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作者:李瑩瑩小史

前言

在清朝曆史上,“九子奪嫡”可謂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衆皇子之間為争奪大統,你争我奪,籌謀算計,爾虞我詐。在這場争鬥中,許多皇子被害或被囚,命運多舛。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然而康熙的十二皇子允祹卻與衆不同。他不卷入皇位争奪,也未遭禍患,反而長壽至老,受後兩朝皇帝重用。他的身上到底有着什麼樣故事呢?

撫養之恩,感激收養

允祹生于康熙二十年,其生母為康熙的定嫔,出身并不高貴。按照慣例,他本該由皇後或太後撫養,但康熙卻破例将他交給了宮女蘇麻喇姑撫養。

蘇麻喇姑是康熙的心腹宮女,兩人從小一同長大,關系極為親密。她幾乎伴康熙左右終生,可謂知己知彼。康熙十分信任她,将允祹交給她撫養,也可見一般。

蘇麻喇姑将允祹視如己出,給予他細緻入微的照料。她的教導涵養了允祹淡泊名利的性格,這對他日後避禍緻福起了重要作用。允祹也十分感激蘇麻喇姑的養育之恩,孝順她一生。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蘇麻喇姑天性溫和,将允祹撫養長大的這些年裡,她就像允祹的親生母親一般,全心全意地照顧他的起居飲食,處處為他着想。允祹還很小的時候,蘇麻喇姑便開始耐心地給他講故事,傳授文字知識。

她細心觀察允祹的性格,發現他聰慧穩重、深思熟慮,就會在講故事時添加一些勸善懲惡的内容,悄悄地培養允祹仁愛為國的品質。

允祹從小接受蘇麻喇姑的熏陶,漸漸養成了樂于助人、嚴以律己的性格。他也十分敬重蘇麻喇姑的教誨,努力學習她所傳授的知識,不辜負她一片苦心。

允祹成年之後,蘇麻喇姑已步入老境。允祹時時以孝順态度侍奉蘇麻喇姑,從不因為身份尊貴而有絲毫怠慢。他會親自為蘇麻喇姑泡茶送飯,細心照料她起居。

每逢蘇麻喇姑生病,允祹更是晝夜守候在她床前,眉頭緊鎖,如同照料生病的母親一般無微不至。蘇麻喇姑看在眼裡,感激涕零,常說允祹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驕傲。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她在臨終前拉着允祹的手說:“我這一生,能收養你為兒,實在是老天對我最大的眷顧。兒啊,你要記得言傳身教, 做一個仁厚正直的人。”允祹淚眼點頭,向蘇麻喇姑鄭重承諾一定會遵循她的教導,永遠不忘她的養育之恩。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慈悲為懷,見允祹孝順,便封他為固山貝子,讓蘇麻喇姑晚年生活無憂。四十三年,又進封他為多羅貝勒,掌管軍務。

允祹以恭順的态度接受封賞,并以竭誠侍奉康熙為己任,從未有過絲毫驕矜之心。他時刻謹記蘇麻喇姑的教導,努力修煉自己的德行,目标是要成為一個仁厚正直、深得民心的賢明君主,決不辜負蘇麻喇姑和康熙帝的期待。

波瀾不驚,避禍得全

四十七年,康熙駕崩,九子奪嫡達到白熱化。衆皇子為了争奪皇位,無所不用其極,互相算計陷害,朝堂之上也暗流湧動,權力交接過程險象環生。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允祹在這場紛争中保持着超然的淡定和客觀态度。他沒被權力的誘惑沖昏頭腦,深知這場皇位争奪的殘酷和血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己先天地位低下,實無勝算。是以他選擇遠離這洶湧的政治風浪,安靜地守在一旁,看這場九子奪嫡慢慢分出勝負。

