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球時代巡禮,籃球是巨人運動,但最近十年小球大行其道

作者:駿東體育
小球時代巡禮,籃球是巨人運動,但最近十年小球大行其道

籃球是巨人運動,但最近十年小球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小後衛也能統治比賽。自從80年NBA正式引入三分球,高度再也不是籃球運動的唯一優勢,對比你高舉高打的侵略如火,我其疾如風的三分球終究比你的兩分多一分。

1.規則推動

因為本質是商業聯盟,推崇巨星發揮,想看喬丹科比麥迪詹姆斯英雄主義的閱聽人畢竟是大多數,14馬刺的極緻團隊和04活塞平民防守雖然在籃球領域極具價值,但懂得欣賞的群體可能隻在金字塔的上半區。是以NBA想要賺錢,就要照顧為你消費的大多數。

《封神演義》的故事告訴我們天神的一個念頭也許就能造成人間的王朝傾覆,那麼NBA的發展走勢也往往來源于官方的些許規則變動。

于是“反孤立法則”和“惡意犯規”規則的出台,助推喬丹一躍封神。但90年代的NBA 依然禁止聯防,主打一個球星一對一。而禁止聯防的本質是禁止協防,是以惡意犯規兩罰一擲的出台,真正受益的,不是已經在三角進攻體系中找回團隊籃球感覺的喬丹,而是再無防守枷鎖的四大中鋒。如果你不能提前針對當家球星,又不允許用聯防的方式提前夾擊,早期協防,那麼統治級中鋒的威力 就會無限放大。

而伴随着美國籃球在國際賽場統治力下滑,夢之隊越來越不适應國際賽場的規則,聯盟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你們NBA的球星究竟是世界籃球的頂級殿堂,還是隻會在自己的規則下賺錢的一場大型商業秀?于是NBA不得不做出妥協,在湖人01年季後賽統治級的15勝1負之後,禁止聯防的規則正式告别曆史舞台,随之而來的是大鲨魚奧尼爾的巅峰,提前進入尾聲。我們小時候看火箭隊的比賽,會對着電視非常着急地喊:把球給姚明啊!把球給姚明!怎麼給個球這麼費勁?這其中當然有阿爾斯通、布魯克斯這些後衛喂球能力的差距,也有規則變化後,給内線喂球成本的提高。

如果說允許聯防導緻了内線空間擁擠,那麼繼續保留Handcheck則會讓比賽更加醜陋無比。在允許聯防規則逐漸廢掉OK組合的統治力,讓馬刺活塞包攬了03到05三年的總冠軍後,NBA總決賽的收視降到低谷,05年這兩支鐵桶陣的防守大隊的總決賽成為商業化聯盟的票房毒藥。是以No-Handcheck規則應運而生,很多人懷念Handcheck時期的防守強度,其實這項規則的改變,對背身打法的巨星影響微乎其微,取消這項規則後,真正如雨後春筍解放的是面框三威脅型外線,沒有了防守前置時期的手部動作,你有充足的時間判斷突投傳進攻選擇。去掉面框枷鎖的同時,三分球的封印也随之破解。

是以,規則的變化,與其說是限制了中鋒的發展,不如說是帶動了大量外線球星的崛起,當你的三分球更多,球場空間更開闊,進攻效率更高時,你會發現,建立一支赢球球隊的成本在降低,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培養内線球星的基本功。而納什、保羅、德隆等一衆兼具頂級傳控和持球投大師的崛起,讓内線球員的進攻作用趨向簡單化,内外線球員之間不再需要複雜的中軸串聯工作,而是直接通過擋拆建構聯系。這進一步壓縮了背身傳統中鋒的生存空間。霍師傅常年排斥擋拆,苦求低位進攻權限而不得,固然有自己基本功差距問題,同樣也是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悲劇。

那麼規則推動小球來臨的背後,具體小球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麼?如今約基奇恩比德字母哥,三大内線霸榜5年MVP的背景下,小球時代又會不會被他們終結呢?

