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仲淹:何為人生?熬苦,忍難,順其自然

#時事熱點頭條說#

範仲淹:何為人生?熬苦,忍難,順其自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洞見CC

金代文學家元好問,曾這樣贊歎過一個人。

他說,有一個人,在市井能為名士,在州縣能為能吏,在邊境能為名将。

在朝堂,又可為千百年間難得一見的良相。

這個人,就是範仲淹。

在世人眼中,範仲淹是一個高山仰止的榜樣,是天地間第一流的人物。

在範仲淹自己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國大計,為了濟世救民。

然而在濟世救民的這條路上,他卻因觸怒權貴,屢遭貶谪,經曆了太多的苦難。

可無論被貶何地,他總能作出一番政績,讓朝廷的人對他刮目相看;

無論跌至何等困境,他總能絕地反擊,讓殘酷的命運對他俯首稱臣。

正是因為範仲淹的存在,才讓很多在苦海中泅渡的人有了精神支柱。

你若能讀懂他的故事,便也能從他的經曆中,找到在苦難中成長的精神力量。

1

熬苦

作家馬丁曾說:

每一個強大的人,都咬着牙度過了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援、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

這句話,就是範仲淹前半生的寫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斷齑(jī)畫粥”的故事。

範仲淹讀書的時候,家裡非常貧困。

沒錢租房,他隻能寄宿在寺廟裡。

沒錢買菜,他便用小米熬粥,等粥隔夜凝固了以後,再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充饑。

這樣的日子,範仲淹一過,就是整整三年。

看到這裡,想必你也會疑惑,範仲淹都苦成這樣了,家裡就沒人幫扶一下嗎?

範仲淹年幼時,過得也很苦。

他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

母親無力撫養他長大,便帶着他改嫁了一戶朱姓人家,他也是以改姓“朱”。

範仲淹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内心痛苦不已。

他立志要改回本姓,于是流着眼淚辭别母親,踏上了艱苦求學之路。

在應天書院,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讀書,晚上也要讀到深夜才睡。

讀書困了,他便用冷水洗臉;餓了,他便喝粥果腹。

同宿舍的學生見他吃得實在太寒碜,便特意給他帶來一大桌美食改善夥食。

沒想到範仲淹卻果斷地拒絕了,還說:

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肴,再過艱苦的日子我就會不适應,你還是拿回去吧。

在那段最艱苦的日子裡,他安守清貧,拒絕享受。

也正是憑着這樣的心性,他才得以在科舉考試中一舉中第,實作夙願。

其實來到這人世跋涉,又有誰不需要經曆萬般苦,受盡一身傷?

但人生所有的甜,都是從苦中淬煉出來的。

就像作家張伯倫所說:“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人們不能到達黎明。”

隻有熬過了那段沒人幫襯的日子,我們才能抵達詩和遠方;

隻有度過了那些暗無天日的時光,才會有一道道暖陽,照耀在你前行的路上。

範仲淹:何為人生?熬苦,忍難,順其自然

2

忍難

蘇轼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範仲淹之是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便是用一生将這個“忍”字發揮到了極緻。

範仲淹為官後,有長達十餘年的時間,一直在地方蟄伏曆練。

直到40歲時,才在晏殊的舉薦下,進入京城為官。

範仲淹滿心歡喜地以為,終于他有機會一展胸中抱負,沒想到,這次入京,卻是他後半生風波的開始。

此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他就接連被貶三次。

公元1029年,仕途還在上升期的範仲淹,因在給太後的奏疏中,寫下了“請太後還政于天子”的話,得罪了太後,被放逐到了民不聊生的河内府。

初知仕途艱難的範仲淹,内心也壓抑了好長一段時間。

可無論朝廷如何打擊,他還是會屢次上疏,痛陳利弊。

而他的這片誠心,也打動了宋仁宗。

太後過世以後,宋仁宗便又将範仲淹召回了京城。

曆經此劫的範仲淹,依舊沒有學會謹言慎行。

公元1033年,郭皇後誤傷宋仁宗,宋仁宗大怒,有意廢後。

這時,又是範仲淹站出來,極力勸說宋仁宗以國為念,不要貿然廢後。

結果宋仁宗聽不進他的忠言逆耳,直接将他貶到了睦州。

這次被貶,距離他被召回京,前後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如此頻繁的被貶,換作旁人,估計都要被折磨得一蹶不振了。

