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作者:齊魯壹點
文|長庚 曹操,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他在官渡之戰中創造出以少勝多的神奇戰例,卻又在赤壁之戰中盡顯悲涼。他有統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卻不得不接受“三足鼎立”的骨感現實。他是學者筆下的巨人,卻又被詩文小說家貼上“亂世奸雄”的标簽。1800多年前,他上演完自己的全部活劇,永遠地謝幕了。然而有關他的種種争議并未終結,甚至連葬身之處也變得撲朔迷離。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陽發現曹操高陵一事出乎意料地成為社會熱點。2023年,在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之際,曾長期擔任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考古隊隊長的唐際根帶來新書《此處葬曹操》,以科學的筆觸回應了當年那場“真假曹操墓”的種種争議。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此處葬曹操》

唐際根 著

中信出版集團

薄葬帝王陵

曹操高陵(即河南安陽西高穴二号墓)發掘期間,唐際根常常進入墓室,見證了發掘的重要環節,觀摩了墓内種種重要遺迹現象。憑着對西高穴二号墓的了解,他從未懷疑那不是曹操的陵墓。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墓道發掘現場

抛開各種文獻證據,單憑這座墓的規格,就已充滿王者氣象。西高穴二号墓是多墓室磚墓,已經發現的東漢諸侯王一級的墓葬,大都是多墓室磚墓。河北定縣(今河北定州)北陵頭大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前室的左右側室、甬道、後室、并列于尾部的雙後側室組成。該墓早年被盜,殘存的随葬品有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各一套,又有少量金銀飾品和玉器。發掘者據《後漢書》推定,墓主為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年)去世的中山穆王劉暢夫婦墓。西高穴二号墓與該墓形制極為接近,但前室更為寬敞,後室也更開闊,且後室的雙側室是左右排列,顯示出更高的規格。這傳遞出一個資訊:西高穴大墓的年代接近劉暢夫婦墓,但墓主地位比諸侯王劉暢還要高。

确切地說,“四室兩廳”的西高穴二号墓是目前考古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東漢及曹魏時期墓葬,總面積達740平方米,墓道的寬度9.8米,墓室牆壁極厚。墓室采用前、後室布局,前、後室又都帶雙側室結構。墓葬前室、後室和前室的北側室采用四角攢尖頂,屬于諸侯王一級大墓專享。墓室所用建築材料也是最高等級,比如壘砌墓壁所用的條磚非正常整,是迄今所見規格最高的鋪地磚。

随葬品内容也反映出墓主人的地位。墓内石圭寬7.4厘米、高28.9厘米。漢成帝延陵陵園南司馬門遺址和漢昭帝平陵陵園遺址均出土過石圭,但通常隻有10厘米甚至更短。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的石圭超過28厘米,肯定是帝王級用品。與石圭伴出的,還有石璧,直徑達28厘米。圭、璧伴出配套使用,是帝王陵的突出特征。直徑21厘米的鐵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件的東漢鐵鏡之一,也反映了墓主人的地位。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考古隊在墓室中清理出石牌

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的帶字石牌是論證此墓為曹操墓的關鍵證據,可由于此類文物之前從未出現過,也成為當年最大的争議點。直到2015年,河南洛陽西朱村發現一座曹魏大墓,墓内即出土了形制和尺寸與之相似的石牌,甚至文字的表達方式也完全一緻,足可證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的石牌并非孤例,而且因其流行時間短,恰恰成為有利證據。正如唐際根所言,現代人若要“造假”,必須了解此種石牌的存在及其形制、尺寸,還有刻字方式。具有這種新奇知識儲備的作僞者,天下能有幾人?

雖然這座墓規格之高已達帝王級,但是遵循曹操的遺囑,依然算“薄葬”。

兩漢時代,社會厚葬成風。東漢諸侯王級墓葬無一不有大量金玉相随。其中最具财富和身份象征意義的随葬品,是墓主人都穿着“玉衣”。這些“玉衣”以金絲或銀絲穿連,又稱“金縷玉衣”或“銀縷玉衣”。西高穴二号墓雖屬帝王級别,但墓室周壁以素牆處理,未見壁畫,沒有“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複雜的墓室、棺椁設施,更沒有使用“金縷玉衣”或“銀縷玉衣”。出土的玉珮、銅帶鈎、鐵甲、鐵劍、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等物,都應該是墓主生前的日常所用之物。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曹操墓出土的玉器和瑪瑙

最重要的是,西高穴大墓沒有設封土。漢朝人造墓,最熱衷在地面建誇張的“土木工程”。普遍采取的方式是靈柩入土後,在地面堆個巨大的墳包。考古隊進駐該墓區之前,這裡是西高穴村村民的一片麥地。受道德限制和缺少大型機械的制約,豫北冀南平原的耕作者是不會輕易推平古代墳包的。西高穴二号墓沒有封土,這在東漢時期很不尋常。

身形和日常

曹操高陵中的人骨一共有三具,曹操是墓中唯一的男性。其骨骸可辨認的隻有頭骨、下颌骨、肋骨、盆骨殘塊和股骨,骨骼出土時大多散亂。其中頭骨出土于前室東部,靠近前甬道位置的擾土下層;肋骨和盆骨散落于前室和南側室;股骨等其他殘骨分布于後室擾土中。出土時,頭骨已經裂成數塊,面部僅剩下殘片。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墓室中的曹操頭骨

對于考古學來說,頭骨、面骨可以複原容顔,肢骨可以推算身高。若非面骨不全,甚至可以推知曹操的大緻長相。不幸中的萬幸,曹操的骨骼還殘存了頭骨、下颌骨。從下颌骨上的兩顆牙齒,可以知道曹操生前有嚴重的齲齒,因為其中一顆牙齒上有齲洞。根據股骨長度推算,曹操身高可能隻有1.56米。即使考慮到各種因素,曹操身高不足1.6米是闆上釘釘的事。《此處葬曹操》認為,東晉史學家孫盛在《魏氏春秋》中以“姿貌短小,神明英徹”八個字評價曹操,準确而精練。

