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瀾亭丨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裡?

觀瀾亭丨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裡?

□王鶴穎

在未來的城市發展圖景,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系統運轉,“智慧”的比重有多大,美好的成色就有多足。

大陸提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通過數字化提升城市運作效能,不斷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實際問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準的重要路徑。

智慧城市,指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伴随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城市事務的複雜程度不一樣了,效率要求也更不一樣了,為适應最新的城市形态、滿足更高的管理需求,智慧城市的新趨勢——“新型智慧城市”應運而生。

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什麼地方?

首先,公共服務得到全面更新。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以評價名額的形式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重點建設内容及發展方向。其中,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态宜居、資訊基礎設施、資訊資源、産業發展、資訊安全、創新發展等,均成為客觀名額的組成部分。各地政府依據一級、二級名額,能精準聚焦這些領域,進行數字化轉型,為群衆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全面的公共服務。

以數字賦能提升基層智慧治理水準,已經漸成趨勢。在濟甯市,中都街道地處汶上主城區,轄14個城市社群、5個行政村,人口組成複雜,流動人口多,社群管理難度很大。依托一體化大資料平台縣級節點,中都街道申請調用人社、醫保、衛健部門提供的各種資料接口,與基礎人口庫進行比對,直接生成一人一檔“資料畫像”,結合網格員日常走訪,實作了轄區人口、房屋、特殊人群、經營主體等資訊的全量歸集。今年以來,已主動為1351人解決了漏繳醫保、辦理老齡補貼、殘障人士補貼等10多類事項。

其次,新型智慧城市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表現出獨特的優勢。傳統城市的基礎設施經常存在瓶頸問題,道路擁堵、停車難等都是居民們日常生活所面臨的問題。而新型智慧城市通過引入智能交通系統,實作了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通過智能信号燈、智能路牌等裝置,可以實作精确控制交通流量,優化道路規劃,減少交通擁堵,提升交通效率。同時,新型智慧城市還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交通資料,提供實時的交通資訊給居民,幫助他們選擇最佳的出行路線,減少行程時間。

七八月是日照的旅遊高峰期,在日照市城市大腦運作指揮中心,從城市管理、市場監督、文化旅遊等各崗位抽調的十餘位政府從業人員每天都會聯合辦公。這裡統籌着全市各部門資料、系統和相關業務,當發現出現交通擁堵時,依托物聯網裝置實時感覺和“城市大腦”智慧分析,能及時生成城市事件工單,并流轉至交警等相關部門進行高效處置,保障城市道路通暢。

第三,“資料驅動”成為城市運轉的重要動力源。圍繞各系統、各部門資料的規劃、采集、流通、分析、回報、修訂等全生命周期,用資訊流優化來驅動各領域系統建設完善,是當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個沿海城市遇到台風過境,幾級台風?降雨量多少?城市裡有哪些低窪點?我們可以通過AI模型和仿真系統一一确定,實作提前預防,而不是做“事後諸葛亮”,等發生了災害再去搶險救災。城市中哪些建築物、哪個街道可能被水淹,“城市大腦”都能直接給出答案,甚至在數字孿生系統中1:1還原。

觀瀾亭丨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裡?

不管是“資料驅動”還是“服務更新”,歸根到底,是“人”的需求被尊重,被進一步放大。“城市是市民的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滿足人民群衆對智慧生活的需求。山東通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問需于民”活動,聽取各類意見建議超過300萬份,研究推出務實管用的解決方案。

但智慧城市建設不是“獨角戲”,需要打通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料壁壘,注重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形成多方參與格局。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民生、城市基礎設施的智慧化支撐和城市的智慧生态環境等部分。其中,“智慧政府”作用尤為重要,直覺了解就是如果政府的組織結構、體制機制不理順、部門利益不破除、資訊資源不能共享、業務不能協同、系統不能整合融合,智慧城市建設就無法真正落地。

智慧城市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以改革的思路把建設中遇到的問題與障礙破除掉。在建設中,要針對群衆最關注、最切身、訴求最迫切的問題,如醫療、教育等來建構相對應的系統。同時,要善于借助社會力量來推進建設,這樣不僅可以花小錢辦大事,還能培養和培育一批新興産業。

城市屬于人民,城市發展為了人民,新型智慧城市必須始終圍繞“人”這個核心要素,以群衆需求為導向,推動建設向實向細,實作城市高品質發展、居民高品質生活的有機統一。

觀瀾亭丨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