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互換特産”火了?有人用幾百元特産,隻換回兩包紙巾

作者:光明網

最近

一股“交換特産”風

在各社交平台興起

網際網路各大社交平台上

都流行起了“互換特産”的風潮

就是陌生網友口頭約定

互寄家鄉特産

本質上是一種線上陌生人社交衍生出的新模式

一時間

#互換特産廣西人申請出戰#

#山東人互換特産少不了哪種#

#南京互換特産少不了哪種#

#網友與山東大哥互換特産被震驚到#

等話題刷爆全網,

關于特産互換的視訊播放量

和讨論熱度居高不下

有很多網友曬出了成功案例

也有網友曝光自己的受騙經曆

8月23日,有網友向記者爆料,她向網友寄去幾百元的特産,最後隻收到兩包紙巾,也有網友稱剛寄出東西就被對方拉黑。

網友寄去幾百元特産

收到對方兩包紙巾

雅琦是四川巴中人,目前居住在成都,她最開始在某平台上看到了互換文章,于是給部落客留言,希望互換特産。對方同意了,并與雅琦交換了聯系方式和位址,雅琦也開始準備特産。

“互換特産”火了?有人用幾百元特産,隻換回兩包紙巾

雅琦給網友寄去的香腸

“這是我寄給他的四川香腸,加上運費150元。給他寄過去後,就被拉黑了。”雅琦曬出她寄過去的特産照片并告訴記者,對方最開始說會寄酒過來,雅琦雖然表示過自己不想要酒,但是怕對方覺得四川人“不耿直”,索性也沒管了。直到被拉黑,才醒悟過來被騙了,随後還得知此人已經騙了很多網友。

吳女士來自廣東潮汕,她和雅琦被同一個人“空手套白狼”。吳女士表示她花費380元寄去了潮汕牛肉丸,但對方最後寄過來兩包紙巾,這讓吳女士難以接受。“報警都不管用,這隻是道德問題,他沒有犯法。”吳女士說,她第一次進行特産互換就被騙,暫時也不敢再進行互換了。

吳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公開被騙的就有8人,其中有一半的人是寄出特産就被拉黑。

新疆的夏女士也分享了她的經曆:她最近與一名來自山東的網友約好互換特産。她給對方寄了10斤幹果、奶酪等本地特産後,僅收到了幾袋普通零食。

“互換特産”火了?有人用幾百元特産,隻換回兩包紙巾

上圖為夏女士寄出的特産,下圖為夏女士收到的特産。圖源:受訪者提供

心情恢複平靜後,夏女士詢問了對方,對方稱之前被騙過,害怕再次上當受騙,願意再重新認真準備特産。

夏女士稱,一開始互換特産是奔着交朋友去的,覺得新疆特産特别好,想分享給大家。經曆此事,她打算以後都不再換了。

真誠才是必殺技

空手套白狼引發了互黑紛争

特産互換一般都是本着平等交換的原則,一些交換雙方都會提前商量好總價,然後按照這個價格采購。記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除了被騙的,還有一些網友發帖稱自己精心準備了很多特産,對方卻草草了事。在社交平台上,因為交換不成功,也會導緻網友對地域進行攻擊。

“互換特産”火了?有人用幾百元特産,隻換回兩包紙巾

有網友釋出的特産互換注意事項

即便是有很多被騙案例,但同樣也有很多成功的交換。雅琦告訴記者,她第一次被騙了,雖然很傷心,但她又和一個北京的網友交換了特産,對方寄來了很多特色糕點,口味多,很用心。“我認為大多數人還是善良的,騙子是少數。有機會我還會進行交換。”

律師:

如達到一定金額可能涉嫌詐騙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曾志恒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特産互易一般來說沒有任何關于價值的約定,也沒有交易習慣來限制,難以保障交易方的利益。

曾志恒強調,如果對方在互易特産過程中存在主觀惡意,收到快遞後立即拉黑,以不法占有為目的,這類情況下對方的行為在民事上就有可能構成民事欺詐,需要承擔退還貨物或者賠償的民事法律後果。

四川雄谟律師事務所袁野律師表示,雖然兩兩交換屬于個人行為,但如果行為人對多人實施了同樣的欺騙行為,且達到了各個地方“金額較大”的程度,就有可能涉嫌詐騙罪。“如果金額達到了,或者是食品安全出了問題,有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

此外,律師提醒,在交換特産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隐私,盡量隐藏個人住所等資訊,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綜合 |齊魯晚報、央視新聞、CCTV國際時訊、資訊時報、杭州交通918

來源: 南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