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豪”劉禹錫還是一名“防火專家”?

作者:光明網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詩豪”劉禹錫還是一名“防火專家”?

劉禹錫(資料圖)

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傾向,在柳宗元“天人不相預”的基礎上提出天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辯證關系,在對待火災的認識和态度上是理性和務實的,盡管他沒有專門論述火災,但卻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有比較充分的反映。

唐憲宗永貞元年至元和十年,劉禹錫再次被貶至朗州(今湖南常德)任司馬時,親身經曆了武陵發生的一次重大火災,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武陵觀火詩》:

“詩豪”劉禹錫還是一名“防火專家”?

這首五言古詩《武陵觀火詩》以紀實性筆賦描述火勢災情,是一首典型的火災紀事詩。

劉禹錫在詩中指出:“火德資生人,庸可一日無。禦之失其道,敲石彌天隅。”火資助了人類社會,不可一日缺少。但在用火時違背用火的規律,敲擊石頭的火花也能引起滿天大火。

在這裡既肯定了火的功用,又提出火災危險性的一面。而發生火災危害的關鍵,在于“禦之失其道”。這一觀點同梁朝劉昭的“火失其性則為災”的認識是一脈相承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劉禹錫更加明确、直接、開門見山。這是對成因認識的進一步發展。

在詩中,針對這次火災的具體原因,劉禹錫明确指出“是時直突煙,發自晨炊徒”,是老百姓在燒早飯時,直立的煙囪裡飛出的火星引起的。

這雖是一種常見的火災原因,但在古代如此明确加以記載的,很是罕見。且他的闡述中沒有天和神的影子。火災發生後,“賢守恤人瘼(mò),臨煙駐骊(lí)駒”“下令蠲(juān)裡布,指期輕市租”,州太守關心人民疾苦,趕到火場視察慰問,下令免減稅租。在幫助災民恢複家園的同時,也不去聽“越巫”“壓火”之類帶有封建色彩的意見。

這是人類對火災認識的又一次飛躍,在認知上對預防火災、戰勝火災,無疑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詩豪”劉禹錫還是一名“防火專家”?

劉禹錫(資料圖)

在中國古代,沒有專門的消防宣傳和教育機構,火災題材文學作品就是宣傳教育的重要管道和方式。

是以,劉禹錫的這首《武陵觀火詩》極大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的創作題材,且用詩歌這種文學形式為消防文化傳播營造了一種多元的文化大環境,有效拓寬了消防文化傳播的管道,為消防文化宣傳提供了新途徑。

參考文獻:

[1]李采芹.中國消防通史.上卷第四章,2002年

[2]李醍 趙紅雲.優秀火災題材文學作品傳播價值探析——以劉禹錫《武陵觀火詩》為例.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13(05)

[3]古詩文網

▌轉自:中國消防博物館

來源: 中國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