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作者:焦sir談健康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個小小的“關注”,友善您閱讀其他優秀文章,也友善讨論和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病名沿革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又稱格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臨床以惡熱或面部烘熱、自汗、心悸不甯、煩躁易怒、乏力消瘦、指舌顫抖、甲狀腺腫大等為主要表現,在中醫學中多歸入“瘦氣病”、“郁證勞”等範疇。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大陸就有關于瘦病的古代文獻記載。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盡敵篇》中即有“親水所,多秃與瘦人”的文句,而隋朝的《諸病源候論·瘦候》首提瘦病一名,并載“瘦者,由憂憤氣結而生,…搏項下而成”,指出了其病因主要是情志因素及水土因素。

宋《聖濟總錄·瘦瘤門》從病因的角度将本病分為:“石瘦、泥瘦、勞瘦、憂瘦、氣瘦”。而陳無擇的《三因機一病症方論·瘦瘤論治》中列出了另一種分類方法:“堅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瘦:皮色不變,則名肉瘦:筋脈露結者,名筋瘦:赤脈交絡者,名血瘦:随憂郁消長者,名氣瘤。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古代中醫對甲亢病因的認識

中醫古代文獻對瘦病病因探讨的論述頗多。《諸病源候論·瘦候》首提瘦病一名,并載“瘦者,由憂憤氣結而生, 搏項下而成”,指出了其病因主要是情志因素及水土因素。

對于本病此後的多數醫家都認為與地理環境及七情内傷有關,基本病理則為氣郁逐漸發展變成痰凝、血痕,終緻氣血痰痕痞窒結于頸。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聖濟總錄》從病因角度将瘦歸納為石瘦、泥瘦、勞瘦、憂瘦、氣瘦,其中石瘦、泥瘦與地理環境有關,憂、勞、氣三瘦則多因情志所緻。明代陳實功則提出瘦瘤的病機不僅是氣滞痰結,燎血凝聚不散亦可成瘦。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現代中醫對甲亢病因的認識

情志内傷 長期情志抑郁或緊張,或突遭劇烈的精神創傷,緻肝氣郁結,失于疏洩,氣機郁滞,津液之輸布失常,凝而化為痰濁;或氣郁日久而化火,生熱傷陰,煉液為痰:或肝旺乘脾,脾失健運,聚濕成痰,痰氣交阻,随肝氣上逆,搏結頸前而成瘦氣;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邪聚于目,上犯肝竅則成突眼:肝郁化火則急躁易怒,面熱目赤,口苦而幹:胃火熾盛則多食善饑:肝氣犯脾,脾失健運則便糖,消瘦,倦怠乏力:火熱傷陰,心陰不足,心神不甯則心悸怔忡,心煩不寐,自汗:久病及腎,水不涵木,可緻陽亢風動,見手抖舌顫。

體質因素 素體陰虛,肝腎不足,或先天禀賦不足,加之後天調攝不當,緻肝腎陰虛,虛火妄動,煎熬津液而成痰,凝聚頸部成瘦氣。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居住的地理環境及飲食習慣也能影響其發病,窮山惡水之地及肥膩厚味的飲食容易招緻痰濕飲邪停積進步損傷脾胃,日久成瘦瘤之病。

另外若不慎外感,六淫邪毒經口鼻或皮毛侵入機體,内傷髒腑,生痰緻痕,結聚頸前,也可導緻本病。尚有重感外邪或突受驚恐、惱怒等,緻病情急劇惡化。此時,肝陽暴漲于上,陰液虧竭于下,往往出現陰竭陽脫,風動痊厥的危候。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現代中醫對甲亢病機的認識

現代中醫大多認為其病機多責之于肝的功能失調,由此而産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并涉及到腎,心,脾,胃等髒腑,其中間病理環節有氣滞,肝火,痰凝和血痕,而以氣滞為先。痰結郁久化熱傷陰,則可見陰虛陽亢方面的表現。

金舒白川認為:情志對甲亢影響較大,由此所緻病者,肝髒首當其沖。病久肝陰被灼,上能引動心火,耗傷心陰:下則損及腎水。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腎水不足,不能上承以濟心火,涵肝木,導緻心、肝陰虧虛甚,結果心、肝、腎三髒陰液俱虧,互相為害,促使病情加重。又可涉及脾、胃、大腸等,使痰、寐等病理産物互結而見瘦腫、目突等症。

夏少農等認為甲亢的病因主要是正氣衰竭、腎水不足。水不足則火旺,火旺則傷陰,陰虛甚又累及陽,即陰損及陽。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陰損及陽主要表現在脾陽受損。脾陽不振,聚濕生痰,濕痰上逆于頸則出現甲狀腺腫大或扪及結塊,上逆于雙目則可出現突眼。

景順把本病的病機歸于陰虛陽亢,以心、肝、腎為本,而陰虛之中以肝關鍵,長期精神抑郁,或突遭劇烈的精神創傷,均可使心、肝受損。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正值發育,腎氣未盛:或月經異常,以及胎産過多,皆能導緻腎陰受損,腎陰不足則肝失濡養,心不得濟,心火易于妄動,在此基礎上較易形成本病。此外,嗜食辛辣炙熠之品,燥熱傷陰,也可促使本病發生。

