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學遊中,探索更大的世界

作者:光明網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馨月

這個暑假,你是選擇走進植物園、海洋館,與昆蟲、花卉、遊魚為伴,還是跟着老師走進博物館,聆聽曆史與星空的奧秘?是在一場文化之旅中感受時光的脈動,還是行走在鄉野之間錘煉生活技能?

暑期過半,研學旅遊市場依然火熱。家長們帶着孩子走向祖國大好河山,在各式各樣别開生面的研學旅程中,收獲不同于書本的知識與感悟。這個夏日,旅遊市場迎來“最火暑期檔”,研學遊更是成為熱門之選。迅速增長的需求,考驗着文旅行業的應對能力,如何進一步優化服務、規範市場,滿足大衆對高品質研學産品的需求,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

研學遊中,探索更大的世界

陝西西安,研學學生在半坡博物館參觀一處圓形房屋遺迹。新華社發

需求高漲,研學遊市場“水漲船高”

近日,四川成都的一位家長周玲在網絡上曬出了孩子的暑假安排——“絲綢之路”敦煌親子遊學為期5天,叢林探險戶外營為期4天,加上其他旅遊和學習安排,兩個月的暑假格外充實。“今年暑假的研學活動讓人目不暇接,她的同學們也都參加了各種研學旅行,我們報了兩個孩子感興趣的,希望能不留遺憾。”周玲說。

今年暑假,北京的研學旅行也格外火熱,記者探訪北京各個文博場館、知名高校,總能見到一群群統一着裝、背着小書包的中國小生,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滿懷興奮與期待,感受不同主題研學旅程帶來的樂趣。

“仰望星空,我們深感宇宙的浩瀚與自身的渺小。”在北京天文館,幾名學生參加了為期3天的“走進星空”研學活動。“我們這個研學活動很火爆,今年已經舉辦過14期,每期都滿員。”“走進星空”研學負責人魏澤新告訴記者,在這裡,不僅能聽到專業人員的天文科普講解,學生們還可以實地觀測,在太陽觀測站接觸前沿太陽觀測技術,用日珥鏡觀測太陽,在基地做天文手工、觀看隕石标本,晚上還可以在黃花城水長城觀測星空。

“我們沒有過多乏味的理論講解,而是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在‘玩中學,學中思’,激活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也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學會團隊協作、培養意志品質。”魏澤新說。

作為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的第一個暑期出遊高峰,人們出遊意願高漲。在大陸多項政策支援研學旅行、義務教育“雙減”的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理念也随之發生改變。暑假期間,讓孩子“出門看世界”代替了補習班、興趣班,研學旅遊市場“水漲船高”。

2023年7月以來,同程旅行平台“研學”相關旅遊搜尋熱度環比上漲203%。根據攜程平台提供的資料,暑期預訂遊學、研學産品的人次同比增長近1倍,研學産品預訂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北京遊學、研學産品報名人次相較疫前增長198%。

“目前,北京、西安、陝西、甘肅方向的研學遊熱度較高。從使用者咨詢情況來看,關注研學類産品的家長更注重深度研學,比如課程更系統化的夏令營。”途牛華東産品負責人蔡淼告訴記者,“家長比較看重的産品,既要有對孩子動手能力、獨立性的培養,又要有結合景區特色的專業講解和學習内容。”

寓教于樂,研學産品更加注重創新實踐

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不少機構在假期推出了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研學産品,不僅将自身特色資源融入研學課程中,還更加注重實踐、互動和創新,真正讓孩子們“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暑假,安徽博物院針對青少年群體的研學需求,推出江畔“銅”話、我在博物館畫文物、小講解員夏令營等主題多元的假期特色研學活動;在敦煌莫高裡工匠村,研學的學生們在參觀古代匠師紀念館後,親自體驗泥塑制作、陶藝制作、壁畫臨摹,感受多元的敦煌藝術文化。

“老師把蜂巢放入儀器,讓每個同學轉動把手五圈,鮮美的蜂蜜流了出來,我們再次品嘗蜂蜜,這次的味道更加甜了,因為這是我們自己榨出來的。”北京育翔國小學生孫晟沐在參加了農業研究基地的蜂蜜探索主題研學後,講述了自己的感受。

