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耿文燕 陳浩
馮碩,中共黨員,主治中醫師,大學學曆,濱州市針灸學會理事,濱州市表現突出醫務工作者,惠民縣中醫藥質控中心主任,惠民縣針灸學會秘書長,惠民縣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惠民縣十佳優秀中醫師。
工作之中,馮碩善用經典方劑和中醫适宜技術,服務廣大患者,工作之餘,喜讀古代醫書,尤其推崇仲景的古典經方,并以這位兩千年前的“醫宗之聖”為楷模,10年來,他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優質服務赢得了機關上司、同僚及服務人群的普遍贊賞。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這是唐代大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裡面的一句古訓,更是馮碩畢業前,導師對他中醫事業的人生信條,就是這句古訓,讓馮碩在中醫之路上堅定行走十餘年。
2013年,馮碩大學畢業後進入惠民縣中醫院工作,在與患者不斷接觸中,讓他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醫生隻有醫德醫術都要過關才能有能力救治他人,醫術的提高來自于臨床經驗的積累和勤奮的理論學習,而對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風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他們的痛苦。十年間他用勤奮與執着,苦練内功,熟讀中醫經典,打好中醫基礎,在心中建構一個基于中醫理論對人體生理病理的整體觀,不斷地臨床實踐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完善自己的中醫臨床思維和能力。
學以緻用、精益求精是馮碩同志不變的追求,為了提高業務水準能力,更好地服務患者,他曾先後多次于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進修學習。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疼痛康複科學習,熟練掌握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炎、肩周病等疾病的診療,為諸多疼痛疾病患者帶來康複。作為一名青年中醫,馮碩自學生時代就非常注重自身學習。在其進修學習期間,便跟師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王繼第,刻苦鑽研中醫經典。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讓每一名患者滿意是馮碩的不懈追求。他心懷群衆,恪守醫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高超的醫療技術,細心服務每一位患者,即便是在他的休息日,不論嚴寒酷暑,還是白天黑夜,隻要患者需要,他都立即到醫院為病人提供診療服務。
馮碩視患者如親人,有時遇到有困難的患者,他都能主動問寒問暖,幫其解決困難。“古語雲醫者父母心,患者就診是對醫生的信任,他們是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給了醫生,我們唯有全身心的提供專業的診療服務,才能不辜負患者的信任。”馮碩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診療工作中,他遇到上了年紀的老人,針灸時不友善,便主動幫助他們翻身、脫穿襪子,從來沒有嫌髒嫌累;對于特别恐懼針刺的患者,他總是細心安慰,減除病人心中疑慮和恐懼;對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患者,他便耐心開導,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同僚們眼中,馮碩不僅為人溫文爾雅,更是醫院青年醫師的優秀代表。“和他相處感覺很舒服,也很溫暖,科裡的所有女同志都将他視為“男神”。馮大夫不僅病治得好,而且醫德很好。”科室護士長劉樹華說道。
2022年,鄰縣年逾七旬的老人楊大爺下午五點半來院治就診,時值冬季,馮碩醫生已經下班,在門診門口遇到了面容痛苦的楊大爺。楊大爺自述右肩臂疼痛,無法活動,已經多個夜晚不能很好入眠,馮碩不顧得已經與孩子約好的遊玩,在科裡為老人仔細查體,細心診斷,并詳細問診。當得知老人家庭困難,十年前因家庭變故導緻家中經濟負擔較重,馮碩及時為老人辦理入院手續,争取國家醫保政策和醫院優待政策,使老人享受到就醫政策便利,第一時間明确診斷後為老人開具中藥處方,并做針灸治療,治療完畢後已經到了晚上八點多。第二日,楊大爺自述疼痛大減,并稱半個多月以來第一次睡一個安穩覺,對馮碩醫生連連稱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醫者仁心,如今,馮碩始終懷揣着畢業時的人生信條,栉風沐雨奮力前行。十年來他孜孜以求,守望杏林、傳承國粹,将滿腔熱情傾注于自己鐘愛的中醫事業,用實際行動,點燃心中那束中醫之火,用火的溫暖,驅散患者的疾苦,用火的光芒,照亮黨員的初心,用火的力量,燃起中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