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閱讀前請辛苦點下“關注”。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埃及文明屬于農耕文明。古代埃及人依靠尼羅河生活,并且創造出不朽的埃及文明。在物質方面,埃及擁有衆所周知的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等讓後人都歎為觀止的傑作。
精神方面,埃及文明比不上後來的希伯來文明,但是作為典型的農耕文明在人類發展程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埃及人依靠尼羅河饋贈的肥沃的土地生活,我們知道尼羅河會定期泛濫,雖然對農耕造成影響,但是泛濫後留下的泥土也變成肥沃的土壤供埃及人耕種。
他們按照尼羅河的泛濫周期确定泛濫季節,洪水退去播種,收獲在春天。根據這一周期過着按部就班的農耕生活。
尼羅河還是埃及的天然水道和主要水源。是以說尼羅河水賦予埃及以生命,并且不斷養育着整個埃及社會。
埃及人将尼羅河稱為母親河,并且将其奉如神明,為尼羅河創作頌歌、頌詩、神話等。尼羅河有利的生态條件提高了埃及人的生産力,促進了生産的發展和農業文明的進步。
大多數的普通埃及人的生活來源以農耕為主,是以他們遵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規律,他們的耕作技術在當時的世界處于領先地位。
埃及是一個農業國家,經濟上表現為農業經濟,農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埃及的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業的發展。是以農業是埃及的主要産業,農民是主要的勞動力。
和大多數農業國家一樣,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民上交的賦稅,農民的收成除了上交,留下自家需要的還可以進行貿易。
農業的發展關乎政權的穩定,是以埃及法老都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埃及除了農業外,織布産業也很發達,因為除了人們制作衣服,還需要大量的布匹包裹屍體,制作木乃伊。他們還燒制陶器,興修水利、并且大興土木,建造法老的金字塔,創造出輝煌的農業文明。
古埃及文明有着自己鮮明的特色,由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其文明很少受到外界的影響,屬于土生土長的文明;埃及文化一般是穩定而連續的,卻又絕非靜止的,它是不斷向前發展,循序漸進的;
文化上,宗教對古埃及人生活影響之大,起到支配的作用,可以從他們留下的遺迹中便可探知,并且埃及民族也創造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有自己的民族服飾裝扮、歌舞、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
筆者在上文中談及古埃及婦女在家庭與社會中從事許多的職業,以及參與商業貿易。婦女在許多行業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紡織行業。
希羅多德聲稱,在埃及“婦女進入市場,受雇于貿易,而男性則呆在家裡和進行紡織。”希羅多德可能誇大了這一現象,但是不可置否,和古代世界的其他地區不同的是,在埃及曆史上,婦女确實可以從事貿易往來。
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的底比斯的市長肯納蒙的墳墓壁畫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海港的場景,有兩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在售賣布匹和涼鞋。
在迪爾·麥地那伊皮的墳墓壁畫中,男子将谷物倒入女人的籃子中,以及一個女人在售賣啤酒還有菜園子裡的農産品,比如蜂蜜等。婦女參加勞動,創造的價值相當可觀。
在中王國時期的一個男性戶主赫乾科特,家裡土地很多,不僅有多餘的土地向外出租,而且一部分收入還來自婦女紡織的布匹,新王國時期,一位婦女積累足夠的錢來購買物品,甚至奴隸。
問她如何有錢來購買奴隸時,她回答:“我從我的菜園子中出産的農産品賣的錢來換取奴隸的。”另一位婦女,在饑荒的年代,用銀錢換取糧食。
根據這些證據,處于農耕文明下的古埃及農民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過着“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生活。
并且還可以把剩餘的農産品進行交易。當時的布匹、農産品、面包、啤酒等大多數是女性生産的,收入用來維持家庭生活。
正是由于古埃及的婦女在家庭生産和生活中發揮着無比重要的作用,是以,她們往往掌握着一定的經濟權力。進而使得古埃及婦女在埃及社會有着較高的地位。
古埃及社會發展經曆過母系氏族時期,女性生育後代擴大部落規模,并且這一時期由于還沒形成種植業和養殖,人類的食物來源大多依靠狩獵和采集,但是通過狩獵來擷取食物的方式不穩定。
