“嚴守國家機密”。

編輯:Pickey

專訪記者: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