2.跑轟傳承

半場磨陣地和小球跑轟,到底誰是名門正派,誰是邪魔外道?說起小球時代,太陽的7秒風暴,熱火的三巨頭兩連冠,勇士的死亡五小都是深刻烙印在球迷心中小球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但真正的跑轟籃球來的遠比我們認知的要早。有人說如今的比賽回合增加資料不值錢,其實相比60年代的遠古NBA,如今的比賽回合數遠未達到巅峰,相反從80年代一度讓回合數降低的20年,也許才是NBA曆史長河的一段插曲。

作為鐵血防守傳統的凱爾特人曆史圖騰,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其實是第一個将小球理念引入NBA的人,強勢要求控運天才鮑勃·庫西轉型為傳球大師,本質上也是為進攻提速,以達到彌補内線高度不足的目的,也成就了庫西在魔術師和庫裡之下,曆史第三控球後衛的地位。而傳奇中鋒比爾·拉塞爾的到來,依然讓凱爾特人走的是是防守反擊的路子,無死角的防守覆寫面和搶到籃闆後獨一檔的一傳技術,讓拉塞爾成為了聲名顯赫的指環王。

當80年代凱爾特人擁有了伯德帕裡什麥克海爾組成的夢幻前場,告别跑轟體系時,曾經的綠軍球員老尼爾森卻帶着紅衣主教的跑轟構想,以執教的方式影響着NBA。沒人會想到這個以防守出名的雄鹿教練,會在勇士小牛時期化身瘋狂科學家,甚至開發出放棄防守的錯位進攻陣型,用殺敵一千管他娘的自損多少的霸氣思維,引領了NBA的小球風潮。

如果說奧爾巴赫讓跑轟在NBA開宗立派,那麼北卡名帥迪恩·史密斯的“Passing Game”理念則是另一派系跑轟理念的先驅,他的弟子拉裡·布朗和道格·莫在NBA的執教生涯讓我們見證了籃球的另一種可能性。相比拉裡·布朗在跑轟領域半途而廢,成功轉型防守名帥,并在04活塞身上取得巨大成功,同門師兄道格·莫則不惜一路成為恩師“Passing Game”理念的殉道者。放棄部分防守和高度,進攻要求球員盡量兩秒鐘内處理球的極緻瘋狂思想,

帶出了那支成績一般,卻節奏拉滿,讓人看到拯救跑轟籃球的希望。而他的兩大弟子,也在21世紀将跑轟籃球發揚光大,他們分别是掘金曾經的丹佛田徑大隊教練喬治·卡爾,以及太陽7秒進攻的締造者德安東尼。

卡爾的理念融合了道格莫的抓反擊和馬刺的防守體系,看似更加正統,卻沒能得到真正展現才華的舞台,丹佛田徑大隊常年季後賽首輪遊,早先帶隊殺進西決纏鬥湖人時,反而是為了遷就安東尼和比盧普斯的特點而進行了降速,喬治·卡爾最輝煌的時期莫過于96年帶領超音速打進總決賽,但當時的球隊和跑轟完全沒關系。

德安東尼則是真正将跑轟體系與小球理念徹底帶進NBA的改革型藝術家,他融彙了道格莫輕視防守換取更多投籃機會,以及另一大跑轟瘋子韋斯特法爾的7秒進攻、三分球拉開空間等理念,卻因為擁有納什這位頂級發動機,又得以将歐洲學來的V字型站位成功移植,打出了遠超前輩與同門師兄的成就,在德安東尼與納什合作的4年裡,兩次西部決賽,分别輸給05年的總冠軍馬刺,和5打8不敵熱火的小牛。而太陽這套體系的巅峰,卻是折戟第二輪的07年,他們增加了納什的持球投産量,真正做到了類似如今持球大核心的比賽影響力,雖然最終輸在了非競技層面的因素,卻讓跑轟體系給NBA帶來了勢不可擋的影響。

如果說第一個讓跑轟體系拿到總冠軍的,非帕特·萊利莫屬,早在ShowTime時期,将球權從賈巴爾手中過渡給魔術師,讓湖人水銀瀉地的進攻成為曆史的奇景。但湖人的成功依賴于天賦的碾壓和魔鬼訓練的體能壓制,失去天賦優勢的萊利在熱火多年隻能主打“努力”這兩個字,用瘋狂的訓練壓榨着球員的極限,直到他擁有了韋德,擁有了詹姆斯,也就重新擁有了天賦。得益于納什太陽,保羅黃蜂,雷霆三少的青春風暴等一系列跑轟球隊對傳統内線球隊的消耗,12年的熱火借天時地利之大勢,用波什打中鋒的陣容成功登頂,成為了第一個小球總冠軍。

