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立以來,民族文明城市的号角從大地的那一刻響起,一直到市政府的主要上司,再到中國小師生、社群群衆、企業工作者,每個人都是主角,齊心協力描繪的和諧美麗精彩畫面正在慢慢展開。

高度關注文明城市建立進度,市委書記孫仲泉、市長黃亞平于10月21日帶領一個小組深入機構、街道、農貿市場研究與文明城市建立監督工作,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建立過程中改善民生, 造福人民的過程,不斷提高城市文明水準。市委常委王霞、市委常委王霞、市委辦公室主任李靜義、市委副市長董學峰、市政協副主席于文龍等參加了活動。
大衆滿意是我們文明城市創造的最高标準:
- 學習雷鋒志願服務站、24小時政府自助區等措施,為老百姓完善;
- "德義永吉"人物宣傳闆,公益宣傳标牌向公衆傳達文明新風格;
——廣大文明志願者積極服務人民,引導社會風俗第一線,"紅盔甲"成為助力打造文明城市的美麗風景;
......
當天的調研和監督考察,各來一人,孫仲泉、黃亞平多了解一下管理服務創新、環境氛圍、創造工作等。"要切實把建立文明城市的過程變成人民群衆的實際過程,把文明創造與商業發展結合起來,實作創造發展城市的目标。政府服務中心應按照文明城市的具體要求建立具體要求,不斷更新和完善服務内容,關注群衆、企業的焦慮和焦慮事項,通過"承諾做""幫幫機構""自助辦公"等方式,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提高群衆的工作,企業滿意度兩個辦公室的檢驗室,開展交貨跟蹤的實施,確定件有回聲,事情有結果。"這隻是為了創造一部更高度、更準确、更強大、更溫度的作品。
做好民生"大"事的同時,從我市細微差别入手,把握一個民生"雜項"的事情。孫仲泉、黃亞平沿街行走,對于南段鹽渎大道、西路、河東大道和市政府街道有商戶民營建設、環境衛生等堵點、疑難問題,現場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具體整改措施;
汗水落下,有一股蘭的香味。打造民族文明城市,大地沒有旁觀者,你、我、我們,都是攜手共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