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樣的故事
小李平日裡注重飲食,常常留意營養領域内的論文等成果。
漸漸的,她的知識積累不斷增加,有了自己的飲食規則。
然而,小李奶憑着自己經驗,覺得小李放錯了重點,不該吃的吃多了,該吃的又不吃,小李對此也很無奈。
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浏覽文章,無意間看到哈佛大學的一項大規模研究,證明了合理飲食和長壽之間的關系。
值得高興的是,自己的飲食基本上吻合這種模式。小李忙去給奶奶看。
那麼,究竟怎樣吃能長壽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一、吃飯的三層境界
都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在漫長的進化史上,人們一直都知道好好吃飯是生命得以維持和運轉的前提。
首先,吃飯最開始的意義,就是讓我們遠離饑餓。
這一層重要性雖然是最底端的,卻也是最重要的。
一些人想要通過節食來減肥時,可能就會有深刻的體會——胃揪成一團,不适感強烈,且煩躁不安。
是以,擺脫饑餓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其次,吃飯帶來的營養是不可替代的。
之前有人探讨過能不能用各種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攝入,滿足人體所需,取代吃飯這個步驟。
答案是不可以,我們目前所知道的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系列,看似衆多,實際上隻是冰山一角。
食物中許許多多成分及其複合還未被識别,更不能模拟。
最後,食物帶來的享受是至高的境界,如果不是被迫,少有人能割舍。美食的享受不僅是生理層面的,更能夠讓我們心理上體驗到愉悅感。
二、吃飯與長壽
前面我們梳理了吃飯的重要意義。
在這個網絡時代,各種形式的健康科普層出不窮,我們會看到無數對營養和健康飲食的宣傳。
但是為什麼有很多人仍然不好好重視呢?
一部分覺得,吃飽就夠了,反正都能活下去。
還有一部分,日常“胡吃海塞”,覺得這是對自己好。
然而事實上,這些不健康的“吃飯”模式,還真不能讓人好好活着。
哈佛大學學者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報告的研究成果指出,吃飯與死亡風險緊密相關。
好好吃有助于延年益壽,甚至能夠将死亡風險降低近一半。
其實吃飯和長壽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圍繞這兩者的關系,也早有其他人進行過探讨。
比如BBC的一期紀錄片,經過走訪各路相關領域的大佬,經過親身的實驗和名額檢測,揭示了合理節食和長壽的關系。
此外,我們多少也有所了解。
不健康的飲食可能與心腦血管等疾病相關,這就間接的為“短壽”埋下了伏筆。
哈佛所披露的成果,則是以10萬人的大樣本資料,為健康飲食和長壽的關系提供了更為充足的證據。
三、怎麼吃有政策
飲食十分重要,甚至還與壽命挂鈎。
但是,鮮少有人能夠說明白,究竟該怎樣好好吃飯。
目前有很多健康飲食模式備受推崇,比如地中海飲食、星球健康飲食等,想必大家多少都有所耳聞。
因為健身等緣故,想要對飲食做一些限制的人群更可能了解這些飲食模式。
這些健康飲食模式不完全相同,但是也有一些相似之處。
研究也指出,無論是哪一種健康的飲食模式,堅持下去,同等條件下的死亡風險都會降低。
那麼,健康的飲食模式有哪些共同的關鍵點呢?
首先,應該盡量避開加工食品。
諸如熏制、燒烤等食物,雖然給舌尖帶來享受,但也會增加一些疾病的風險,對長壽不利。
其次,素食和葷食一直是人們争議的焦點。
有專家指出,根據研究資料來看,建議回歸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并盡量清淡少鹽。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對待飲食政策的态度應該是靈活的。
此外,疾病和壽命不僅與飲食相關。
我們還需要注意個人的體質、生活方式、遺傳因素等多個方面,比如運動量。
一個體力勞動居多的人,和一個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其所需的營養并不相同。
是以,飲食模式上也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對于久坐的腦力勞動者來說,健康飲食之外可能還需要配上合理的運動。
結語
大千世界,食材衆多,真正想要讓食物的功效發揮大最大,需要講究一定的政策。
不講政策的亂吃,即使能夠填飽肚子,也不能夠讓人健康活潑的走下去,相反,還可能招來一身病,讓人短壽。
我們應當學習健康的飲食模式,克制又科學的攝入,才是真的對自己好。
此外,不要忘記其他生活方式,比如煙酒、運動等方面,也要同步起來。
讓我們一起在生命的康莊大道上活潑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