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作者:秦安戰略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本人授權,“秦安戰略”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衆号“平民心聲”,有很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

2023年8月24日,日本開始将核廢水排入海洋,之前,東京電力公司已于6月5日将海水灌入用于将核廢水排放的隧道内。

這是一條令人震驚的壞消息!是反人類的惡劣事件!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核廢水傾倒海洋,受害的不僅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還有全球的海洋生物,還會嚴重破壞海洋周邊所有國家的生态,對人類造成巨大損害。

6月5日,東電曾表示,今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内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鲉體内放射性元素超标,铯含量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放射性活度的國際機關),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的标準值180倍。

福島核污染水所含放射性物質多達1000種。東電公司僅将其中的铯137、钚等30種放射物作為檢測對象,隻要這30種放射物的含量總和低于某個限度,即被視為達标。

除了“氚”之外,铯137、锶90、碘129 等放射性元素無法被完全過濾,其中碘129的半衰期達千萬年之久。

由于放射性物質的特殊性,随洋流擴散,将蔓延全球。受害的不僅是海洋裡的所有生命和依靠大海生活的所有漁民,還會覆寫整個地球。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德國海洋研究機構研究表明,大氣循環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發到雲層,再化作雨水灑遍地球每個角落,是以,所有的動物、植物都将遭受核廢水帶來的嚴重損害,潛在的危害難以估量。

日本環境經濟學專家大島堅一表示,核污染水不僅沒有去除氚,而且還含有包括钌106、锶90和碘129在内的放射性核素,“一旦入海,未來的生态災難難以預估。”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稱,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碘129、锶90、钌106、铯137、碳14等放射性元素。碘129會導緻甲狀腺癌,锶90被世衛組織列入一類緻癌物,易緻白血病。铯137會滞留于骨骼和肌肉組織中,進而引起軟組織惡性良性腫瘤與癌症,如卵巢癌、膀胱癌等。

必須高度認識到,核廢水的污染速度是很快的。

随着洋流和季風的變化,一年左右時間,整個太平洋沿岸都會被核廢水污染。會對全球海洋環境和人類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且是不可逆的。

有一種最保守的估計,德國科學海洋機構計算,核廢水一旦排放,57天就可輻射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40天後,含核廢料的洋流将進入到中國南海和東海,并在2年内污染中國大部分沿海區域。半年後,高劑量輻射大規模擴散; 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将遭到污染;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

放射性元素會破壞海洋生态,對海洋生物造成極大傷害,當這些生物被捕撈上來并制成食物,其體内的放射性元素對人造成巨大威脅。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核廢水排放的負面影響非常大,不僅直接影響漁業、海鮮業、海鹽業,還會波及食品、藥品、保健品等行業。

為了阻止爆炸,必須向反應堆裡注入冷卻水,每日産生大約100噸核廢水。

截至5月18日,東電官網的資料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核污水已占總儲存容積的97%,達133.31萬立方米,其中已認證ALPS方式處理的核污水約占30%,待處理的核污水約占70%。充分說明,絕大部分核污水未處理。

其實,處理核廢水的方式有多種,蒸發釋放、電解排放、地下掩埋、注入地層、稀釋入海等,但日本對上述方案進行評估後認為,排海的成本最低,隻需一二億人民币就可解決。最貴的是埋入地底,成本高,需要上百億人民币。但,日方最終選擇了“所需時間最短,花費也最少”的排放入海方案。

其實,對于經濟發達,持美債最多的日本來說,支出幾十億美元完全是小菜一碟,并非掏不起,而是不願掏。這是心理疾病,是邪惡的政治企圖,并非經濟原因,也非無路可走。即使日本掏不起,還可以号召國際社會集資,相信有愛心的企業、個人都會踴躍捐款,以免除對人類的損害。

還有專家建議,找一個地方,将核廢水和水泥混合,形成多個水泥塊,再埋入地底,這是最傳統、最安全的處理方法,但是驕橫跋扈的日本仗着美國的撐腰壯膽不予采納。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日本政府不顧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執意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發全球多國的強烈不滿和擔憂,遭到普遍反對和譴責。國際上一波又一波的反對聲浪接連不斷。

自2021年4月,日本政府決定将核污水排海後,日本國内群眾不間斷舉行抗議集會。

截至2023年4月底,民調顯示,約51.9%的日本受訪者表示,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未獲得日本群眾的了解。因群眾對福島核廢水排放以及國民身份證問題感到擔憂,岸田文雄内閣的支援率持續下降。

最近,日本共同社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岸田内閣的支援率較上一次調查下降了6.5個百分點,至34.4%,接近其上任以來的最低水準。

