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 海粒
編輯| 小江
人口大跌85萬,專家敦促重新開機計劃生育,不想生也得生?
截止到2022年末,中國總人口數上年同比減少85萬人。
人口危機來襲,專家呼籲恢複生育政策,難道不管想不想生,都得生了?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會徹底消失呢?
圖1
未來的走勢
不少專家呼籲需要通過增加出生率來延緩人口老口老齡化帶來的危機。
他們認為,隻有通過增加生育率和控制老齡化速度的雙重努力,才能實作人口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目标。
根據娲育人口研究預測,預計到2027年,中國将會跌破14億人口,到2043年,更是跌破13億。
這一預測是基于低生育率的假設,即每對夫婦平均生育0.8個孩子。
據測算,預計到2035年左右,中國将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大陸60歲以上老人,将超過4億,在總人口占比将超過30%。
這意味着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年人。這一趨勢是由于大陸出生率持續低于替代水準和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所導緻的。
圖2
不可忽視的危機
首先,随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資源的短缺問題将逐漸顯現。這是因為,老年人通常都已經超過最佳勞動年齡,身體機能也在下降,其人口數量的增加會導緻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逐漸減少。
由于勞動年齡人口是社會生産力的主要來源,他們的減少将導緻勞動力市場的供應不足,使得企業難以招聘到合适的員工來滿足生産和服務的需求。這将進一步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其次,人口老齡化會導緻養老和醫療成本增加。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相對年輕人較差,患有慢性病或多種疾病的可能性較高,是以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
再次,人口老齡化會導緻教育投入減少,降低教育品質和水準。
圖3
一方面,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會導緻學校和教育機構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難以維持正常的運作。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也會導緻學生的數量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可能需要縮減教學規模、降低教師工資和福利待遇等,以保證日常營運和發展。這些舉措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成果,進而降低教育品質和水準。
此外,人口老齡化對政府債務的影響是嚴重的。由于社會保障壓力增大,政府不得不增加社會保障支出,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權益。
然而,在收入不足或增長緩慢的情況下,政府很難通過提高稅收或削減其他支出來平衡财政預算。
是以,政府可能會借債來彌補财政赤字,進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負擔和債務風險。
圖4
現狀與面臨的挑戰
基于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中國政府早在2016年實施了全面二孩政策,允許所有已婚夫婦自由選擇生育二孩或更多孩子。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能夠極大提高出生率,不僅有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危機,還可以滿足不同家庭在生育方面不同的意願。
在過去,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很多家庭隻能生育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這導緻了家庭結構趨向于小型化和核心化。
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夫妻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生育孩子的數量,進而滿足不同的家庭需求。
此外,全面二孩政策也有助于促進性别平等。
在過去,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很多家庭更傾向于生男孩而不是女孩,這導緻了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
圖5
而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可以讓每個家庭都有平等的機會生育孩子,進而減少了性别歧視的問題。
然而,盡管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已經多年,但出生率下滑的趨勢依然存在。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僅為956萬,比2019年的1465萬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再創新低。
這一資料表明,即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也無法扭轉出生率下滑的趨勢。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随着中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是以一些家庭可能會因為無法承擔生育和養育孩子的成本而放棄生育。
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可能導緻生育率下降。
現代社會注重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很多年輕人可能更傾向于追求自己的事業和夢想,無法将過多的時間投入到孩子身上。
圖6
就業機會的不足也會導緻人們的生育意願下降。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很難回歸職場,這使得她們不得不推遲或放棄生育計劃。
可能與人口結構的變化有關。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這意味着勞動力供給減少,家庭負擔加重,給年輕夫婦生育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同時,長壽化的趨勢提高了普通家庭所承擔的養老壓力,這也進一步影響了人們的生育意願。
雖然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生育選擇,但生育難度或和生育成本依然是兩大困擾。
相反,一些地區為了鼓勵生育,采取了一些過于嚴厲的措施,例如強制結紮、強制絕育等,這些措施反而可能引發公衆的排斥。
由此看出,要實作緩解人口危機這一目标并不容易。僅僅靠重新開機生育計劃是完全不夠的。
圖7
一方面,随着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程序的加速,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年輕夫婦更傾向于追求個人事業和生活品質,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和子女。
此外,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也給年輕夫婦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這可能會進一步抑制他們的生育意願。
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來鼓勵生育。例如,加大對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的投入,提高婦女和兒童的健康保障水準,優化稅收政策和财政支出結構等。
同時,還需要加強宣傳和教育,讓人們了解生育的重要性和好處,增強公衆的生育意識和信心。
新政策已在路上
或許國家已經注意生育率持續走低的症結所在,杭州率先作為試點,頒布了新政。
圖8
杭州從9月10日起實行新政,隻要有意願生育二胎家庭可以領取7000元,繼續生育三胎的家庭可領取25000元。由此也不難看出,生育率已經成為迫在眉睫要解決的難題。
這一新政是杭州市為積極響應國家生育計劃而出台的。其目的是為了鼓勵符合條件的夫妻多生育子女,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提高人口素質和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除了發放育兒補助外,杭州市還對三孩家庭在購房、搖号、教育、醫療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杭州市的新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讨論。一些人認為,這是一項積極有效的措施,可以激發人們的生育意願,增加人口紅利,提升國家競争力。
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一項不夠實際和公平的措施,不能解決人們不願生育的根本原因,如高昂的教育成本、低廉的社會保障、不平衡的性别比例等。
圖9
除了杭州市,中國各地政府也紛紛出台了鼓勵生育的政策。例如,北京市推出了“三孩家庭”獎勵政策,包括購房優惠、子女入學等福利。
廣東省則規定夫妻雙方年滿35周歲及以上的可以享受生育獎勵金。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無論如何,新政是對目前人口問題的一種嘗試和應對。我們期待它們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和參考。
同時,我們也希望國家能夠從多方面出台更加全面和科學的政策,創造更加有利于生育和養育子女的環境和條件。
我們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除了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個人也應該積極參與到生育中來。
首先,個人也可以從自身做起,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生育意願和能力。
圖10
例如,加強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育能力,還可以為未來的育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可以積極學習和掌握育兒知識和技能,提前做好準備,以便更好地應對育兒挑戰。
其次,家庭和社會也應該為年輕夫婦提供更多的支援和幫助。例如,在住房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供應力度,降低住房成本,減輕年輕夫婦的經濟負擔。
在教育方面,可以加強學前教育和托幼服務的建設,提高幼兒教育品質,為年輕夫婦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便利。
最後,政府和社會需要加強宣傳和教育。一些人仍然存在對生育的抵觸情緒或擔憂。例如,擔心孩子會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擔心經濟壓力過大、擔心孩子的教育品質等。
圖11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讓人們了解生育的重要性和好處,同時提供更多的資訊和服務支援,以便年輕夫婦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生育和養育孩子的挑戰。
總之,實作人口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穩定發展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隻有通過多方合作和協調,才能有效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實作人口紅利的持續釋放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