研學遊中,探索更大的世界

學生在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區某土家族織錦基地體驗土家族織錦非遺技藝。新華社發

“這是我們推出的‘一起發現’系列研學的熱門活動之一。”北京承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學負責人龐亞男告訴記者,公司多年來營運《少年科學畫報》等期刊,積累了大量專家力量,面對讀者的需求,今年推出的“一起發現”品牌共推出研學路線70餘條,暑假期間累計開展活動近30場,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我們始終注重主題多元、形式多樣、寓教于樂,以‘尋找、觀察、記錄’的科學探究方式激發孩子們自身的學習熱情。”龐亞男向記者介紹,在小小期刊編輯體驗營中,孩子們走進編輯部,參加期刊選題會,在印廠動手拓印;在夜探系列中,近距離觀察鳥類、昆蟲、魚類、爬行動物,體驗戶外探索的神奇魅力;在南嶺自然保護區,探索僅對科學團隊開放的保護區,接觸珍稀動植物,學習科學觀察記錄方法和拍攝技巧……

夏日的鄉村,星空蟬鳴,草木繁盛。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走進鄉村研學,參與農事活動,學習生活技能。“同學們看,這樣一個胡基就做好了!”在陝西白馬灘鎮“印象圪崂”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将草木灰撒入胡基模具,填入濕土,體驗制作這種最原始的建房材料的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研學内容應如何加強實踐與互動、達到寓教于樂效果?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生态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崔莉認為,應針對不同年齡客群的消費偏好,細化研學旅遊産品、課程内容,滿足不同遊客群體的需求,“‘知行合一’是研學旅行的重要功能,相關研學機構合理比對文化、旅遊、自然教育、互動娛樂等研學内容,合理設定研學時長,讓孩子們在放松的節奏中感受文化與自然的力量,才能讓旅行與教育深度融合。”

補齊短闆,推動研學旅遊規範健康發展

市場空前火熱的同時,相關問題也随之出現。有部分家長反映,花了比普通跟團遊更高的價格報了研學遊,研學内容卻“貨不對闆”。

江蘇的張女士給在上初二的孩子報了5000多元的北京研學遊,但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三天的行程下來,景區遊玩占了一大半,本來應該有的清華、北大名校參訪卻因為沒有提前預約到而改成了景山公園遊覽,我們本來認為研學機關應該能保證預約的呢。”

張先生給孩子報的4天徽州行的研學産品價格在3000元左右,他反映,所謂的專業老師講解實際上非常粗糙,和導遊詞沒太大差別,但價格卻比同樣4天的跟團遊貴了一倍。

研學遊中,探索更大的世界

河南開封中國翰園碑林景區,參加研學活動的小朋友感受“開筆禮”。新華社發

面對價格高昂的研學産品,為何家長仍願意買單?專家分析,很多家長望子成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使其為孩子花錢十分“慷慨”,部分經營者抓住家長這一心理,定價虛高,但由于缺乏專業力量,提供的服務并不能達到相應标準。

大陸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為研學旅遊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補齊短闆,推動研學旅遊市場規範健康發展,是社會的共同期待。

“部分研學行程‘遊’多于‘學’,主要是其研學課程體系不完善、缺乏課程研發、研學導師不專業等原因。專業研學的成本相對較高,但有些機構并沒有足夠的資源,是目前研學旅遊發展尚不成熟的展現。”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李柏文指出,“研學線路應在研學基地保持一定的居留時間,以確定研學品質。控制好學與遊的比例,既不讓遊客喪失興趣,也不能成為‘打卡式旅遊’,讓遊客沒有知識獲得感和成長感。”

李柏文建議,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和旅遊資源,充分發揮旅遊專家和教育專家的專業優勢,推動教育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強對研學導師的專業化教育訓練,以及對研學旅遊從業人員的教育訓練,規範研學旅遊機構的經營行為。

“針對研學旅遊産品價格偏高和服務品質下降等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保障遊客出行安全和權益。”崔莉指出,在導師資質培養方面,需要旅遊教育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發力,加強旅遊人才培養,提高研學導師待遇。此外,還要加強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和強化标準,加強研學旅遊産品和内容的專業化、精細化。同時扶持和培育一批優質研學服務機構,發揮政府部門的協同監管作用,為研學旅行安全開展保駕護航。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0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