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學家:通脹導緻加拿大人被變相“加稅”!7大方面被壓榨

作者:匿名覌察者

加拿大知名智庫 C.D. Howe Institute的首席執行官和研究總監William Robson 和 Alexandre Laurin 在《環球郵報》發表專欄文章,暗示通脹導緻加拿大人被變相“加稅”。

自 2021 年初以來,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很高。雖然貨币失去購買力本身就會造成傷害,但通貨膨脹導緻稅收變相增加卻被忽視了!而一系列隐形财務壓力正在加劇加拿大人的痛苦。

經濟學家:通脹導緻加拿大人被變相“加稅”!7大方面被壓榨

通貨膨脹與各種稅收規定互相作用,往往會增加其影響,而且缺乏透明度或立法監督。這種情況在很多方面都會發生,特别是當價格和收入上漲,但納稅額和稅收抵免的門檻卻沒有上漲時。

第一,工資被推入更高稅界

如果打工族所得稅級數不随通貨膨脹而上升,那麼那些工資随通貨膨脹而增長的人可能會無意中被推入更高稅率的類别,即使他們的工資的實際價值沒有改變。

通貨膨脹和稅收之間的某些互相作用很難解決。例如,調整企業利潤和投資收入的價值,僅對實際收入征稅(即扣除通貨膨脹造成的名義收入部分)将造成巨大的複雜性。

第二,GST/HST随着漲價而飙升

許多門檻和金額,例如決定個人所得稅稅率、GST/HST金額,可能會随着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上升而飙升。

換言之,買的東西,消費的服務貴了,稅自動就交多了。

經濟學家:通脹導緻加拿大人被變相“加稅”!7大方面被壓榨

第三,拿新房退稅機率小了

對于許多加拿大人來說,房價最重要的一個突出例子是 GST/HST 新住房退稅。

這個福利允許個人收回購買新房或大規模翻新房屋的部分 GST 或 HST 的聯邦稅部分。對于價值在 $350,000 至 $450,000 之間的住宅,此退稅金額按房價升高遞減。而對于價值超過 $450,000 的住宅則不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 1991 年推出商品及服務稅以來,這些門檻一直保持不變。當時,售出的新單戶住宅中,售價超過 $35 萬的不到 10%,隻有少數人無法退稅。但如今,新售出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隻有不到 10% 的單元價格低于 $35 萬。

是以,這項最初旨在拒絕為最高端住宅提供商品及服務稅退稅的政策現在幾乎拒絕向所有家庭提供退稅。

第四,兒童托管費用抵稅額

另一個例子是加拿大兒童保育托管費用抵稅金額。

自 1972 年推出以來,雖然抵稅金額略有增加,但根本跟不上通貨膨脹的步伐。目前每個 7 歲以下兒童的最高允許費用為 $8,000 。1/4個世紀前,這一最高限額為 $7,000 。

如果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到 2023 年,父母應該最多可以為每個孩子抵扣 $12,000 ,這個數字比目前的金額多了50%。

這實際上增加了有孩子的工作父母的稅收負擔。更糟糕的是,如果聯邦政府下次提高這些限額宣布對父母減稅時,很可能與過去一樣微薄。

經濟學家:通脹導緻加拿大人被變相“加稅”!7大方面被壓榨

第五,省稅起征點

加拿大有些省份的稅收指數隻選擇門檻值,或者根本沒有。艾伯塔省沒有為其 2020 年和 2021 年的門檻值編制索引。新斯科舍省和愛德華王子島沒有為其任何門檻值編制索引。安大略省沒有将其最高的兩個收入門檻(150,000加元和220,000加元)納入指數,自2014年設立以來,而通貨膨脹已使其價值減少了20%。

相比之下,曼尼托巴省在 2017 年将其門檻值與通貨膨脹挂鈎。其他省份應效仿。

第六,個人财産資本利得稅豁免

個人财産資本利得稅有 1,000 的豁免,這個金額也沒有随着通脹而增加。

第七,加拿大-美國稅收協定

在加拿大-美國稅收協定中,對外國雇員的豁免額也一直沒有大變化。

文章指出,我們不能假設幾年前設定的值在通貨膨脹後的在今天也是最優的。

一些不随消費物價指數上漲的稅收和福利從一開始可能就是不明智的。兩位經濟學家都表示,此文出發點是,希望從現在開始,消費稅、收入稅等都應該和通脹挂鈎。

很多規定和額度幾十年來都沒有改變,現在的價值隻是其原始價值的一小部分。

通貨膨脹已經傷害每個人,加拿大稅收政策不應加劇情況。而就是現在,是進行一些簡單改變以減輕加拿大痛苦的好時機。

大家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