從奧爾巴赫到老尼爾森的傳承,迪恩·史密斯到拉裡·布朗的傳承,這兩條脈絡彙聚到了當代最著名的主教練波波維奇身上,雖然波波維奇整個職業生涯最知名的是防守制霸,但11年以後的進攻轉型依然能看到先賢們留下的跑轟烙印,而波波維奇鍛造的14年傳切體系不僅為馬刺帶來了隊史第五冠,更為自己的得意門生史蒂夫·科爾奠定了勇士王朝的理論基礎。

如果說太陽的輝煌和熱火的奪冠都是在跑轟的基礎上将4号位推上中鋒位置,那麼勇士15年的死亡五小,則是實打實的将“小球”的概念與跑轟實作拆分。15年的勇士也快,但他們的傳切理念與防守層次感,讓他們在磨陣地的時候依然将速度優勢拉到極緻。為什麼我推崇科爾為天才教練,誠然至今9年的執教生涯裡,科爾有高光也有缺陷,但充分利用半場陣地的球場空間,甚至在22年射手不足的情況下,隻要有庫裡這位曆史第一三分王坐鎮,就能創造機會,赢下冠軍,足以讓科爾的名字在曆史十五大教練裡,遠比24年資曆的裡弗斯更加名副其實。

至此,我們理清了跑轟與小球的傳承與輝煌,跑轟與小球的成功,誠然需要魔術師、納什、詹姆斯、韋德、庫裡這些天縱奇才的降世,同樣離不開曆史教練們一代又一代對跑轟理念的堅持與探索,守得雲開見月明。

那麼在勇士成功之後,小球與跑轟對NBA的持續影響又有哪些變化呢?他們能否經受住約基奇、字母哥、恩比德等人内線統治的考驗呢?

3.小球變革

園區火箭交易卡佩拉之後的極限五小陣容到底是天才的構想還是瘋子的胡鬧;22勇士的極限五小是科爾執教才華的巅峰還是庫裡的封神之作?約基奇和字母哥的冠軍是否宣告了小球時代的終結?

在15勇士劃時代地利用五小陣容赢下冠軍後,16年他們更是迎來了小球時代的神級裝備——巅峰杜蘭特,不僅補上了勇士進攻體系中,鋒線硬解的最後一塊短闆,更給小球時代提出一個靈魂拷問,當你擁有一個兩米11的鋒線超級巨星,他又擁有同時代水準之上的護框能力,那你打得還是不是小球?

這就要從小球與跑轟的共性與差異說起。小球的底層邏輯是人動球動,更好的利用球場空間,更多地移動範圍,來彌補内線身高的差距,進而擁有與曆史級中鋒強隊争雄的資本。速度當然是小個球員在巨人身邊賴以生存的資本,但速度展現的方式并不完全依賴于快攻或反擊。傳統的跑轟依然是利用整個籃球賽場的長度打時間差,但季後賽遇到極緻降節奏的球隊,依然需要找到半場陣地的破局之道。于是更多的三分球,更開闊的空間為新時代的小球體系保駕護航。

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小球陣容依然是盡可能保證防守底線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提升進攻火力的輸出,想要保證防守底線,在位置資源上的防守多樣性就變得無比重要。追夢格林的存在始終是勇士防守立足于聯盟上遊的底氣,凱爾特人五個位置的防守伸縮性,也是他們雖然每年都存在問題卻每年都被看好的原因。中鋒沉退護框與上線延誤是大陣容防守的正常選擇,但小陣容交鋒的高端局裡,無論你是否擁有聯防或X-Out等訓練儲備,最終都離不開無限換防資源的比拼。

是以,在霍師傅與哈登沖突爆發的16年,火箭管理層毫不猶豫地放棄前者,而選擇重用與哈登更适配的卡佩拉,就是因為卡皇可以向下換防至小後衛的伸縮性,更能讓球隊在這個時代邁向巅峰。可園區賽季徹底放棄中鋒的政策,交易卡佩拉換來考文頓,讓1米96的塔克頂上中鋒的思路,更像是管理層與球星之間的一場博弈,不管教練組與管理層是否相信威少哈登的雙MVP組合,理論上限的形态,終究給你們創造了願景中的土壤。結果上看,火箭五小的失敗有建隊思路過于瘋狂的原因,但考慮到對手是現象級的20濃眉,那個傳說中小球時代中鋒位置最終答案,隻能說德安東尼的探索創新,沒有在一個正常年份裡經曆磨合,就直接面對了大BOSS。

