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文 | 米粒媽

前陣子,米粒媽偶然看到一個郝蕾的采訪,心裡很不是滋味。

15歲憑借天賦受到演藝圈關注的郝蕾,也算是年少成名。

一直以來,圍繞着她的都是封神式演技、話劇女王這樣的标簽,但誰知道已過不惑之年的她,也會露出小女孩一般渴望的眼神,還是對着自己的後輩張子楓。

郝蕾在采訪中回憶和子楓一起拍攝《盛夏未來》的日子,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欣羨:

“我好羨慕她,因為她媽媽一直在她旁邊,我是誰都沒有。”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郝L15歲離家,一個人拖着笨重的行李趕火車,連硬座都沒得坐,就跨在自己的行李上搖搖晃晃地趕路。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那個年代通訊不便,沒有呼機,一個人一走就仿佛成了無根浮萍。

可她自己那時不覺得苦,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有種隐痛。

因為她從小就被父母當成“假小子”養大,被要求獨立、堅強,還得能扛事兒。

于是同齡人都剛進入青春期的時候,郝蕾就知道,凡事都要靠自己,别指望家裡人會伸出援手。

她說,至今為止對她傷害最深的一件事,是第二次離婚後很傷心,第一次跟父親示弱說想要一個擁抱。

父親卻教育她:“擁抱有什麼用?”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這句話像是一根刺,紮得她當場淚如雨下,時至今日仍無法釋懷。

看到這,米粒媽覺得心酸,因為我知道,被這根刺紮傷的遠不止郝L一人。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被迫懂事,是一種殘忍

如果問父母,希不希望孩子懂事一點?

想必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應一句:那當然。

可有時候,家長眼裡的懂事,會傷害孩子的天性。

一位在奶茶店打工的網友,遇見過一對性格迥異的母子。

媽媽性格潑辣,孩子則站在一邊安安靜靜。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點單的時候,媽媽的陣仗把網友吓了一跳。

她沖着孩子大吼道:“你要喝什麼?和人家說!快選啊!不是你要喝的……”

這一刻網友明白了,孩子的安靜不是乖巧,是怯懦。

在媽媽的逼問下,他立馬選了最便宜的一款,問他要大杯還是中杯,他不敢吱聲,隻是小心翼翼觑了媽媽一眼。

媽媽這才不耐煩地說:“中杯吧。”

這個畫面讓網友心裡翻江倒海,因為她發現,這和自己幼年的經曆何等相似。

她本以為随着時間過去,父母學會改變,她已經自愈了,可在這一秒她卻悲哀地發現,自己還停留在原地。

于是她轉身,拿起大杯飲料遞給小朋友,也遞給曾經的自己——

“大杯吧,今天做活動哦~”

可惜,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自愈,我們更需要的是父母及時的反思與改進。

曾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接到過一個母親的咨詢,母親發現,女兒在幼稚園裡表現出了不符合年齡的懂事,近乎讨好。

第一次使用幼稚園的蹲坑時,女兒不小心濕了褲子。

老師教會之後,她每次上完廁所都會跟老師說:“老師,今天我沒有弄濕褲子。”

午休的時候,别的小朋友都讓老師拍一拍、哄一哄,但這個小姑娘卻總是說:

“老師,你很辛苦的,很累的,你不用拍我了。”

可老師分明看到,孩子說着“不用拍”,眼裡卻是殷殷的期待。

于是她告訴媽媽:“我從教二十年沒見過這樣的孩子,不哭也不鬧,這麼會看臉色。小小年紀太辛苦了,對今後成長可能不利。”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媽媽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女兒和自己的脾氣很像,隐忍卑怯,習慣順從。

而追根溯源,大概是因為她們娘倆,是被同一人帶大的——孩子的外婆。

外婆脾氣很大,說一不二,管教嚴厲。

她養出了一個不敢反抗的女兒,又用強勢的教育把隔代的外孫女也變得這樣唯唯諾諾。

面對這樣的成因,心理學家給出了直接的方案:帶孩子遠離外婆。

她說:“若你想保護女兒,首先要學會反抗母親。”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早熟,伴随着厄運

上一個案例中的兒童心理學家這樣評價那個過分懂事的小女孩——

“你的孩子在本該率真自我的童年時期,就被迫放棄成為自己,她生命的能量無法用于正常成長,過多地消耗在了應付他人上。

這種痛苦極為深刻,可能會成為攜帶一生的厄運和詛咒。”

早熟,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不幸,更代表着父母的失職。

這讓我想起了米粒外婆,她一歲時被送到外婆外公家,直到高中才接回家。

她本來是進階工程師家裡的獨女,去了外婆家,卻成了沒人在意的孩子。弟弟(我表舅)妹妹(我表姨)一個個聰明絕頂、伶俐可愛,唯獨她普普通通,被遺忘在角落裡。

她知道外婆愛吃餅芯,因為牙齒不好咬不動皮,就謊說自己就愛吃餅皮。結果全家人個個都把餅皮撕下來給她吃。

付出太多,自己的需求就會被别人忽視。人與人之間是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是如此。

