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籃球世界杯,日本1.72米後衛河村勇輝打出現象級表現,率隊逆轉芬蘭隊。讓國人驚歎的同時,“中國男籃'高大化'的改造是路線錯誤,應該向日本學習重拾'小快靈'”的聲音也開始湧現。顯然,這并不理性。對于身處三岔路口的中國男籃來說,認準一條道勇往無前,至少有33%的機率到達終點,在這個過程中,依賴的是披荊斬棘的勇士,依賴的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探索精神。對路線的猶豫、反複隻會适得其反。

撰文丨閱過山丘

編輯丨馮小

去年的足球世界杯,日本連克德國、西班牙兩大豪門,國人驚呼:《足球小将》 夢想照入現實。正在進行的籃球世界杯,日本打出隊史最佳比賽,戰勝擁有馬爾卡甯的歐洲勁旅芬蘭隊,國人又是一片嘩然:《灌籃高手》也來了?打出現象級表現的1.72米日本河村勇輝,被視作了現實版宮城良田。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今年的世界杯,日本男籃被分在E組,同組三個對手分别是德國、芬蘭和澳洲,本就是死亡之組,加上八村壘未随隊出戰,賽前外界一緻認定日本不僅難以出線,而且一勝難求。

結果沒想到,面對NBA最快進步獎得主馬爾卡甯領銜的歐洲勁旅芬蘭,日本隊在一度落後17分的情況下上演了末節大逆轉,身高隻有1米72的小後衛河村永輝獨得25分9助攻,成為獲勝頭号功臣,在獲得贊譽一片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關于中國籃球是否應該學習日本,重拾“小快靈”的讨論。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中國人對于日本的情感一向複雜:囿于曆史恩怨,對這個鄰國的好感度有限,但卻不妨礙日本車、日本電子産品的風行,境外旅遊也長期把日本作為主要目的地;體育領域一向中國俯視日本,卻不得不承認,好幾代中國青少年的體育經曆中,《足球小将》、《灌籃高手》都發揮了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是,當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交出令人驚歎的成績,我們的情感愈發複雜,震驚、羨慕、推崇、反思,最後是哀己不幸怒己不争。“向日本學習”、“日本人都行,我們為什麼不行”的論調蔓延社交網絡——不僅西方的月亮很圓,東邊的月亮仿佛更圓。

是以,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嗎?如果是,那應該學什麼?

競技體育,成王敗寇,日本男籃在與芬蘭一戰中的表現也的确令人感佩。但僅僅因為這一場比賽,就妄下結論,認為日本籃球已經走在中國前面,甚至呼籲立刻調頭,追随其腳步,這顯然不是理性的做法。

而真正理性的聲音,還是來自籃球行業内部。在日本戰勝芬蘭之後,前中國男籃隊員焦健發微網誌感慨,說他曾見識過日本籃球青少年訓練體系的傾盡所有,日本官員當初表示要經過15到20年的努力讓籃球崛起,如今的成績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事實正如焦健所說,日本男籃能有今天的成績,背後是幾代籃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多年來一直積極籌備和計劃,目标就是成為亞洲最出色的球隊,在世界大賽上證明自己。

不過,這條路走得并不輕松,在本屆世界杯之前,日本男籃兩次亮相世界大賽,都表現慘淡:盡管擁有兩位NBA球員——八村壘和渡邊雄太,但他們2019年世界杯五戰全敗場均淨負26分輸得灰頭土臉;2020年東京奧運會,他們憑借東道主身份時隔44年重返奧運舞台,但小組賽連續慘敗給西班牙、阿根廷和斯洛文尼亞,未能出線,當時日本國内球迷同樣極度失望。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過去幾年,中國男籃的确陷入低谷,背後是新老交替等種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應該認清現實,擺正位置,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場慘敗和日本男籃的一場爆冷獲勝,就妄自菲薄,亂了方寸。

曾幾何時,中國籃球也曾經以“小快靈”著稱,是日本乃至全亞洲難求學習和追趕的對象。然而,當初稱霸亞洲的中國男籃,卻也很難在世界大賽中打出突破性的表現,直到“移動長城”的出現,才真正在世界舞台上擁有了一席之地,有了和歐美諸強掰一掰手腕的實力和勇氣。