但範仲淹沒有。早年的艱苦經曆,早已讓他學會了坦然面對官場的起落。

到了睦州以後,範仲淹沒有讓自己沉溺于傷痛之中,而是全力地為百姓謀福祉。

終于在一年以後,他因治水有功,再度還朝。

回朝以後,範仲淹發現整個朝堂的官員任免幾乎全由宰相呂夷簡把控,對國家的選才用人産生了很大的阻礙。

他看到其中的弊端後,立刻向宋仁宗彈劾呂夷簡。

沒想到呂夷簡卻反誣範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

他又被扣上朋黨的帽子,被貶饒州。

範仲淹的三次大起大落,恰恰應了《紅樓夢》中的一句話: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面對命運的無常,範仲淹沒有叫苦連天,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一顆強大的内心,忍下了所有欺壓。

其實,無論是範仲淹也好,還是你我也罷,都沒法在這殘酷的世間,擁有順風順水的一生。

也許眼下的你,也正經曆人生的種種不順。

但無論命運給予了什麼樣的磨難,你都要說服自己竭力忍耐。

當你忍住了低谷期的艱難,那些成長路上的千錘百煉,才會化作你向上的階梯。

範仲淹:何為人生?熬苦,忍難,順其自然

3

順其自然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用八個字,道盡了他晚年被貶之後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八個字,是曆經宦海浮沉的範仲淹,留給世人最深刻的智慧。

公元1043年,“三黜人”範仲淹因在地方出色的治世才能,又一次驚豔了宋仁宗。

宋仁宗思慮再三,決定再次啟用範仲淹,讓他主導“慶曆新政”。

這一次,宋仁宗直接任命範仲淹為參政知事,給了他很大的權利。

于是,範仲淹開始大刀豁斧地改革,先後頒布了厚農桑、減徭役等十條新政。

然而這些新政措施,一條條都劍指朝中大員的利益,一推行,便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再加上宋仁宗多疑寡斷,一場聲勢浩大的慶曆新政,僅過了一年零四個月,便以失敗告終。

範仲淹也在須發皆白的年紀,再次被貶鄧州,從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政治上的不得意,加上晚年被貶,這種常人花幾十年也釋懷不了的經曆,範仲淹卻看得很開。

他一生在官場沉浮近40年,為官期間又屢遭貶谪。

這些經曆,早已讓他看淡了一切是非榮辱,修煉出了一副随遇而安的心境。

到了鄧州以後,範仲淹直接把這裡作為了自己的養老之地。

在這裡的很多日子,他最大的樂趣,便是養花種草、含饴弄孫。

以前為官時,他的筆下都是憂國憂民。

到了鄧州後,他的筆墨間,竟難得地出現了一些豁達樂觀的詞句。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

莺解新聲蝶解舞。

天賦與。争教我輩無歡緒。

他說,不要責怪我這山翁隻會安逸享樂,要知道,功名的得與失都是注定的。

就連那黃莺和蝴蝶都懂得為新生的景色而歌舞,又怎麼能要求我,沒有歡樂的情緒呢?

在這一刻,範仲淹用一句輕松的調侃,釋懷了自己遭受的一切苦難。

豐子恺曾說: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在這長長的一生裡,我們會遇見數不清的人,經曆數不清的事。

如果不能釋懷,再強大的人,也會被堆積煩惱和執念壓垮。

正所謂,一念放下,天地自寬。

帶着一顆順其自然的心處世,再憂患的生活,你也能讓它在凡塵裡開出一朵花。

範仲淹被貶睦州時,曾特意到過東漢隐士嚴子陵的祠堂,并在此處提了一句話: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這句話,是範仲淹用來贊歎嚴先生的。

可無數後人,卻更想把這句話送給範仲淹。

範仲淹一生嘗遍坎坷,無論命運将他推入至何種境地,他總能于困境中再度崛起;

他幾番被貶,無論被貶哪裡,他總能用自己的才智,造福一方百姓。

他用一生踐行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他的這種精神,更是帶動了一個時代文人士子“以家國為己任”人格氣節。

“範仲淹”這三個字,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絕不僅僅隻是一個名字。

他是對抗困難的勇氣,是堅守自我的信念;是穿透迷茫的希望,更是治愈生活的良藥。

當你領悟了這些,便也能像範仲淹一般,守得一顆平常心,在困境中看開,于絕望中重生。

點個贊吧,若覺人生太艱難,勸君多讀範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