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不願意接受新生事物,是由于思維定勢,因循守舊,生活環境和身體機能等多方面因素,所形成的。
老人們随着年齡的增長,生活習慣的影響,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明顯變化。有的老人,安于現狀環境,喜歡安逸生活方式。對新鮮事物,認識不足,不感興趣,不肯接受新生事物。有的老人過去長期的生活經曆和經驗,形成了思維定勢,思想觀念僵化,固執己見,認知能力,敏銳能力缺乏,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新生事物不願意接受。有的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不佳,體質下降,身體各項機能衰退,四肢五官活動能力障礙,記憶能力,應變能力降低,接受新生事物困難。
老人不接受新生事物的原因還有很多。要讓老人們接受新生事物,投入新生事物,熱愛新生事物。需要善于引導,大力支援,熱情幫忙。真正讓老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幸福快樂安度晚年。
從頭條上看到了許多活躍的老年朋友,身手不凡,才華橫溢,另人可敬可贊!
成長的環境,成長的經曆,甚至成長的時代,鑄就了一個人品性和行為,這種品性和行為在人的一生中根深蒂固,特别是人到老年,很難改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一些老人憑着自己有一段漫長的社會經驗和閱曆,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積累了很多經驗,甚至在人生的過程中吸取了一些教訓,感覺對這個社會洞察力很強,是以對一些社會現象,總用自己固有的方式和态度去看待。但這種方式和态度不适應目前環境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老人固執。還有有一些老年人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倚老賣老,不能與時俱進,反而霸道、好勝,還不切實際的自尊、虛榮,固執己見,這便是頑固不化吧,個人感覺比固執更加厲害。
做小輩的遇到固執的老年人時,一定要耐心去引導,切不要與之頂撞。我們都知道,行為和思想認識相輔相成的,老人也不例外。為此,我們要想改變他,必須從根兒上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在了解他們的内心想法的基礎上耐心細緻地引導,讓他們不再堅持那些脫軌的看法和做法。
1、要讓老人多和周圍人接觸,尤其是一些比他們年輕的人,學習接受新鮮事物。
老人的世界,多于周圍環境互不适應,有的與社會脫節,是以讓他多接觸一些電腦手機之類新鮮事物,這些東西可以讓老人慢慢改變。
2、要讓老人多與社會接觸,學習接受新觀念新理論。
活了一輩子,不成想被年輕人年輕,還感覺是不是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都是虛榮心和自尊心作怪,自然而然疏遠社會,孤獨感和失落感油然而生,讓自己無趣無奈。這時,讓老人走出去,去嘗試接受新時代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潮,逐漸改變他們。
所有的一切,我們一定要了解老人,一定要家庭和睦,讓老人陽光起來,時尚起來。祝所有老人都能與時俱進、開心快樂、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