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最主要的三個症狀:鼻塞,打噴嚏,流清鼻涕。
過敏性鼻炎到底是怎麼回事?過敏性鼻炎就是沒完沒了的感冒!為什麼?鼻塞,鼻子不透氣,就是風寒感冒的一個症狀,寒性收引啊,一收引就鼻塞了。因為有風寒表證殘留,是以,還會不停地打噴嚏,連眼淚都會“打”出來還帶有那麼一點點癢,一打噴嚏,清鼻涕就嘩嘩流出來了,剛擦了一張抽紙,接着又流出來了。煩,真煩,白天還好一點,最煩的是晚上睡覺鼻子不透氣,要用嘴呼吸,睡不好覺,又會使症狀加重。
尤其是春夏季節,那些花粉、絨毛之類的東西一刺激,鼻子馬上就會過敏,所有的症狀都來了。
你說是花粉搞的鬼,你說是柳絮白楊絨刺激的,為什麼人家把白楊絨放在鼻子上摩擦都不癢也不打噴嚏?你問得太對了。因為人家身體素質好,體質健壯。凡是經常或常年累月鼻子不透氣流鼻涕的,一定很虛。脾虛了,脾不生肺,土不生金;一定肺虛,肺是腎的母親,母病會拖累兒子,腎也跟着虛;一定腎虛,腎是肺的兒子,子病又會讓母親操心。是以,慢性鼻炎患者無一不是肺脾腎皆虛。
還有,慢性鼻炎患者,如果性事不節制,會加重鼻發炎狀,而且更為難治。有的說3年了沒治好,有的說5年了沒治好,腎虛到那種程度,再好的藥也沒用。有的人會不信,怎麼會與那個有關系,關系大着呢。一句話難以說明白,自己去研究吧。
有的鼻炎患者,開始一個鼻孔堵,後來兩個鼻孔堵,隻能用嘴呼吸。有的流鼻涕流得頭空痛,有的郁久化熱,鼻涕變成了黃色的,鼻孔出氣熱乎乎的燙手。
醫生說做過敏源檢查,有用嗎?沒用。因為即使檢查出了過敏源,你也根本不知道過敏源什麼時候會被你碰到,而且也沒有藥片能給你治好,能暫時給你緩解那麼一陣已經是靈丹妙藥了。另外,你聽說過吃藥片治好過鼻炎嗎?
逼得沒辦法了,治好跑藥店買鼻炎藥。藥店有很多治療鼻炎的藥,比如辛夷鼻炎丸、迪康通竅鼻炎顆粒、通竅鼻炎片、鼻炎靈片、蒼耳子鼻炎膠囊、香菊片、千柏鼻炎片、鼻炎康片、鼻淵通竅顆粒、鼻舒适片、蒼鵝鼻炎片、辛芩顆粒……别看藥名起得好,用的藥物成分也是治療鼻炎的。隻要有一種能治好鼻炎,一定會被搶光,有嗎?沒有。至多吃了暫時會緩解點,不吃馬上又不行了。很多鼻炎患者買了不少藥堆在那裡。
為什麼沒有效?因為藥物的成分是固定的那幾種,而每一個鼻炎患者的症狀又不是完全一樣的,而且體質也不同,要辯證論治,需要6味藥你用7味就多餘,或者無效;該用9味藥你用了6味藥又沒有兼顧到,也不會有效。找一個需要和藥瓶上的藥物主治一樣的患者幾乎不可能。還有,一次一粒兩粒和一次喝半碗湯的藥量是完全不一樣的。換句話說,很可能一次把一瓶藥全吃了,也不一定有一碗湯的藥量大。這裡隻是做比喻而已,不是讓你把一瓶藥一次吃了。
很多中醫大夫或中醫愛好者經常向過敏性鼻炎患者開取或推薦黃元禦的桔梗元參湯,說實在的,這個方子确實不錯,方子小,也不難喝。可是,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喝了這個方,一點效果沒有。
為什麼?因為這個方子治療的過敏性鼻炎是沒有表證存在的鼻炎。凡是過敏性鼻炎,幾乎都與經常感冒引發有關,有表證就要解表,是以用這個沒有解表藥的方子是不靈的。
黃元禦在《四聖心源》桔梗元參湯:桔梗、元參、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
黃元禦對制這個方子作了精辟的解釋:
鼻病者,手太陰之不清也。肺竅于鼻,司衛氣而主降斂。宗氣在胸,衛陽之本,貫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竅者也。肺降而宗氣清肅而鼻通,肺逆則宗氣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氣之熏蒸也。肺中清氣,氤氲如霧,霧氣飄灑,化為雨露,而輸膀胱,則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霧氣瘀濁,不能化水,則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竅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氣内降,則通達于膀胱,肺氣外行,則熏澤于皮毛。外感風寒而皮毛閉秘,髒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洩,蓄積莫容,則逆行于鼻竅。鼻竅窄狹,行之不及,故沖激而為嚏噴。肺氣熏騰,淫蒸鼻竅,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氣初逆,則涕清,遲而肺氣堙郁,清化為濁,則滞塞而膠黏。遲而濁郁陳腐,白化為黃,則臭敗而穢惡。久而不愈,色味如膿,謂之鼻癰,皆肺氣逆行之所緻也。其中氣不運,肺金壅滿,即不感風寒而濁涕時下,是謂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素問》語。)肺氣之郁,總由土濕而胃逆,胃逆則濁氣填塞,肺無降路故也。
這個方子是以二陳湯為底方的加味方,如果沒有表證确實是個好方。
如果有表證或許小青龍湯會更有效。為什麼要用小青龍湯?小青龍湯主治的咳喘有一個主證就是吐清稀泡沫痰,這是因為肺受寒。同樣流清涕也是清稀液,隻是不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而已,而病機是一樣的,都是因為肺受寒。是以,小青龍的姜辛味能暖脾胃除肺寒治療咳喘也能治療打噴嚏流清鼻涕的過敏性鼻炎。
