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少年志拆開是以少年之心,展鴻鹄之志。
何為少年?宋1是肯定,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意氣,敢作敢為大展拳腳;宋2是反問,是沒有庇護,被裹挾在黑暗之中,依然一腔孤勇萬死不悔走下去。
少年之心不止步于生理限制,是閱盡千帆後,不論世間萬物阻與不阻,不論或生或死,始終不屈;鴻鹄之志不論高低,即便時運不濟依然搏擊長空。
喜歡這部劇是因為劇的核心是現在影視劇市場上稀缺的,是在越來越機械化的趨勢下還願意去探讨,還能看到的沒有高低貴賤門第之分的信仰和信念,是把少年拉進宏大的曆史洪流裡,用飽滿的故事載體對比骨感的個人理想,少年人在面對艱難險阻時是否還能始終如一的品性。
北河星對七齋的質問換個角度,也是他們各自在跟另一個自己對話,在瓶頸期重新審視自己,在反複質疑中該如何成長:我是誰,我想要成為誰。
北河星說的未必都對,但這樣的鞭策在成長之路上也是必要的,三年的緩沖伏筆讓他們面對困境時更強大也更堅定,成長的痛讓他們更通達。
元仲辛對沒藏訛龐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賭的不是他的人品而是人性”,人性複雜,立場不同取舍便會不同,王倦的洞察和觸角讓主角和配角都有各自的弧光,每個人都是鮮活的,都在拼盡全力讓自己在泥濘裡能生花。
志向高遠的秘閣少年,無人授意就肯出生入死是沒有人肯相信的蠢事,他們前仆後繼是為了心中的道,在斷垣殘壁的亂世掙脫出一束光,這是他們的信仰也是每一代秘閣人的使命,他們是并肩的關系。
故事到最後七齋更像是完成這場刺殺的執行者,他們走的每一步都是踩在了前輩和同袍的屍身懸崖上,去完成最後的緻命一擊「殺元昊怎可能全身而退,不過是誰先誰後而已」「他們的意志由我來繼承」。
而尉遲源這個人物帶來的震撼一定程度上,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也就是普通平凡的尉遲源,他在劇裡一直迷信龍神,相信曾救過他的元先生,他未必不知道真假與真心,隻不過是想在孤獨無依的世間裡找到能渡過至暗時刻的依托和鼓勵,讓自己有活着的實感。
「這世間,對我不好,除了元先生,沒有人需要我,龍神護佑,何其幸哉」到這最後一刻完全能共情他的信仰,或許很愚昧,但是對他來說是必要的,八齋的死壯闊豪邁,尉遲源的死可悲可歎,生而為人活着各有不同,信仰無高低之分。
劇裡的幽默像烏雲壓頂時,在兩朵烏雲間短暫的呼吸,透過修飾的美好看到無法言喻的殘酷和悲哀,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先例。
如今的夏天他們都成長了,變得更加勇敢、更加成熟,但永遠不變的是留存在他們心底裡那份純粹的無畏。
「知道真相的隻剩下你們了」暗探做的事不會都記在曆史上,這是七齋留給喜歡他們的觀衆的最美情話。
#中國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