同時,南韓國民的不安心理日益加劇,6月12日下午,南韓漁民舉行“先不打漁了,去首爾”的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強烈反對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中方已多次表明反對立場,日方不應出于一己私利讓國際社會承擔整個海洋環境受到污染破壞的代價,這是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行為。這種為了本國私利損害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做法,說服不了國内外群眾,隻會讓日本蒙羞,讓周邊國家和太平洋島國群眾受害,讓日本進一步失信于國際社會。

面對國内外的極力抗議,日本當局一意孤行,十分嚣張。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标榜捍衛人類民主自由,堅守規則的美西方卻裝聾作啞,漠不關心,一向标榜和平、安全、環保的發達國家,視若罔聞,聽之任之,甚至助纣為虐!不僅默許日本蠻幹,還背地裡慫恿國際原子能機構給日本發放排污牌照,這不是愚蠢,而是壞透了,是極端的無知無恥!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7月4号,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針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綜合評估報告,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标準,并給它發放了排污證。拿到排污證後,日本立即宣布,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時間表已确定,将在8月啟動核廢水排放。

這是典型的雙标!如果,排放核廢水的不是西方國家,不是G7成員,是俄羅斯,是東方某國,美西方一定會抓住不放,大做文章,聯合所有團夥來死死地咬着你,這是毋容置疑的。

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面對全人類生存危機的大是大非面前,無視世界人民的強烈呼聲,這是很荒誕的!向來愛管閑事的“世界警察”卻将該管的正事熟視無睹,不僅讓人們看清了美國自私無恥,罔顧公義的醜惡嘴臉,也使美帝外強中幹内心虛弱的本質暴露無遺。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美國還有其他不可告人的龌龊目的。他們認為,日本核廢水離美國本土甚遠,首先殃及的是俄羅斯、北韓、南韓、中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恨不得這些國家遭殃受難,進而采取隔岸觀火,甚至幸災樂禍;想激化日本和周邊國家的沖突,一方面為了進一步牢牢控制日本,叫日本吐血,另一方面借日本的核廢水禍害不與其同流合污的東盟國家,還有一個險惡的目的就是加深中國人民對日本的仇恨,在未來和中國全面開戰時,叫日本當好鷹犬。

面對日本如此惡劣的行徑,世界老大裝睡,總有一天,會自食惡果,遭到反噬!

核洩漏、核污染對人類的危害非常大。

不應遺忘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悲劇。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1986年4月26日1點23分,距烏克蘭首都基輔110公裡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爆炸。爆炸後3個月時間裡,死亡人數達到了31人。事故後7年中,7000名清理人員死亡,其中1/3是自殺。參加醫療救援的人員中,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記憶喪失。随後15年内,有9萬人死亡,還有27萬人遭到生不如死的折磨。時至今日,參加救援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放射傷害死去。

調查資料顯示:在切爾諾貝利出事之前,每10萬白俄羅斯居民中,有82名惡性良性腫瘤病患者。如今,每10萬人中,有6000多名惡性良性腫瘤病患,增長了74倍。在污染最嚴重的州,每10人中就有7名病患。

聯合國釋出的報告顯示,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内約有 840 萬人受到輻射影響。

當時,切爾諾貝利的廢料處理采用的排污方式是“棺封”,将大部分的低輻射核廢料封存埋于地下,等待新方法誕生時再處理。僅将極少的、處理後的核廢料“海葬”,這部分核廢料被海底的黏土吸收。盡管其累計損失已高達上千億美元,但至今仍在積極進行善後工作,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盡管做了比較理想的善後工作,但造成的對周圍人群的重大傷害仍然非常嚴重。

這是血淋淋的教訓!

劉濟華: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全球災難,應全民共讨之

如果,日本将核廢水傾倒太平洋,給全人類造成的重大傷害遠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嚴重。

本來,福島核電站事故一開始是“4級”事故,在可控範圍,可是,東京電力公司硬是拖成“7級”事故,“天災”變“人禍”。日本政府難辭其咎。

日本利令智昏,一錯再錯。一口咬定核廢水安全,聲稱核廢水不僅對人體安全無害,還能飲用。既然“還能飲用”,何必浪費?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這些“還能飲用”的水留下來飲用豈不甚好!還可以澆灌農田,可以澆花、養魚,可以洗衣、沖涼。為什麼要倒掉?

充分說明,這種騙人的鬼話隻有鬼子能說出口,這種自己都不相信的混賬話隻有無恥至極的倭寇才敢說。

如果,日本繼續作惡,不顧全世界人民的反對,非要将核廢水排放太平洋,那世界将難以太平。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處理核廢水,不應讓全世界買單。”

日本是一個被閹割的奴國,在曆史上幹的壞事太多,且不思悔改,殘害亞洲人民的血海深仇尚未清算,又用核廢水來禍害全球,這是逆天惡行,是與全人類作對。

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必将為自己的罪惡行徑付出沉重的代價,勿謂言之不預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