再後來,姚明退役,但中國男籃延續了内線建隊的理念,從易建聯到周琦,雖然難以重制北京奧運會的榮光,但也不乏振奮人心的經典戰役。過去幾年,姚主席大力推進“校園籃球”,同時給國内青年才俊開綠燈,鼓勵他們出國鍛煉,已經收到一定效果。

前不久的U19籃球世界杯上,以楊瀚森、王俊傑、王浩然為代表的“鋒線群”已經開始展現天賦,他們高大、靈活、技術全面,而且敢打敢拼,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因為一時得失就放棄既定路線,回頭重拾小快靈,無疑是開曆史的倒車,除了在重複搖擺中蹉跎時光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如果說,日本男籃值得中國學習,那麼值得學習的内容,不是他們“小快靈”的比賽風格,也不是一句空泛的“拼搏精神”,而是他們一往無前的堅定态度,一旦認準了一個方向,就别再患得患失,搖擺不定,今天學歐,明天學美,後天甚至又要回頭學日……。

中國男籃于去年11月正式聘請前塞爾維亞主帥亞曆山大-喬爾傑維奇來執掌教鞭,自他上任以來,就開始了“大型化”的改革。在他手下,身體條件出色的年輕球員如崔永熙、張鎮麟受到重用,而個人能力出色但打法有局限性的後衛郭艾倫卻遭到“棄用”。迄今為止,這番改革的結果尚不确定,但目标和思路都很堅定。

現在中國籃球正值多事之秋,CBA球員轉會問題上的争議、規劃球員的決定及人選,以及随之而來的一系列影響,想要在短期之内就取得優異戰績,本身就不太現實。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更要避免輕易懷疑自己,搖擺不定,而是要堅定路線,相信事在人為。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回首過往,咱們中國男籃曾吃過不少搖擺不定的虧——自從2004年第一次有“洋帥”執教以來,中國男籃的主帥人選似乎一直在美、歐、中之間徘徊往複,哈裡斯、尤納斯、郭士強、等畫的、揚納基斯、宮魯鳴、杜峰、李楠,再到喬爾傑維奇,每一次方向上的調整,在當時似乎都有其客觀理由,可結果卻是哪條路線都沒堅持走到底,最後搞成一個四不像,白白耽誤了時間。

其實不隻是籃球,中國男足也同樣如此:1992年,施拉普納執掌中國男足,成為男足第一位洋帥。此後的30年裡,來自英格蘭的霍頓、荷蘭的阿裡漢、塞爾維亞的米盧、福拉多、西班牙的卡馬喬、法國的佩林、意大利的裡皮、卡納瓦羅……他們都曾在國足主帥的位置上從滿懷期待到黯然離去。

如今到了揚科維奇,他的冒險剛剛開始,可是他的結局,卻幾乎已經注定——這取決于國足在2026世界杯預選賽的成績,而以國足現在的實力,闖入世界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實際上,洋帥與土帥各有優勢,但也都有其短闆。30多年來,國足學來學去,目的都是為了要出成績,可“急功近利”的結果,是我們在不斷換帥、尤其是不同風格的主帥的情況下,戰術缺乏延續性,誰都想着一錘子買賣,結果對于更基礎的青訓、人才培養投入不夠,結果不僅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還失去了未來。

而我們的鄰居日本,足球職業化比中國起步還晚,但從一開始就堅定不移學習巴西足球的技術流風格,并且深紮青訓與校園足球,十數年後終于開花結果,成為亞洲足球的優秀代表。

體談 | 中國男籃的确需要學日本,但不是要學“小快靈”

體育都是相通的,籃球也好,足球也罷,想要真正提升内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切不可将目标局限在一屆世界杯甚至一場比賽的成敗得失之間。

中國早過了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存在感的階段,現在的我們,應該要足夠自信,腳踏實地朝着既定目标穩步前行,即使征途中還有波折險阻,也不必慌亂失措,輕易懷疑和否定自己。

中國早過了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存在感的階段,現在的我們,應該要足夠自信,腳踏實地朝着既定目标穩步前行,即使征途中還有波折險阻,也不必慌亂失措,輕易懷疑和否定自己。

身處三岔路口,認準一條道勇往無前,至少有33%的機率到達終點,在這個過程中,依賴的是披荊斬棘的勇士,依賴的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探索精神;

而上午選A中午選B晚上選C,可能隻有中午還能碰碰運氣,因為——早晚都會失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