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向來講究客來敬茶、以茶會友。在2023年中秋節來臨之際,演藝圈著名演員黃曉明、王勁松與商界領袖萬通集團創始人、禦風集團董事長馮侖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四位嘉賓共聚一場别開生面的思享茶叙,分享自己與茶、與知己、與天地、與文化、與自我的一場深度對話,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曆與品茗感悟。
黃曉明:品茶逢知己,茶如人生,清苦卻回甘
“喝茶的好處衆所周知,我是被勁松老師帶着愛茶的,他是讓我真正愛上品茶的引路人。他很懂茶,也很懂我。”黃曉明在茶叙上提到帶自己愛上品茶的師父王勁松老師。有茶的地方就有朋友,正可謂“茶逢知己”,茶是溝通天地萬物的媒介,也是托物言志的方式,地理位置不同,茶的香氣韻味就不同,茶香是一種可以還原自然生态的味道,這也是品茶之趣。
“在我的喝茶經驗中,最喜歡的是普洱,其次是白茶。人生如茶,藏有百味。這是我在很多戲份中的感悟,是以也主動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設計了喝茶煮茶的環節,自己在享受茶的同時,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很多問題。”正如黃曉明所言,其實人的一生,就是茶的一生。茶樹在生長的過程中,經曆了風吹日曬的洗禮;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曆了酸甜苦辣的磨煉。從簡單走向成熟,從煩躁走向淡雅恬靜,從初淺走向穩重從容,在茶葉一點點舒展的時間裡,清苦回甘,人心也逐漸沉了下來。
王勁松:品茶和品敦煌文化很像,都仿佛是遇見無言的使者奔赴一場千年之約
正如黃曉明所言,王勁松極其鐘愛茶香。喜歡喝茶的名人很多,而說要感謝茶的,唯獨王勁松。他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一個資深茶迷,他會随身攜帶各種品種的茶,随時随地準備泡上一壺。他喝茶非常講究,會根據時間、季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茶類。之所有要感謝茶,是因為茶是最好的生活儀式,能在一杯茶中品味四季,感受生命的張力和溫暖是件幸事。
在這次茶叙上,王勁松指出茶道有言“一快毀所有”,想要泡好茶首先要把性子沉下來。其實泡茶的過程就是與茶對話的過程,你要了解茶的沖泡方法,用什麼器皿和水溫最合适,當你給了茶足夠的儀式感和耐心,它自然會達到你所要求的最佳口感。在每一個泡茶步驟中,慢慢體悟器物與茶、茶與水、茶與人之間的關系,茶雖不語,其實它很懂你。
“我去過敦煌很多次,與其它旅行拍照的遊客不一樣,我喜歡站在不同的石窟和壁畫前,靜靜的品味藝術文化,仿佛穿越時空開啟了一場千年對話。”因為看了莫高窟,我就掉進了石窟藝術的世界裡,敦煌彩塑的衣褶裙擺間,流淌着千年來的靜谧時光,颔首低眉的淺笑裡,是獨有的釋然與超脫。随着歲月流逝,色彩會慢慢褪去,泥層會逐漸剝落,但蘊含在其中的智慧與精神卻不曾遠去,在當代重生。這給我帶來的心靈震撼是不可言喻的。
馮侖:重走絲綢之路,遇見敦煌博物館,方知“茗”不虛傳
與王勁松老師的鑒賞角度不同,馮侖先生曾重走過絲綢之路,感受到四大文明彙流處敦煌的獨特魅力,這裡承載着馮侖先生的難忘回憶。“當年我從西安出發,沿途路過新疆、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最後到達印度,重走敦煌之路的經曆讓我覺得千年文化的曆史記憶非常震撼,絲綢之路曾把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産品輸往沿途各國,這裡是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見證。”在談到茶馬古道時,馮侖先生提到茶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穿越千年時光的文化内涵與精神所在,在中國商業逐漸發展壯大帶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這次茶叙會上,四位嘉賓品味了不同茶湯的特色。随着茶發酵程度逐漸提高,其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是以可以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茶道亦商道,作為商業活動中的社交元素,茶同樣有連接配接人與人之間的獨特魅力。目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以及“雙循環”格局的形成,對于推動國内和全球經濟複蘇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也為新時代的文旅發展注入全新活力,在古絲綢之路上傳承和發揚千年茶文化,飄揚着東方韻味的雅緻生活美學。
作為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先生是鐵觀音發現者王士讓的第十三代傳人,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烏龍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創立八馬茶業既是對家族近三百年制茶技藝的傳承,也是對茶文化的傳承。在董事長王文禮的帶領下,八馬茶業将持續堅守百年制茶世家的初心,緻力于中國非遺茶文化的普及與推廣,把中國好茶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領略茶文化的魅力。
本次思享茶叙會末,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宣布八馬茶業與敦煌博物館聯名禮盒及中秋季産品正式上線,同時八馬茶業武夷山新館即将開幕,其将為茶愛好者們提供一個全新的中國的茶業展廳新範式,以此向中國茶文化和敦煌絲綢之路曆史價值緻敬,消費者們在這裡将感受到八馬茶的獨特韻味與茶文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