而女性發現狩獵回來的獵物可以馴化進行圈養,并且采集植物果子時發現種子掉落土壤會長出新芽。
這些是女性在采集中積累的生産經驗,擴大部落的食物來源,慢慢形成養殖業和畜牧業,随之狩獵變得不再重要,這樣部落發展越來越依賴女性,女性地位就變得舉足輕重。
女性在采集時和生育後代方面作用大于男性,女性地位高于男性。雖然随着生産力的發展,男性在社會發展中作用大于女性,地位随之低于男性。
但是其女性地位較高和尊重女性的傳統也影響古代埃及社會對女性的看法。可以說,古埃及女性地位是在生活和生産中自然形成的,很少受外界的影響,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相對來說,希伯來的遊牧生活使希伯來社會不斷接受外來文明,其女性地位除了受遊牧生活影響外,還受周邊民族與文明的影響,這是二者的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
希伯來文明屬于遊牧文明。與埃及不同,希伯來定居前,屬于遊牧民族,其特點就是居無定所,生活環境較為艱難。
遊牧民族放牧必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使得他們不得不經常遷徙和流動去尋找水草資源。希伯來社會是由遊牧部落組成。
在迦南定居前,希伯來人處于遊牧部落,遊牧的特質使其随時遷徙流動,沒有固定的地盤,在一個大緻的範圍内生活和生産,進而使得他們的很多生活用品需要和周邊民族的商品交換。
内需不足使他們發展商品交換,形成商業貿易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遊牧民族很容易形成商業文化,希伯來社會有着濃厚的商業氣息,被人們稱作“天生的商人”。
希伯來人生活的區域在迦南,它處于地中海和阿拉伯沙漠的中間地帶,和四周都是沙漠的環境相比算得上是富饒區域。
迦南被曆史學家們稱作“肥沃的新月”,希伯來《聖經》中多次将迦南地區描述成“流着奶和蜜”之地。
事實上,這裡到處是沙丘和岩石,水草并不豐美,想要在這裡同埃及一樣發展農業、養殖業顯然是不可能的。
以色列猶太學家阿巴·埃班在其著作《猶太史》中寫到迦南地區有一條大道穿過沿海平原,那些來自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畔的國家的軍隊和商旅就是從這條河進入尼羅河三角洲的。
也就是說古埃及與古巴比倫兩國貿易往來必須經過迦南地區。迦南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中間地帶,正是東西方進行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和走廊。
并且迦南還位于中東地區的中心,是重要的戰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周邊的國家和民族為了搶奪對中東的控制權,進而導緻這裡經常發生戰争。
但是也使得這裡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以及部落之間交流的重要場所。希伯來民族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吸收其他文明成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也孕育了希伯來人的經商意識。
内需不足與地處交通樞紐兩個重要原因影響,使希伯來人很早以前就開始從事商業貿易活動,發展起市場經濟。
所羅門統治時期,重視發展貿易,組建的艦隊将希伯來人的貿易發展到阿拉伯、印度、西班牙等國家,不僅僅局限于周邊地區。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男性發揮的作用大過于女性。遊牧民族因地理環境影響,不能發展農業和養殖業,是以畜牧業是希伯來社會的主要産業,放牧主要依靠男性。
尋找水草資源的遷徙途中,女性由于身體因素影響或許成為累贅。貿易過程中,需要帶着貨物長途跋涉,從生理和心理方面比較,男人的優勢大于女性。
是以,締結契約雙方多為男性。争奪地盤和資源時,往往會同其他部落和民族發生戰争,想要赢得戰争,男性戰鬥力強于女性。
希伯來人将生育看的尤為重要,尤其是生育男孩。家庭中因為男孩長大成人後可以增加家族财産,擴大家族規模以及保持家族的族産,社會裡希伯來的發展依靠男性,部落的擴大也是依靠男性。
希伯來社會女性沒有繼承權的原因之一是,女孩長大嫁入夫家,如果給予繼承權,會導緻家庭财産流失,并且家族興衰不以女兒的多少為标準。
是以波阿斯和路得結婚時,衆人的祝福是:“願亞衛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是以生育男孩對于希伯來女性尤為重要。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導緻希伯來社會中的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庸,地位低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