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曲新生活

作者:就是這樣子阿切

西藏自治區那曲縣紅旗人民公社,是藏北草原上最早成立的牧業人民公社。這個公社有六個生産隊,十九個作業組,一百八十一戶,八百三十一人。

那曲新生活

紅旗公社所在的門堆鄉,解放前是一個部落。反動的部落頭人殘酷地壓榨和剝削牧民,差稅多如牛毛。人、性畜、獵犬,凡是出氣的都要納稅,甚至牧民炊竈用的吹氣羊皮風箱也收稅,名為“氣稅”。窩保拉地方住過二十三戶貧苦牧民,一百一十六人,其中因凍餓而死或支不起差役而被監禁殺害的就有二十二人,還有六戶家破人亡,六戶賣掉九個兒女,三戶欠下七萬五千多兩藏銀的高利貸。

一九五九年這裡進行了民主改革,貧苦牧民翻了身。他們組織了牧業生産互助組。一九六六年底,辦起了人民公社。貧苦牧民對共産黨和毛主席具有無比的深情,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他們把自己的公社命名為“紅旗”。

那曲新生活

公社成立後的第一個冬天,遇到四十年來未曾有過的大雪災,公社黨支部提出“抗災保畜”的戰鬥口号,發動群衆學習大寨貧下中農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同雪災展開頑強的鬥争。

那曲新生活

他們不畏嚴寒,奔向草場鏟雪、掃雪,用各種辦法為牲畜保暖。公社二萬七千九百多頭牲畜,隻喪失四百多頭。四十多年前,這裡也曾有過一場大雪災,牲畜幾乎全部雷射,貧苦牧民傾家蕩産,不少人被迫流浪行乞……。對比今昔,一位老人說得好:“新社會遇到大雪災,我們不信神,不靠天,依靠集體力量,保住了牲畜!”

那曲新生活

公社成立以來,還進行了大規模的草場保護和建設工作,滅蟲、滅鼠、修渠、挖塘,灌溉草場和草場施肥等等,增加了草場的載畜量,提高了抗災能力。

那曲新生活

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公社的生産迅速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全社牲畜存圈數達到三萬六千多頭,比民主改革時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四十五。各作業組都建有畜産品加工作坊。公社還辦了鐵工、木工、縫紉作業組和供銷社。

那曲新生活

社員經濟和文化生活也不斷改善。民主改革前,隻有九間牧主占有的住房,勞動牧民都住在破爛的帳篷裡。現在公社修起了二百三十六間房屋,絕大部分社員住進了新房。社員平均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四。

那曲新生活

民主改革前隻有少數頭人、牧主的子女識字,如今公社辦了學校,各生産隊有文化室和夜學。社員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熱夫妻民公社成為新的社會風尚。(r7404)

那曲新生活
那曲新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