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作者:蓋迩說

文|蓋迩說

編輯|蓋迩說

點關注不迷路,點點“關注”。以後會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文章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1914 年 6月,瑪麗·洛朗桑告知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她即将要嫁給一個德國貴族。

6月22 日,5 點一刻,在巴黎 16 區市政廳,瑪麗·洛朗桑嫁給了德國貴族奧托·馮·瓦特根(Ottovon Watjen),随後去往蘭德斯和巴斯克地區度蜜月。

戰争開始,他們選擇在西班牙避難并前往馬德裡。

而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在這時則加入了法國的部隊。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戰争結束後的沉澱與思考

在戰亂的 1915 年,她面臨着成為德國人的艱難抉擇,而瑪麗·洛朗桑隻是想盡快回到巴黎。

但後來得知德國的情況并不是一場簡單的戰争而是政治動蕩,盟軍占領了魯爾和萊茵尼。

然而,最明智的選擇是,他們應該先在位于塞爾沃泰格 53 号赫爾曼哈勒的住所裡等待兩周,以獲得他們去瓦爾德斯的有效簽證。

最後,瑪麗·洛朗桑與丈夫奧托·馮·瓦特根,在馬拉加和西班牙馬德裡短住。

1916 年,她在巴塞羅那居住。

1918 年,瑪麗·洛朗桑與丈夫回到馬德裡。

同年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因感染流感于 11月 9日不治身亡。

1919 年,啟程途經熱内亞、意大利、瑞士,最終到達目的地德國。

1920 年,她回德國隻有兩個月的時間,在居住在丈夫家的這段時間裡,瑪麗·洛朗桑很憂郁、消沉。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當年三月是在巴黎格魯特家裡度過的。

她的财産已經在戰争中被沒收。

在1921 年4月15日,她重新獲得法國國籍時,在西班牙和德國呆了七年後的她重回巴黎。

居住在香榭麗舍大街附近的一個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這是一個可愛的(由安德烈·格羅裝飾的)小地方。

經過了七載可怕的避難歲月,所有的萎靡不振、等待與希望你可以想象,當火車駛向邊境時,她醉心于自由和歡樂,你幾乎驚訝地看到她在走廊上跳舞。

她愛法國,這是一個如此美麗的國家,馬裡波尼,羅丹,德布西! 她的心在砰砰直跳!風景讓她憶起了柯羅,庫爾貝,莫奈。

不是一座小山,也不是一座山丘,她喜悅、奔跑、旋轉,在這二十世紀的藝術之都她将成為,伊菲埃夫魯口中的:“全巴黎的寵兒”。

同年,瑪麗·洛朗桑舉行了首次大型的個人畫展。

繪畫作品在保羅·羅森伯格所經營的畫廊中展出。

她于 1921 年 7 月 25 迪塞爾多夫法院裁定離婚,并且放棄任何賠養費。

這是瑪麗的一個慷慨的姿态,她婚姻的種種不幸最終還是優雅的。

羅傑·阿拉德(Roger Allard)在《新法語雜志》首次發表了關于瑪麗·洛朗桑的專題報道。

1922 年,伽利瑪出版社出版了詩集《瑪麗·洛朗桑的扇子》,其中收集了 12 首獻給瑪麗·洛朗桑的詩。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同年,瑪麗·洛朗桑的健康出現問題。

新騎士阿爾芒·樓望嘎哈(Armand Lowengard)出現在其身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頗沛流離的避難中,她的創作的激情仿佛也被戰争流放了。

但此時是時候回來了。

之後的瑪麗·洛朗桑一改飽含新鮮的感藍色時期和昔日明快的粉紅色時期的特點。

不再單純執着于的色彩的絢麗,而将這些美麗的肖像畫成了蒼白的色調,進而更加深入的刻畫人物的内心世界。

普萊特概括瑪麗·洛朗桑的畫作:“她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将永遠是二十世紀女性的一面令人敬佩的鏡子。

”瑪麗·洛朗桑的成功總是歸功于她誘人又迷人的色彩感和她肖像畫中從靈魂深層喚起力量。

但我跟認為,這一時期瑪麗·洛朗桑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的是流轉于她畫作中的一種謎一樣微妙的憂郁。

而這一抹籠罩在畫作之上與模特眉眼之間的憂郁陰影,總是能引起觀衆的共鳴。

1923 年,瑪麗·洛朗桑輾轉到了位于巴黎約瑟瑪麗亞-埃雷迪亞街(rue Jos-Maria-de-Heredia)的住所居住。

她色調溫和而具有獨特女性魅力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為一名知名的肖像畫家。

上流社會很欣賞她的畫作,就連時尚界名人可可 ·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1971)女士都邀請瑪麗·洛朗桑為她畫肖像畫。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1924 年,瑪麗·洛朗桑在蒙特卡羅卡尼爾大廳獲得了成功。

作為設計師,為在香謝麗舍劇院演出的由弗朗西斯·普朗克( 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1963)樂的舞台劇《北鹿》設計舞台服飾,同樣也獲得了成功。

在這之後“北鹿”也成為瑪麗·洛朗桑的代稱,形容她如雌鹿一般溫婉靈動而又富有魅力。

之後瑪麗·洛朗桑在巴黎和倫敦再次舉辦畫展。

1925 年,瑪麗洛朗桑在巴黎和德國舉辦畫展1926 年,瑪麗·洛朗桑為很多書籍畫過插畫,畫過海報,也創作了很多石版畫。

這時候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會阻擋她越來越受歡迎。

1927 年瑪麗搬到巴黎沃日拉爾路(rue deVaugirard)116 号居住麗洛朗桑作為設計師,為由喬治·奧裡克和亨利·索格(Georges Auricet d’HenriSauguet)配樂的舞台劇《玫瑰花從》和《珍妮的扇子》設計舞台背景服飾。

她對于顔色的把握在服裝設計與舞台設計上得到極大的發揮。

個人風格也越發成熟。

1929 年,在著名的保羅·羅森伯格的畫廊中舉辦了個人展。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

1931 年,在紐約舉辦畫展,同年,為豪華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書進行插畫繪畫設計。

1932 年至1935 年間瑪麗·洛朗桑在倫敦連續舉辦了 兩次畫展,并且需要預留位置。

1936 年,又一次在巴黎和倫敦舉辦了畫展。

1937 年,在巴黎、倫敦和紐約舉辦的畫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0 年,由于外省的戰争,瑪麗·洛朗桑回到了巴黎居住。

為在巴黎戲劇院上演的舞台劇《夏日的一天》 設計服飾,這部劇奠定了芭蕾舞新星讓·貝比利(Jean Babilee)的成功。

1943年,為由音樂家亨利·索蓋配樂,羅蘭·佩蒂(Roland Petit 1924-2011)和珍妮·沙拉主演的芭蕾舞劇《保羅和薇吉妮》 裡兩位主演設計演出服飾。

1945 年,作為布景及服飾的設計師,為羅蘭·佩蒂的芭蕾舞劇《草地上的午餐》設計。

1946 年,在紐約舉辦畫展。

并且受邀為蒙特卡洛歌劇院的芭蕾舞劇設計背景裝飾1952 年,在巴黎舉辦了兩次畫展,其中一次是在保羅·貝迪戴斯畫廊(a Galerie Paul Petrides)

她曾是遭人冷落的私生女,憑一己之力閃耀立體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