允祹的這種明智選擇,避免了他卷入皇位紛争的風險。當四阿哥胤禛最終勝出,登上皇位成為雍正帝後,允祹并未受到趨炎附勢的指責,保全了性命。

雍正為人多疑,生性猜忌。即使允祹不曾觊觎皇位,雍正也防備他手握重兵。于是在登基後不久便貶允祹職務,打壓他的勢力。允祹對此并無怨言,仍然恪守本分,忠誠侍奉新主。

他明白雍正剛剛登基,需要防微杜漸,是以貶斥自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并不計較。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勤勉工作,隻求盡自己的一份力,絕不參與任何權力争鬥。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雍正見允祹毫無異心,漸漸放下戒心。再加上允祹工作态度恪盡職守,漸漸地赢得了雍正的信任。數年後,雍正決定重新提拔允祹,任命他管理軍機要務。

允祹謝過雍正新的知遇之恩,内心更加踏實,因為他明白隻要自己一心一意為國家效力,不謀權勢,就一定能得到明君的信任。這也增強了他隻要盡心盡職,堅守本分的人生觀念。他感激新恩,更加努力工作,以報答雍正的知遇之恩。

乾隆朝,重任再托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駕崩,乾隆繼位。允祹已年過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乾隆十分賞識這個溫文爾雅、工作努力的叔父,多次重用他,托付重任。

乾隆元年,乾隆封允祹為和碩履親王,讓他主持太廟祭祀大典,以示倚重。允祹以謙卑的态度接受封賞,并以最大努力完成乾隆交代的各項工作。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乾隆希望借助允祹的威信,進一步穩固王朝基業。他安排允祹主持祭祀大典,就是要顯示皇室的和睦團結。允祹也确實不負所托,以足智多謀的姿态主持祭祀。

他首先邀請所有宗室王公前來觀禮,接着按照古禮儀式進獻牲禮,祭拜天地。全程莊嚴肅穆,将王朝正統予以昭示。在繁複的儀式過程中,允祹也不顯疲态,一絲不苟地完成乾隆的囑托,将太廟祭祀辦成一場莊嚴盛大的國家大典,展現清朝皇權神聖不可侵犯。乾隆對允祹的表現十分滿意。

十年間,允祹輔助乾隆處理朝政,勤勉盡責,深得乾隆倚重。允祹身經百戰,功績昭著,乾隆需要運用他的才智和威信來鞏固自己的皇權。

于是他多次派允祹出鎮各地,以允祹的威望來安撫地方。允祹也不辱使命,化解了很多地方糾紛,将功勞都歸于乾隆,從不獨攬大權。乾隆曾多次公開贊賞允祹的品行才能,并認他如父親一般。允祹也以盡忠報國為最大榮耀,一心輔佐乾隆成功掌權。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晚年承歡,善終吉祥

允祹一生低調務實,最終在乾隆朝善終。乾隆十五年,允祹的獨子早夭,乾隆便将自己第五子允ㄧ過繼給允祹,以示慰藉。乾隆還親自前往允祹府上看望他,讓他節哀順變,并讓他在宮中度過時日。

允祹謝過聖恩,表示自己已歲數很高,不久人世,請求讓自己在府第度過餘生。乾隆嘉許他的選擇,還派人時時照料,以維護他的尊嚴。

允祹在府中平靜度過最後幾年時光。有時乾隆會親自去他府上看他,與他讨論國家大事,傾聽他的忠告。允祹也毫無保留地向乾隆提供卓識遠見的建議。他的智慧與閱曆幫助乾隆避過了一些潛在的問題,對鞏固大清王朝作出了重要貢獻。

康熙最長壽兒子:未參與九子奪嫡,曆經三朝,70歲仍被乾隆重用

允祹一生避禍得善終,是他淡泊名利、堅守本分的人生态度得以兌現。他遠離九子奪嫡的争鬥,也避開了雍正的猜忌與報複。在康熙衆多皇子中,他是最長壽、最得君王寵信的一個,可謂是人生的勝利者。

他用一生報答了蘇麻喇姑和康熙的撫養之恩。他絲毫不貪圖權力,隻求勤勉工作,對三朝皇帝都忠心耿耿。正是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讓他在九子奪嫡的狂潮中全身而退,最終長壽至老,善始善終。

結語

允祹的人生報答了恩情,避開了争鬥,以淡泊的心态應對權力更替,以竭誠的努力回報君王知遇。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報恩圖報的美德,值得後人學習和思考。他的一生既堅持了道義,又保全了自我,可謂審時度勢的人生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