下面說一個名方,也被稱為當代經方的過敏煎,是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先生的高足著名老中醫祝谌予先生從民間得到的一個抗過敏方,其打擊範圍甚廣,可以治療一切過敏。是以,也能過敏性鼻炎。
鼻炎都是感冒誤治導緻的。無論是寒邪還是溫邪,都要以驅邪為主,就是把侵入體内的邪氣透散出去。
鼻塞、流清鼻涕、怕冷等症狀,是風寒感冒的典型症狀。
這種情況下,先用《傷寒論》中的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把風寒表證給解決了。不要怕麻黃怕得要命,實在害怕就換成蘇葉吧。
有時,用麻黃湯把表證一解,或許過敏性鼻炎就好了大半。這時,不要沾沾自喜,要一鼓作氣來上幾副過敏煎來收拾殘敵,效果那才叫好。
過敏煎:防風、銀柴胡、烏梅、北五味子、甘草。
主治:過敏性鼻炎、荨麻疹。
适應症:凡過敏試驗陽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本方可用于變态反應性疾病。用本方加味治療過敏性鼻炎、荨麻疹、紫癜、過敏性咳喘、過敏性皮炎、日照性皮炎、牛皮癬等,療效都非常顯著。
加減:
過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冷空氣過敏症,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過敏性荨麻疹屬于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
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
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
毒内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闆藍根。
過敏性哮喘,常加萊子、白芥子、蘇子、葶苈子、杏仁。
過敏性紫癜,常加藕節炭、血餘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方中第一位重要的藥就是防風。防風是一種很神奇的中藥材,與别的植物不同,風吹不動它,能在風中靜止不動,是以古人用它來治風。防風辛溫,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是驅風,所有風從外面進到體内,它都能把它趕出去。還能防止外界風邪的入侵。
《本草求真》:“凡風藥皆能勝濕。”《本草綱目》:“三十六般風,去上焦風邪,頭目滞氣,經絡留濕,一身骨節痛。除風去濕仙藥。”
銀柴胡味甘苦性涼。《本經逢原》:“銀柴胡,其性味與石斛不甚相遠。不獨清熱,兼能涼血。”銀柴胡寒,恰好可以涼血,有一點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意味。
烏梅味酸性平,收斂生津。《本草求真》:“入肺斂氣。烏梅專入肺、腸,兼入肝、膽。酸澀而溫。似有類于木瓜,但此入肺則收,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有抗過敏的作用。
《本草綱目》:“五味子酸鹹人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人中宮益脾胃。”《内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五昧子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本草經疏》:“五味子主益氣者,肺主諸氣,酸能收,正人肺補肺,故益氣也。其主咳逆上氣者,氣虛則上壅而不歸元,酸以收之,攝氣歸元,則咳逆上氣自除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甘草入脾土,保護中焦脾胃,一旦培土補土以後,什麼吹一陣風就咳嗽,受一下涼就哮喘,統統不見了。
五藥配合,寒熱共濟,有收有散,收者顧其本,散者怯其邪,故對過敏性疾患有良效。
這個方子,有散——防風,有收——烏梅,五味子,有補——甘草,有瀉——銀柴胡,一方面能滋陰,一方面能固澀,一方面又能祛風除邪,可謂陰陽平調,妙不可言。
方中銀柴胡就是銀柴胡,不可把銀字給掉了,稀裡糊塗用了柴胡。當然,也有說用柴胡效果也可以。不過,既然人家原先用的是銀柴胡說明是試效了的。
還有北五味子必須是北五味子,用了南五味子是不行的。
如果過敏性鼻炎出現少陰證“脈微細,但欲寐”的症狀,也就是脈微弱,人一點精神沒有,無精打采,睜不開眼的樣子,舌質淡,或有齒痕,可以合并麻黃附子細辛湯,效果更好。
如果出現熱象,鼻涕是黃的,鼻孔冒熱氣,舌苔黃,脈數的,可以用黃元禦的五味石膏湯。
五味子、桔梗、石膏、元參、茯苓、生姜、杏仁、半夏。
一般服用3劑可見效,如果沒有任何效果,就停止不要服用了,說明沒有對症。如果見效,服用6劑就差不多了。注意孕婦不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