楊慶雲把肝火切脾作為本病的主要病理機制。脾虛生痰,痰氣郁結頸前,日久引起血脈寐阻,痰氣郁結化火,火熱傷陰,出現陰虛火旺的病理變化,其病變常累及心、肝、胃。心火旺則心悸、善忘;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肝火旺則急躁、震顫:胃火旺則消谷善饑還有人認為女子沖;二二脈隸屬于肝,肝經氣血失調,則容易引起氣郁、肝火或氣污、血痕等,是以本病以女性多見,尤以青、中年女性為多。

本病病機其氣滞、痰濕、血痕等實邪結于頸下的實證病機,已得到醫學界廣泛的認同。近年來的研究不僅認識到本病有氣滞、血痕、痰凝、肝陽上亢等屬于實證的一面,而且也注意到存在氣虛、氣陰兩虛、脾虛等屬于本虛的一面。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潘氏認為陽亢為本病的表像,氣虛為本質,瘦瘤的大小、質地反映了痕滞的嚴重程度,亦間接反映了氣虛的輕重。

魏氏則提出本病當屬本虛标實,虛實夾雜之症,本以陰虛為主,漸及氣虛,标實是氣、血、痰、火囚郁。孫氏提出本病的病機以氣陰兩虛為本,而痰濁、痕血、火熱三者為标。

更有學者提出了本病存在肝火熱毒的一面,如梅氏[iJ研究認為本病病機在于痰氣郁結、氣滞血旗和熱毒交熾醞釀而成。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總之,本病初起多實,其主要病理因素為氣滞、肝火、痰凝和血痕,而以氣郁為先:久病多虛或虛實夾雜,虛者以陰虛為主,漸及氣虛或氣陰同病。其病位在頸前,與肝、腎、心、脾胃等髒腑關系密切。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辨證分型的研究

本病病因病機己較為明确,但就瘦氣一病的臨床分型,則仍衆說紛纭,有的簡化為兩類,有的則區分為五類,且證型病名也不一緻,迄今尚無統一的分型标準。多數醫家以對病因病機的認識結合臨床病症為基礎,進行辨證分型而拟方論治。

有依據髒腑氣血陰陽之虛實進行辨證分型:姜氏将本病分為五型:(1)肝郁不疏,痰氣互結型:(2)中焦蘊熱,胃火熾盛:(3)肝腎陰虛,虛火内擾型:(4)胃強脾弱,虛實夾雜型:(5)脾虛肝郁,氣陰兩虛型。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蔣氏(9)則将甲亢分為四個證型施治z (1)肝郁心熱型:(2)肝胃火旺型:(3)心腎陰虛型:(4)痰氣凝結型。也有人以法統證:如朱氏将本病分為三型:(1)疏肝解郁、活血散結法,适用于因肝郁氣滞、氣血阻遏而緻氣血痕結者;

(2)滋陰降火,平肝熄風法,适用于陰虛火旺、肝風内動之症;(3)養血清熱、化痰消瘦,适用于血虛為本,痰熱為标之症。但以此二法分型,雖臨床靈活有效,但分型較為繁雜,且因醫家辨證不同,而證型各異,客觀性較差。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亦有人以古籍或張仲景之《傷寒雜病論》 〈即經方〉為依據,進行辨證分型。此法簡單有效,加減靈活,但該法也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如曹氏(IIl根據古籍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認識,将本病分為三型論泊:(1)肝胃火旺、氣滞痰結型:(2)氣陰兩虛型:(3)肝腎陰虛、肝風内動型。

現代醫家發揮中醫辨證論泊的優勢,巧妙拓展經方的應用,以之治療甲亢,臨床收到較好的療效。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趙氏認為本病好發于婦女,病始多由七情失調,肝氣郁久,郁而化火,灼傷陰液,終緻氣陰兩虛,肝腎俱損,屬肝氣郁積者,治以疏肝理氣,化痰消瘦,兼以清火,方用小柴胡東加減:屬肝腎陰虧,氣陰兩虛者,治宜雙補氣陰,滋補肝腎,方用生脈散加減。

姜氏亦巧妙加減小柴胡湯及白虎湯,用之分别治療肝郁不舒、痰氣互結之甲亢及中焦蘊熱,胃火熾盛型甲亢。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基于甲亢全病程中各證型是甲亢不同階段的主要表現,有的學者則明确提出“分階段用藥”治療甲亢的觀點,甲亢的發病過程中的一般規律表現為肝郁一肝火一陰虛陽亢,肝火僅是甲亢的一過性表現,而陰虛陽亢則是甲亢臨床的主要症候。

但随着病情的發展變化,或由青春型向老年型的轉化及因中西藥物治療的轉歸,甲亢病情中陽亢之勢漸緩,陰虛之象漸消,證型又會逐漸向氣陰兩虛、脾腎陽虛轉化,适其時,甲亢之典型症狀己不複存在,呈現一派機體免疫功能衰退的本質表現。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

故有的學者提出“陽亢為表像,氣虛乃本質”的觀點,并認為甲亢之内分泌紊亂,“氣虛是甲亢的主要病理因素,且貫穿了甲亢的全過程。”

由此對甲亢的辨證分型的認識,已經由實轉虛(肝郁 肝火一陰虛陽亢〉及由陰及陽〈陰虛陽亢一氣陰兩虛一脾腎陽虛),更全面的反映了甲亢的演變規律,認識得到了不斷深化。

甲亢患者的火旺,常累及心、肝、腎三髒,表現在脾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