是以小球發展到20年以前,概念的重要性已經被資源所取代,誰家的小陣容擁有兩米11的杜蘭特,兩米08的濃眉,誰就能打破理論邏輯,直接實作資源碾壓。當然這個時期比較短暫,當杜蘭特失去一條跟腱,從消耗品變成保護品,當濃眉失去速度和投射,越來越偏沉退中鋒定位時,NBA的超級強隊就不再存在。小陣容在群雄割據的争冠球隊中,不在遙不可及,反而成為了必備的戰略儲備武器。

最大的反例,莫過于21年的太陽,當你的對手在交易者截止日前厲兵秣馬,隻有太陽連續兩年舍不得首輪換取賽迪斯楊這樣的四五号位答案,于是他們在21年總決賽受困雄鹿大體型沖擊時,沒有一套政策可以為艾頓分擔壓力,22年面對獨行俠的五外體系更是直接被射穿。但話說回來,如果他們在上一個周期激進地梭哈陣容,那麼他們23年又怎麼會有大把選秀權換來杜蘭特呢?一支苦于沒有小陣容儲備的争冠組球隊,一出手就是上一個時代的小陣容最佳答案,那麼即使考慮年齡、傷病、體能等問題,太陽隊依然牢牢将自己卡在争冠區間,盡管他們22年之後一度險些滑出去。

而勇士22年的小陣容奪冠,可謂是科爾執教生涯最華彩的一幕,同時依然暴露了許多問題。維金斯用兩年多的時間證明了自己沒有一丁點替代杜蘭特可能的同時,卻在頂級角色球員定位上徹底找到了舒适區,如果16-19三年的勇士還可以讓科爾在體系運轉不靈時,偷個懶讓杜蘭特用個人能力解決問題,那麼22年的勇士則是徹底讓科爾的理念刻入了球員的骨髓裡。那一年魯尼在場的效果肉眼可見,但依然每場隻有20分鐘出場時間,可見要命時刻的科爾依然信賴波特、佩頓等人在空間運轉上的收益。

那麼這就有産生一個問題,沒有小陣容的球隊難以争冠,但如果你的核心是超級中鋒,那你的小陣容一場能用幾分鐘?在約基奇、恩比德的中鋒崛起時代,他們不打小陣容不是活的也挺滋潤嘛?

時間跨越到23年的季後賽,湖勇大戰誠然有勇士内部問題,波特這一重要拼圖的流失,造成科爾無論從體能調配到出牌選擇都産生困難,但湖人内線體型壓制才是決定性的優勢。而掘金無論是對湖人的橫掃,還是總決賽對熱火的霸淩,都預示着小球時代遭遇傳統中鋒回歸的沖擊,但實際上内線崛起和小球時代并不沖突。在約基奇、恩比德、字母哥連續霸榜MVP前三的兩到三年裡,NBA的總回合數并未下降,出手數更是略有提升。可以說如今的統治型内線,影響比賽的方式也不再是90年代落陣地強拆硬解,而是充分利用空間,利用速度。

約基奇在策應進攻,盤活全隊領域的才華,可能是内線曆史之最,但如果不是得益于小球時代對空間的重視,約老師這方面的才華雖不至于被埋沒,卻無法完整呈現出如今的面貌。恩比德的存在可以讓4号位放棄體型;字母哥更是一路中單普惠全隊。當然恩比德如果真如他自己所說,休賽期苦練約基奇的運球技術,那麼以後他的職業生涯裡,對小球的利用會進一步提升。

如今的頂級中鋒,主打一個全能,輔以一個外線持球強點,充分利用小球時代的空間和橫移,就能讓内線的崛起和小球發展實作有機結合,而不是誰終結誰的時代。六七十年代的NBA本質是籃球戰術體系和内外銜接,是以回合數處在頂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中鋒統治讓NBA變成了天賦至上,卻大量損失了回合數,甚至在馬刺活塞的總決賽裡喪失了觀賞性,越來越重視身體天賦和對抗強度;那麼小球時代的到來,其實NBA的籃球價值觀進行了一次矯枉過正,空間與速度的本質是讓籃球更重視技術,那麼經過小球時代洗禮後融合的中鋒時代,也許,會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實力與觀賞性并存的籃球新時代!