央視熱播劇《大考》中的田雯雯,就是一個早熟的孩子。

她是家裡的大女兒,因為父母精力有限,外出做生意的時候隻帶了妹妹走,留下她被奶奶帶大。

因為奶奶年邁,雯雯很早就學着自律、懂事、獨立,從不讓人操心。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哪怕在升學壓力巨大的高三,她也沒喊過一聲苦。

奶奶去世後,老房子就剩下她一個人。

下晚自習路上,雯雯看見一個尾随的黑影就被吓得面色慘白,可下一秒接到媽媽的電話,卻滿口“沒事”、“放心”。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通話另一端,城裡的父母正在和妹妹享受親密的親子時光。

習慣了被放棄,習慣了一個人,田雯雯不再對父母有任何期待。

疫情時發燒甯可求助老師,也不願意給正在隔離的父母添一點麻煩。

這十多年來,她總是這樣自我安慰:

我爸媽要掙錢,沒辦法,如果沒錢的話,生活可能會更糟糕。

日子久了,連父母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大女兒就是天性懂事,就是體諒父母,能承擔更多壓力。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于是爸爸确診新冠後,第一時間告訴了大女兒,還讓她一定要瞞住媽媽,别讓她擔心。

“你從小啊,就獨立、堅強……爸爸信你是靠得住的。”

父親好像忘了,大女兒還在讀高三,是分一點心都可能影響一生的關鍵時刻啊。

可雯雯沒想到,裹上冷硬的外殼,不再向父母袒露脆弱的自己,會遭到媽媽這樣的質問——

“為什麼你這麼獨?”

那一刻,她積攢在心裡多年的委屈一下子洩了洪,聲淚俱下,每一句都是對父母失職的拷問——

“你們年輕的時候,沒有能力把我帶在身邊,留下我和奶奶相依為命,一年施舍似地就回來看我那麼兩三次,現在奶奶也走了,我能不獨嗎?

我不是獨立的獨,是孤獨的獨。

你們知道我最難受的是什麼時候嗎?是你們有了妹妹,條件好了,可以把她帶在身邊了。

憑什麼我過得這麼苦她過得這麼甜啊?投石問路,我是趟路石,抛磚引玉,我就是那塊磚?”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懂事的孩子,就活該忍受痛苦嗎?

不是的。挨透了凍的人,隻要多給一點溫暖,就能融化他。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孩子求助,是父母的福氣

米粒媽以前也總以為懂事的孩子是來報恩的,現在卻越來越明白,孩子會求助,才是父母的福氣。

綜藝《哈哈哈哈哈》錄制過程中,保留了與節目内容全然無關的一幕,卻打動了無數觀衆。

旅行團一行人坐在車上,前國足運動員“範大将軍”範志毅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女兒打來的。

一接通,對面的女兒就委屈大哭起來,問清原委,原來是她和男朋友吵架,男朋友被球隊召回集訓,現在自己被落在山裡回不去了。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現在交通這麼友善,哪有“回不去”一說?

可二十多歲的女兒在受了委屈後,第一時間還是跟爸爸打電話撒嬌賣慘。

因為她清楚,在爸爸這裡,她永遠有任性的特權。

果然,範志毅聽到之後非但沒有一點不耐煩,還一邊哄着女兒跟一衆明星們打招呼,一邊安撫她的小情緒。

最後很靠譜地給出解決方案——原地呆着,老爸這就找人去接你回家。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這樣的親密的父女關系,讓很多網友都看紅了眼,有人感歎:

“女兒不管多大,都是父母的小女孩。”

孩子的求助,是信任,是依賴,是父母經年累月的愛滋養出來的底氣。

前幾天,米粒媽最近的下飯綜藝《爸爸當家2》收官了。

回想這一季的感人片段,米粒媽清晰地記得獨屬于況家的浪漫。

爸爸況盛是手工達人,從第一期開始就給母女倆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驚喜,但最讓米粒媽淚目的,是他給女兒況三喜做到成長記錄網站。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網站裡收藏着很多三喜的成長碎片,更藏着況爸想跟女兒說的話。

他說:

希望我的孩子在闖禍後,第一反應不是:“完蛋了,爸爸肯定要揍我了。”

而是:“我需要爸爸的幫助。”

希望我的孩子在考砸後,第一反應不是:“死定了,家長會我要怎麼辦。”

而是:“好想回家讓爸爸帶我找個地方露營聊聊天。”

希望我的孩子在失戀後,第一反應不是:“自己躲在在被窩裡面哭泣。”

而是:“爸!你能陪我喝喝酒嗎?”

這話不是嘴上說着好聽,觀衆們都看得到,節目裡,況盛為了變成女兒的知心老爸,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和三喜拉近關系的機會。

郝蕾羨慕張子楓的眼神,讓我看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虧欠 

最後,米粒媽送給大家一段畢淑敏寫在《教養的關系花園》中的話: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惟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這大概就是處理家庭親密關系的密碼。

作為父母,米粒媽真心希望孩子能活潑潑、樂陶陶地成長,他們需要擁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卻不必過早地學會委曲求全。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