除了相貌,人們當然還關心日常生活中的曹操是什麼樣子。墓内陪葬之物,包括“物疏”所列但已溶解于土壤中的有機質物品,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曹操的生活側面。

曹操的随葬衣物,有衣、衫、襦,有裙、袴,有袍,有疏披,有臂褠,有帽,有襪,有手巾。上身所着,下身所穿,頭部所戴,手中所執,足下所蹬,一應俱全。從布料上看,有絹、绮、绡、練、缣、绫、錦和絨等,顔色包括绛、玄、绯、紫、白、丹、黃、绛白,色彩豐富。

曹操在《遺令》中,曾交代後人“斂以時服,葬于邺之西岡上”。從出土文物看,曹操喜歡内穿白色和绛紫色,偶爾穿紅色和绛色的衣服。儀式場合,他可能還着黃绫袍,并套上錦領袖。曹操似乎偏愛衣與裙分開的服飾,他的墓葬中随葬了多件帶鈎和帶扣。帶鈎是銅質的,帶扣則有銅扣和鐵扣兩種。

曹操梳妝要用到鏡子。墓内物品清單中有“鏡台一”,随葬品中有錯金鐵鏡一件,與清單相符,并有“絨手巾一”“胡粉二斤”。“胡粉”是當時人們用于化妝的粉末,此類物品與曹操梳妝相關。

曹操化妝時還要熏香。證據有二:一是墓葬中出土有“香囊卅雙”的六邊形石牌,想必随葬品中原本是有香料的,可能随着埋藏時間久了被自然分解;二是曹操高陵出土一件陶質香熏。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曹操墓出土的香熏

曹操的發型難以确知,但他顯然使用發簪固定頭發。曹操戴戒指,墓内出土的戒指是銅質的,可能是平日裡曹操所戴。曹操睡覺的時候,用的是“渠枕”。證據有二:一是物品清單中有“渠枕一”,二是安豐鄉警察局從盜墓者手中收繳的物品中包括“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收繳文物“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

魏武揮鞭

曹操的谥号是“武”,高陵出土文物給人留下印象尤深的,還有諸多鐵兵器,兵器種類有刀、劍、蒺藜、箭頭、匕首、铠甲、胄等。

墓中共出土4塊劍身殘塊,可能屬于3柄不同的劍。鐵刀分大、中、小三種,其中大刀4把、中型刀2把、小刀11把,均已殘斷。另外還發現多件刀柄,多件刀、劍的背上還殘留有刀鞘或劍鞘遺留下來的朽木痕迹。經檢測,刀、劍均是鋼質。

鐵铠甲出土時散落在各個墓室的擾土和淤土中。有單片甲,更多的是鏽蝕在一起膠結成大塊、儲存着原始結構的铠甲殘部。甲片多呈魚鱗狀編連。據統計,出土铠甲數量達3000多片。與铠甲相關的鐵制文物,還有鐵的護胸鏡,以及護肩的鐵甲片。墓中出土的另一種防護性兵器是鐵胄,即頭盔,出土時已殘為數塊,外表尚殘留朱漆。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魏武王常所用”石牌

墓室内那件鏽迹斑斑的铠甲、那柄鐵刀和鐵劍,見證了曹操一生多少生死時刻。這些兵器的解讀,應與同墓所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石牌對應。想必衆多鐵制品殘件中,必有曹操生前“常所用”的戟、刀、矛和盾。

“常所用”兵器,正是曹操戎馬一生的寫照。透過這件铠甲,我們仿佛看到曹操當年率三千健兒在陳留(今河南開封)起兵,伐董卓、匡扶天子、诏令諸侯,誅呂布、滅袁紹、平烏桓、征馬超,将中國北方收歸一體的身影。

身為曆史名人和著名反派的曹操,從不缺少關注。其實,《三國志》作者陳壽對曹操整個一生的評價不低,稱其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曆經魏、晉兩朝的王沈在《魏書》中,将曹操與孫武、吳起相提并論。西晉時,曹操隻有一件事被人抓住诟病,即當年漢獻帝衣帶诏事件發生後,他遣華歆收捕伏皇後。吳人所作《曹瞞傳》利用此事,極力渲染曹操的殘忍無道。

曹操從英雄淪為“奸賊”,東晉、南朝和南宋是關鍵階段。曹操縱橫中原,消滅豪強,統一北方,以中原虎視江南。東晉、南朝時,中國的北方陷于異族手中,偏安江南的東晉、南朝君臣,找到的完全是當年東吳的感覺。站在地緣政治的立場,曹操無異于雄踞北方的軍事對手。罵曹操,也就等同于罵當時的北方異族。南宋時,金人擄走徽、欽二宗,占據中原,偏居江南的趙宋君臣,面臨的是與三國東吳和當年劉備完全一樣的形勢。出于完全相同的心理,南宋人在“愛國情緒”的驅使下,将同情心移向南方的蜀、吳,而仇視北方的曹操,朱熹、陸遊等志士視曹操若寇仇,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唐際根看來,特定政治形勢下的政治決斷和道德選擇,使曹操無意中成了曆史的犧牲品,進而也就有了《三國演義》這部“曹操的謗書”。曹操被謗,曹操墓的真僞也經曆激烈交鋒,曆史,似乎不得不如此。所幸西高穴二号大墓的發掘,還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曹操。

唐際根著作《此處葬曹操》出版:往事越千年,曹操遺風今可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