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編者按

長江奔騰六千多公裡,在上海寶山東流入海,寶山濱江臨海,長江、黃浦江和蘊藻浜在此三江交彙,更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和水路門戶。在寶山“北轉型”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之際,寶山區委宣傳部、寶山區融媒體中心推出“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專題,全面報道寶山踐行 “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繪織長江大保護的寶山答卷,推動“主陣地、主城區、樣闆區”建設的生動實踐。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寶山的海塘邊是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的樂園。每次出了臨江公園(今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的後門,我們便肆意地浪蕩在海塘邊,吹着江風,吹着牛皮,吹着泡泡糖,遇上退潮,偶爾也會爬下海塘,一腳深一腳淺地踩在泥沙裡捉小螃蜞,如此安靜度過了無數個無憂無慮的日子。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55年在海塘邊遊玩的遊人

在我們的概念裡,海塘是從盤古路東側的盡頭開始的,一直延伸到吳淞。盤古路的另一側是上港十四區碼頭,有一回我們偷偷闖了進去,并好奇登上一艘碩大的貨船,有位水手見了我們沒有驅趕,竟然熱情地邀我們去船上參觀了一番,不過港區内太過嘈雜和擁擠,沒有海塘邊自在。

那時候逢到周末休息,附近的居民多半會去海塘邊走走,因而漸漸有了擺攤賣氣球的、賣風筝的、賣泥人的、賣棉花糖的、賣雪糕冰棒的,等等無所不有,幾乎成了一個熱鬧的市場,逢到五一勞動節或十一國慶節人更多了,帶着孩子去臨江公園的家長,一定會去海塘邊逛逛那些攤位,給孩子買上三兩樣小零食或小玩具,逗他們開心。記得某年國慶,聽說國慶前夜的晚上8點海塘邊有燃放煙花的慶祝表演,那天吃過晚飯,我與幾位附近的幾位同學便匆匆跑去了海塘邊彙合,沒想時間還早,海塘邊已聚集了許多人,我們擠在人堆裡,找了個能靠着身體的位置站定。待到天完全黑下來,準點8點,煙花果然依次升空,将夜空點綴得缤紛燦爛,觀衆一個個被感染,時而發出贊歎,時而鼓起掌,有一男一女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離我們很近,互相挽着手,在默默地掉眼淚,當年我們覺得稀奇,看煙花怎麼會哭,至今那畫面深深印在我的記憶裡。

寶山過去多水災,曆史上有記載的水災數不勝數,如雍正十年(1732年)7月16日發生的水災:“飓風海大溢,平地水高丈餘,城内官署皆傾,溺死無數。十八日風雨始息,水數日乃退。陰雨連旬,禾棉浥爛……”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胡仁濟調任寶山知縣,在巡視縣城後發現寶山的蕭條,最大的禍害是潮水,不制服潮水,寶山将無甯日。于是第二年開始動工修複護城土塘,不分晝夜地親自監督,正是這次修複的土塘,抵擋住了乾隆三年(1738年)八月十六日那次大風大雨。乾隆四年(1739年),胡仁濟呈文獲準修建寶山護城石塘,護城石塘共長1300丈,底樁均用丈五筒木頭排樁,蓋頂青石,用鐵錠、鐵銷搭扣,至乾隆八年(1743年)建成,竣工不久,寶山遇到了一次特大潮災,石塘外的房屋、居民全被海潮吞沒,石塘内則安然無恙。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22年,中國公學遊泳隊在海塘邊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28年在海塘邊遊玩的遊人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29年文學家聞野鶴與友人同遊海塘(左二、左三為聞野鶴與其夫人。郞靜山攝)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許多年以後,寶山人民為了紀念胡仁濟,将這條護城石塘取名為“胡塘”,而正是因為這條“胡塘”,近百年裡使寶山的海塘成為許多人的休閑觀光之地。商務印書館的創始人張元濟,多次前來寶山療養,海塘是他療養期間常常散步的地方。複旦公學的學生飯後課餘也去海塘散步,中國公學是必經之路,由于複旦的校舍簡陋,中公的校舍高大雄壯,是以他們從不願走近中公,他們認為複旦的校舍不如中公,但複旦學子讀書的精神始終活躍,是絕不肯讓人一步的。1920朱自清初到中國公學中學部任職,即向好友俞平伯寫去一封信,他向好友介紹說,這裡的“黃浦江在外面日夜流着,江岸有水門汀砌成,頗美麗可走,岸盡處便是黃浦江與長江合流之處”,他很喜歡,并期待俞平伯:“你若能來,皆大歡喜。”更有許多上海市區的市民坐着淞滬鐵路前來,任江風輕拂,或臨江而立,或凝眸遠眺,感受煙水蒼茫裡的帆影笛聲。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33年在海塘邊遊玩的吳淞時期同濟大學學生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33年在海塘邊遊玩的吳淞時期同濟大學學生施鑫元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33年在海塘邊遊玩的吳淞時期同濟大學學生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33年在海塘邊遊玩的吳淞時期同濟大學學生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36年在海塘邊遊玩的吳淞中學學生(背後為吳淞口水位鐘)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1935年的長江口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今天海塘邊的面貌早已煥新,多了許多景觀與建築。前兩年我前往參觀上海曆史博物館,末尾在四樓的放映廳觀看影片《難忘的瞬間》,影片的内容有1960年大陸第一艘萬噸貨輪“東風号”在上海下水、1978年寶鋼正式動工、1995年地鐵1号線開通等數十年來發生在上海各個曆史時期的重要畫面,當螢幕出現2011年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港的場景時我禁不住感動地兩眼蒙上淚影。是的,我出生在寶山,在這一方土地上生活了四十多年,我熱愛這裡,那段時間一天天看着這片盈盈地江水上,建造起一座如此壯美恢宏地郵輪港,如何不叫人振奮。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那天黃昏,我走在郵輪港的引橋上,港口鋪滿了金色的晚霞,恬淡溫馨。不遠處幾艘漁船正随着江水的波浪上下起伏,那情形真如徐志摩的詩句,它們是“一群無憂的海鳥,在黃昏的波光裡息羽悠遊”。忽然,那些年,那些在海塘邊留下的瞬間,又一一顯現在了我的眼前。

文字:唐吉慧

編輯:宋鴿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張元濟朱自清曾在此散步,這片海塘你來過嗎?|青綠長江口 寶山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